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沐昌祚死

朱由校也没有想到,不过短短半月的时间,京师所发生的事情,竟然已经传到了江南。

而且那些豪族士绅,反应如此迅速,已经将事闹腾起来了。

虽然他知晓朝中必然还有江南士族的走狗余孽。

也知道了策划此次行刺的幕后黑手。

但是这般速度,也确实是在他意料之外。

这根本不在他的计划之中,一时之间,也是陷入了沉思。

江南之地,可不比辽东和京师这些地方。

辽东那些所谓的将门,充其量算是一群小鬼,不过是万历年间开始慢慢形成的势力组织。

至今也不过三四十年而已,只要自己不犯蠢病。

干掉这些不成气候的小鬼,根本没什么压力。

京畿之地更不用说,这里是皇家的大本营,大明两京十三省,皇帝对于京畿的统治和管控是最为深刻的。

可江南那些地方的大户们,是真正的势力庞大,根基极深。

凡是能上得了台面的,哪个没有两百年以上的发家历史?

而且因为户籍制的原因,这些当官的士大夫,还有那些吏员豪族,可是已经世袭两百多年了。

就连成祖皇帝当年,倚仗骁勇善战的“燕军”坐镇南京时,都是处处收到压制和掣肘。

因为朱棣不是正统继位的皇帝,当时大多数的文人士绅,心底里根本就不认朱棣这个皇帝。

然而朱棣即使手握雄兵,又有何用?

他谋逆造反出身这件事,是天下皆知的事实。

他总不可能把人都杀完,全部灭了口然后自己对自己说我就是正统继位的吧?

最后无可奈何,硬着头皮也要迁都北平,放弃江南这个大明朝的龙兴之地。

至于后世流传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不过是一群历史文盲,在网络上看了点剪辑编译的文案视频,无脑吹捧而已。

也就偏偏那些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的货色而已。

全靠一张嘴来编。

实际上是江南的风言风语,各种阴阳怪气,朱棣压根就受不了,然后他还没办法。

而且他的管控力度,比起太祖皇帝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地方可有不少认死理,不变通的老顽固,还有一堆心向建文的旧臣,朱棣能号令得了他们?

京师乃是一国之都,岂是随意就迁,随意就定的?

成祖皇帝在永乐十九年带着文武大臣北上,定北平为行在,即临时国都之意,大明的京师依然是南京。

洪熙与宣德两朝,在北京也是以行在的名义,京师从来都是南京,只不过皇帝不在南京而已。

一直到正统年间,年幼的英宗皇帝力排众议,终于正式定北京为京师,南京改为陪都。

也是在那时起,北京城正式称之为京师,用京师大印,官方称南京为南都或南京,民间称之为金陵城。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南京才会保留了六部九卿的衙门机构。

而自武宗皇帝后,大明朝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过皇帝驾临江南了。

而到了崇祯年间,江南士族与朝廷早已不是一条心了,对于他们来说,皇帝不过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摆设。

而当地的百姓,愚昧无知,自小接受的便是地主大户的管辖和统治,更是不知道皇帝为何物。

说句不好听的,江南已经形成了半诸侯国,那些豪族大户们在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谓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因此他们的入场,朱由校才会感觉到压力。

如果他在南京还好,至少能镇的住场子,可他远在京师,许多事情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田尔耕和李之才这些起到作用,也不过是威慑而已。

想到这里,朱由校也意识到不能在放任下去,让事情近一步恶化,很有可能会玩脱的。

现在他的目的还是要整顿北方,江南之地那是以后的事。

只有他亲自入场,才能割除掉这个大毒瘤。

看来不能在拖了,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宣英国公、武定侯入宫来见朕。”

…………

…………

云南、缅甸宣慰司与木邦宣慰司交界之处。

秦良玉的征剿大军,已在此修整了五天时间。

而两大宣慰司和一众土司的叛乱,经过这几个月来的猛追猛打,也已经基本平定。

这些穷的连身像样衣服都没有的乱民和贼寇,根本不是秦良玉这上万精兵的对手。

可此时的秦良玉却是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即使明军连战连捷,眼看就要大胜班师了,可明军的士气却俞发的低落。

甚至有不少军士,已然疯魔癫狂了。

原因无他,这些地方根本无人居住,一点人间烟火气都没有,压抑不说,到处都是蚊虫毒气。

稍有不慎,就会沾染上,可谓是九死一生。

正在巡视军营的秦良玉,看着军士们那麻木的表情和死寂一般情绪。

耳中还时不时传来,受伤或是受疾病折磨到极致的哀嚎和呼喊的声音,两行清泪缓缓留下。

她已经大概统计过了,此番南下征剿叛贼,战死战伤中尚不到两千人。

而因为种种原因死去或是受伤的军士,却高达三千余人。

正在秦良玉伤感之时,身后忽的传来一阵马蹄声,回身一看只见自己的儿媳张凤仪颇为激动的说道:

“母亲,鲁钦将军回来了,西北方向的逆贼,已经尽数剿灭,现在只剩缅甸宣慰司还有一些余孽。”

“儿媳以为,当乘胜之威,速速发兵继续南下,彻底荡平那些逆贼。”

秦良玉听了却是摇了摇头道:

“不可在南下了,这地方瘴气冲天,各种猛兽和泥沼,而且多是崇山峻岭,实在不利于大股军队作战。”

“自我们出云南开始,就不断有军士感染疾病,尤其是这半月时间更甚,军中没有药品不说,就是有,军医们也没有办法治疗。”

张凤仪对于秦良玉的言语,显然有不同的意见。

“就是因为这样,才应该抓紧时间,剿灭逆贼后快速班师。”

“我已上奏请示陛下回师了,算算日子这两天也应该有回信了,我们在此等候旨意便可。”

就在婆媳之间讨论该不该继续南下之时,营外传来一道宏亮的声音。

“东路军信使到!”

“禀平南伯,黔国公他,于七日前受毒气侵体,身染恶疾,于五日前夜晚,薨逝了!”

PS:

明末情况是真的复杂,这段时间看了看朱由检的实录,发现我还是太年轻了,明末历史水太深了,不花费时间精力去研究,根本把握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