第854章 成都奏章赵眘感动

赵眘又如何不知道这一点?可是,面对这些毫无作为的地方官员,他实在难消心中怒火!

突然间,赵眘皱眉问道,“这些奏报之中,为何没有成都府路的奏章?还是说,成都府的奏报依旧没有传回来?”

史浩一怔,随后便是朝着叶颙看过去。叶颙眉头微皱,随后便是出班奏到,“启奏圣上,成都府路各州府也有奏报传回来,不过,成都府路受灾并不严重,因此奏章并未呈现给陛下!”

奏章一般分为普通的奏章和密奏!密奏不用多说,都是通过特殊的渠道,如同皇城司等直接上报给皇帝!至于普通的奏章,按照普通的渠道上奏之后,奏章进宫,但是,这奏章却是要先到中书省呈现给宰辅,而宰辅在根基奏章上奏的事情严重性,上报给皇帝或者与皇帝商议。而正常来说,大部分事宜,皇帝也会按照宰辅的意见去处理。

这便是为何,会出现诸多权相的缘故!如同之前的秦桧,之后的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在与皇帝分权。而在皇帝弱小,宰辅强大之时,权相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

“叶大人!”赵眘还未开口,史浩便是先行说道,“为何本相并不知道成都府路上报的奏章?难道,本官不是大宋朝廷的左相么?”

史浩的质问让叶颙脸色有些难看,最重要的是,在这件事情上,史浩还的确又质问的资格。

“最近这些时日,各地上报的灾情奏章繁多,许是本相疏忽了,还请史相见谅!”叶颙一躬到底,而后便是再度对赵眘行礼说道,“陛下,臣立即将成都府路各州府的奏章取过来!”

赵眘点点头,叶颙转身而去,不多时,他便是拿着几本奏章返回到大殿之中!

王权将奏章拿上去,放到赵眘身前的龙书案上!赵眘伸手拿起来一本,随后自言自语的念到,“嘉定府奏报,十六日多处出现水情,知府向梁立即传书各县,命各县县令组织民壮,并巡视堤坝!立即转移低洼地带百姓……十八日,夹江县危机,紫云城危机!两地组织民壮五千,抢修堤坝!而后,有怀安军主将师英,奉安抚使沈堂之命,率兵将一万,前来相助救灾!”

“幸百姓一心,将士用命!嘉定府境内水情无忧,只有少许民宅被冲毁!现已妥善安置,部分百姓暂居营帐,并且已经从府城调集部分粮草,分赴各地,以防万一!”

放下嘉定府的奏章,赵眘又拿起来一本,这一本,是眉州的奏章!眉州救灾虽然比嘉定府迟了一些,但是好在有永康军万余将士前来相助,因此,也将灾情稳稳度过。不过,眉州粮草紧缺,因此,上报朝廷调拨部分钱粮……

一本本奏章看过去,整个成都府数个重要的州府,尽皆受到了水患的威胁。不过,其中的共同点也极为明显,那便是附近的驻军得到了沈堂的命令,相助附近州府救灾!这些兵将的执行力当然比民夫强了很多,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州府,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即便是损失最大的绵州,也只不过有两万多流民,而且,已经在石泉军的帮助下暂时住在营帐中,并不会引起民乱!

除此之外,百姓遇难的人数极少!赵眘大略看了一遍,几个州府加起来,总共只有数千百姓在水患之中死去。不过,各地参与救灾的兵将,损伤却是高达近万人之多!

赵眘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拿起了最后一本奏章!这一本奏章,显然比之前的更厚一些!

“臣,成都府通判田冠华,有本上奏!”

“十六日未时,知府沈堂得广都县上报,吴家坝情况危机!知府沈堂即刻召集府衙上下……”

“知府沈堂亲自在堤坝之上坚守一夜,好在,军民一心!危机稍减!然,在辰时,堤坝陡现决口!情况危机,知府沈堂决定,以血肉之躯,抵挡水患,为百姓争取时间……”

“至十八日清晨,险情彻底消弭!数万百姓已经妥善安置!知府沈堂及千余名将士,依旧昏迷未醒……”

“今成都府境内上下一心,情况稳定!不过,数日前,知府沈堂大人亲查府库,所有府库、粮仓尽皆空空如也!此事,沈大人已经上报朝廷,请陛下决断!如今成都府钱粮紧缺,知府大人昏迷之前已经下令尽快调遣,城中有义商大力捐赠,但是,钱粮之事依旧或缺,请朝廷尽快调拨钱粮……”

“诸事,叩请圣裁!成都府通判,田冠华!隆兴二年,十月十八……”

赵眘一遍一遍的看着这一封奏章,这奏章之详细,几乎将险情出现到结束,所有的一切包括安排、布置尽皆详述了一遍!

他脑海中可以想象到,当堤坝决口的一刹那,面对百姓的生死,沈堂毫不犹豫的下令,并带领着麾下将士跳入决口之中,以血肉之躯抵挡洪流的壮烈场面!

“沈堂,朕何其幸也,竟有你这样的臣子!”赵眘满脸动容,他见惯了各种歌功颂德,见惯了各种官员夸夸其谈,可是,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一个为了百姓而悍不畏死的官员。

沈堂位列三品,乃是一路安抚使,也是成都府知府!以他的身份,哪怕再大的险情,他只需要远远的坐镇在一旁就足够了,就算是赵眘也不会有任何苛责。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亲临险境,甚至,毫不犹豫的用性命给其他人做出榜样!

此刻的赵眘,心中有着当时那些百姓同样的疑问!沈堂到底是为什么?升官发财还是名传千古?但是,这些有自己的性命重要么?跳下去,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安然无恙!沈堂就不怕死吗?

“有这样的臣子,是朕之幸,是大宋之幸,也是百姓之幸!沈堂,朕有你,何愁大宋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