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0章 长安城来历姓和氏区别

待到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当时咸阳的位置实际上也包含长安的一部分,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长安’两个字。

话说,秦始皇有个兄弟,是赵国的公子长安君,后来的长安之地便是长安君的封地,因此名长安。

要说赵国的公子怎么会成了秦始皇的兄弟,这事儿说起来比较远,包括始皇的姓氏争端啊,包括小时候在赵国为质啊之类的,究其根源,秦国和赵国实际上是同一个老祖宗。

说起这个,就要先说一下姓和氏的区别。

氏为氏族,姓为血脉也就是祖宗是谁。

不过,最早的时候因为是母系社会,所以最古老的姓氏基本上都是女字旁,比如姬姓、姚姓等尽皆是如此,是因为最初的时候,女性选择定居一方从事采集生产工作,也就是说基本固定,食宿有保障,但是男子则是外出游猎、居无定所,所以,男子一般是‘投宿者’,子嗣也基本上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为何古代一些先民提及自己出生的时候,都是母亲踩了脚印之类的?正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所以,这算是姓氏的起源。

至于氏,最早便是氏族的意思,比如说有巢氏,就是因为有个人造房子比较厉害,引来了不少人居住,成了一个部落,这个部落被称为有巢氏。

包括其他比较早的氏族同样也是如此,比如说黄帝,实际上就是姬姓轩辕氏。炎帝,就是姜姓神农氏。从某个角度来说,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

如果说将姓作为祖的话,那氏就相当于是分支的宗。

在比如说姜子牙,为何又叫吕尚?正是因为他是姜姓吕氏。

最古老的姓氏一般来说又八个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所以说,姓相同代表着是同一个母系宗族,氏相同代表着同一个父系宗族。

再后来,随着氏族部落的稳定以及父系社会的崛起,姓和氏也有了其他的作用,比如说男子称氏用来‘明贵贱’,女子称姓用来‘别婚姻、明种族。’

这便是所谓的贵者有氏,贱者无氏,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平民百姓只有名字,但是没有氏,说白了还不配。

之后也就有了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按照现在来说,就是你我都是中国人,可以通婚,但是你我都姓李就不可以通婚,就是这个意思。

包括所说的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天下同姓一家人,基本上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明白了姓和氏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秦国和赵国。

简单来说,这两个国家的君主,如果以老祖宗来论的话,算是一家子,同一个父系祖宗、同一个母系祖宗,两家子都是赢姓。

商朝纣王时期有一名大将叫飞廉,飞廉生了一大票儿子,其中一个叫恶来,一个叫季胜。

恶来是秦国这一支的老祖宗,季胜则是赵国这一支的老祖宗,也就是说两家的老祖宗是亲哥俩。

赵国的历史要比秦国远很多,赵国这一支有个老祖宗叫做造父,是给周穆王驾车的马夫,这里是不是就和秦国老祖宗差不多了?看来这驾车的事儿,算是他们一家子的家传绝学了。

造父这位老哥着实厉害,驾驶技术一流,当时发生了叛乱,这老哥驾车从昆仑丘前往西王母处,一日千里,大老板安然无恙。正是因为这一回的功劳,所以,周穆王就给司机造父封在了赵城,也就是从这儿开始,造父这一支就改姓为赵了。

也就是赢姓赵氏。

恶来这一支倒是一直都是赢姓,不过后来武王伐纣的时候,恶来因为支持纣王,所以恶来也同样被周武王杀了,有这样一个老祖宗,恶来这一支的赢姓日子自然过的不是很好。

在周穆王时期,他们发现自己的亲戚造父发达了,还有了自己的封地,这一支一商量,咱们去投靠亲戚吧,所以,他们也投靠到了赵城,这时候基本上就都是姓赵了。

而恶来这一支的子弟中,有一个叫秦非子的哥们。如果从辈分算,秦非子的爷爷跟造父算是同宗兄弟,当然这关系就远了去了。

秦非子很好的继承了老祖宗的家传绝学,也跟着这位爷爷辈儿的造父学习,同样是跟马打交道。

虽然驾车的技术比造父差了许多,可是养马却是得心应手。因为有功的缘故,所以,被周孝王封了秦地,自己也发达了,自然不能依旧住在亲戚家,所以,秦非子就带着他这一支的人从赵城搬出来去了秦地,按照当时的习惯来说,他这一支是要改为赢姓秦氏,不过这哥们是个念旧的,当初自家过的那么不好,都吃不上饭和西北风了,堂爷爷造父收留了一大家子,现在发达了就不认人了?这还不得被人戳脊梁骨?

所以,他们这一支依旧是自称为赢姓赵氏。

为何在战国七雄的时候,赵国和秦国的战斗力这么强横,这跟他们的家传族学还真的脱不了干系。

那个时候的战车就是战场上的大杀器,这两国的老祖宗擅长养马赶车,这就是手拿把攥的本事,能不厉害么?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哪怕是同宗的兄弟也是血脉隔得太远了,甚至到后来,两国打成了狗脑子,祖宗的交情也早就放在了一边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始皇将长安君封在了这里,说不定如果不是双方同宗同族的话,还真的不一定有长安这个名字了,再或者,长安君如果换一个封号,也就不会有长安之名。

时光荏苒,秦朝过去之后刘邦击败项羽坐了天下。

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刘邦选择定都之地,还真的不是长安,因为他麾下的主要大臣很多都来自东方,并不建议在这里定都。

不过,这时候出来个叫娄敬的。

这位大佬原本是个小兵,因为他的同乡是刘邦麾下的大将,因此被引荐。

刘邦正因为定都的事情悬而未决,便是随口跟这位小兵讨论起来,而这娄敬则给了他一个建议,那便是定都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