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奕乡三老

所以现在青州的问题是有兵无将,很多时候只能倚仗结阵才能勉强抵挡贼将。当然这里的无将,指的是无世家子武将。

至于寒门,在那些世家豪门看来,寒门有人才?

因为此时的寒门大多是由世家退化而来,在现有的世家看来,这些都是跟不上趟的失败者。

所以时代的习惯,是只认为世家和豪门中才会出人才,其余的,包括绝大部分寒门,都是登不得大雅之堂。

譬如东莱太史慈,典型的高手在民间,按照武力来说,起码也是超一流的武将,和孙策打个半斤八两的人物,刚出道的时候是什么职务?

奏曹史!

这个职务才百石!就连现在的刘毅,做了屯长,都是比两百石。

即使后来他的名气连孔融都听说过,当孙策攻打刘繇的时候,有人劝他可以用太史慈为将,刘繇这个人能力并不差,但是他是怎么回答的?

他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

许子将是谁?

许劭!

这家伙是月旦评的创始人,每个月点评一下知名人物,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他评的。这人

可谓是汉末第一点评人,媒体人加公知。

刘繇的意思就是,我如果用太史慈,肯定会被人笑话不会用人的!这就是当时的人才观念。

所以即使是十来年后到了孙策手下,太史慈刚开始也只是给做了门下督,才比三百石,也就比现在的刘毅好了一点点。

刘毅应该要庆幸自己虽然又穷又弱又没背景,但是好歹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这才是目前他在这个世界最值钱的东西。

因此何秩现在是寒门就算是有才能他也看不上,但是他看上的世家子弟不想搭理他,毕竟他这是属于暴发户。

当他发现居然还有刘毅这么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是很高兴的,完美符合他的要求,实力够用但是比他还差一点,属于世家子弟……

皇族刘氏可以看作是最大的世家,刘毅是空有刘氏的名头,没有对应的背景实力。

当然,如果让何秩知道现在刘毅的实力已经比他强,或许他会慎重考虑考虑。

在他看来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做出点成绩,好回到洛阳,进入中央核心,进入官场快车道,而不是在这个犄角旮旯里受苦,虽然他伯父的说法是锻炼,但是他依旧认为是受苦。

对于刘毅而言,何秩这一条线非常重要,因为他是把功勋转化为官职的一个捷径,如果没有何秩帮忙,想要出头,难度系数起码要翻倍。

不要以为有实力能杀敌就会有职务,对于这汉末来讲,有能力比不上有人脉。从武力上来说,吕布、赵云,关张,无论哪一个都比刘毅强了不知道多少,杀敌数也不少,再看看职务……

而何苗呢?好像历史上的何苗就剿灭了一小波的叛乱,也就数千人,就拜了车骑将军,封侯!

再看看皇甫嵩、朱儁,皆是当朝名将,去剿灭黄巾的时候也不过是个中郎将,剿灭完了黄巾才升了车骑将军。

有后台和没后台,真是完全不能比。

所以,现在其实是个双赢的局面,他更是得到远大于付出,因为就算何秩不这么安排,他也会找机会主动请缨出城剿灭小部黄巾……固守城池是没有经验和功勋拿的。

他的目前也没想的太远,反正提升实力总归是没有错的,到了群雄割据的时期,有实力哪都能去得。

于是他肃立而起,行了一礼,然后沉声道:“必不负军候之托。”

…………

翌日,一队军士出了剧县,缓缓走在前往奕乡的官道上,为首的是十余名轻骑,而在他们队伍后面,还跟着不少奕乡躲到县城来避祸的百姓。

奕乡是距离剧县不远的一个乡,因为靠近治所,是比较大的一个乡,乡是县之下的行政单位,按照百户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来计算,奕乡其实应该是有万户的。

当然现在是乱世,万户是肯定没有的,加上又被蛾贼掳掠了一遍,现在至多也就有个五、六千户。

按制,每一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这游徼就是刘毅要任的职位,原本是只相当于乡派出所长,但是现在,游徼还肩负起了保境安民的职能。

刘毅有些僵硬的骑在马背上,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有骑过马,但现在不得不学,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甚至是逃跑,骑术都是性命攸关的一项技术。

他现在是凭借着真气强行缓和腿侧的疼痛,因时间不允许他学完骑术再出发,所以他只能边骑边学。

行进了一个时辰之后,他接受到了一个讯息:

“习得技能骑术(未入门)”

……这看样子还可以加点强化,不过现在也没点加,只能先自己提高了,以后有富余的点可以先留着,等到急需要加的时候再加也不迟。

他这一屯是由五队组成,四队步卒,一队骑卒,原本五队都是步卒的,但是他用传递军情以及便于剿灭零散黄巾为由,向何秩要了一队来。

说起来,何秩还真的对他很大方,毕竟骑卒他自己也只有三队,这一下子就给了他三分之一。

青州的黄巾目前主要是徐和部,从目前的青州的形式来看,主要有四大势力,汉军官方势力,泰山势力,黄巾势力以及名义上归附黄巾的海贼势力。

除了泰山贼与海贼管承没有势力接壤之外,汉军和黄巾与另外三家都有交集。

虽然何秩之前已经派出过斥候,但是本着保险起见,刘毅还是把手下的骑卒三人一组,分成十组散了出去,只留下两什随大队一同前往奕乡。

正在刘毅规划如何在奕乡布防之时,一位老者在少女的搀扶下走到他的身边,出声道:“敢问这位将军,可是要在奕乡驻守?”

他闻言望去,此老须发皆白,但是却精神矍铄,搀扶着的少女豆蔻年华,双目灵动,这一老一少正盯着他等他回答。

刘毅连忙滚鞍下马,行了一揖,回答道:“正是要去奕乡布防,暂驻守在奕家堡,不知老伯是?”

老人家还了他一礼,回道:“老朽王弼,忝为奕乡三老。”

幸好,幸好……

刘毅暗道侥幸,虽然记忆碎片里得知在汉代,不敬老是很严重的道德问题,但是普通老者和三老还是不一样的。

就连汉明帝宴请三老的时候,都要先行作揖,要是他拿大不先施礼,这么多眼睛看着,要是有了不敬老的名声,以后干什么都不用想了。

而且三老掌教化,本身就值得尊重。刘毅在接受记忆碎片之前,一直以为三老是三个人,后来才知道,三老是一个职务,就一个人。

我在三国加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