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我之英雄敌之仇寇。朱高炽这么一搞一下子将平安的声望推到了顶点。
既然燕逆都专门派人过来谴责平安,那就说明平安这个家伙做的对。而且做的非常不错,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
黄子澄有些好奇朱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完完全全就没有什么可以说服人的理由啊。平安对燕军态度这么的坚决,按理说应该是燕军的死敌。
可朱棣搞的这些事,却好像是在抬高平安的威望。不是好像是真的在抬高平安的威望。这是对手,这是敌人的肯定。
这让黄子澄有些茫然无措,他摸不透这些燕逆到底要干什么?甚至他还怀疑平安是朱棣的暗桩,只等着平安这个王八蛋夺得军权之后迅速倒戈一击。彻底消灭南军。
然而这又不合常理呀。这种事情哪有这样光明正大的干。而且就算是真的朱棣好歹也要给平安送几张胜利吧!可是平安屡次在朱棣手上吃亏。基本上没有取得耀眼的战绩。
黄子澄思来想去始终没有搞清楚朱棣为什么这样做?这完完全全是不合常理的。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做?你们也应该清楚。平安对待你们态度坚决,一旦他获得了前线指挥权。我想你们一定会非常难受的!”黄子澄眯着眼睛对着金忠问道。
这些事情实在是太超乎他们的想象了。这让黄子澄想了许久都没有想通朱棣为什么会这样做。
“古语有云,杀俘不祥!像这么一个不祥之人担任南军主帅正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痛痛快快的完成靖难!”金忠乐呵呵的对着黄子澄回答道。
听到这话,黄子澄脸上的表情瞬间不爽了起来。靖难靖难,就是靖国难除奸臣。而在奸臣之中自己排在第一位。
“杀俘不详?”黄子澄脸上充满了冷笑。他对金忠的回答非常的不满意。这是什么鬼回答。
“没错,黄大人,杀俘不祥!胜利只能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获得。虐待俘虏以及侮辱死者的尸体是弱者所为。砍杀惯了那些不能反手的俘虏以及尸体后。不免会产生狂躁傲慢的心态。”
“而在战场上这种心态是绝对致命的,面对生龙活虎切手握刀枪,有的反抗能力的敌人!从俘虏和尸体上所产生的自信心很快就会被击碎!”
“一支军队真正能不能打?并不是看着这些花活,看的是组织力以及后勤补给。黄大人不知兵,自然不会明白里面的差异!”
“朝廷视我们燕藩为叛逆,按道理来讲,我燕藩连续挫败了朝廷两次大规模的攻势,证明了我们的实力,我想朝廷也必须得改变自己的战法!”
“而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战法就是抚剿并举,说简单一点的就是只杀头目余者皆赦!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叛乱都证明了,这种方法是非常简单而又用的!”
“然而朝廷并没有实行这项行动,反而让平安这家伙屠杀俘虏以及侮辱尸体,使得我们越来越团结!说句不好听的,我们不怕你们的大军!也不怕你们对我们都强硬。”
“我们唯一怕的!就是你们刚柔并济抚剿并举,毕竟从古至今还从未有藩王造反成功过的事例!”
“平安不除,我们永远不相信朝廷,万一我们投降了朝廷,然而朝廷到时候出尔反尔将我们杀害。那我们又到哪里去喊冤啊?”
说完之后,金忠微笑着看着黄子澄。
“你这什么意思?莫非?”听着金忠的话,黄子澄有些激动。金忠的话非常的露骨,他说明了燕军阵营中存在着很大一批不同意见者。而这些人依然保持着对朝廷的忠诚。
金忠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对着黄子澄说道:“平安不除,我们没有安全感。只有干掉的平安,我们才会感受到朝廷释放出来的善意!”
听到这话,黄子澄一下子就犹豫了起来。在他心中他觉得干掉平安这个武将拉拢燕藩之中的投降派。然后不战而屈人之兵,灭掉燕藩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关于这事,我得进宫跟陛下好好地商议商议!”对于这种事情,黄子澄还是决定找朱允炆商量商量。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干掉燕藩对于他来说诱惑很大。
至于平安,不就是一个武将吗?在他们这些文人眼中武将连条狗都不如。
与金忠告辞之后,黄子澄连忙进宫求见朱允炆。
一见到朱允炆,黄子澄就将他根金忠商讨的事情告诉了朱允炆。
而朱允炆听到这话。额头不由自主的渗出了冷汗。狗日的黄子澄,你td真是个天才呀。人家随便设了个套,你就往里面钻。你td脑子长起来是干什么的?
朱允炆气的不行,他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识过如此幼稚的离间计。
感情这帮王八蛋是以投降的名义。想干掉自己的一员大将啊。想到这里朱允炆又好气又好笑。
“这种天马行空的主意绝对是朱高炽这个王八蛋想出来的。一般的人根本没有他这个脑回路!只不过他是计谋,实在是太过于幼稚了!别说实用,就是连我看着我都觉得尴尬!要有多蠢的人才会相信他们说的话,然后杀掉己方一员大将!”朱允炆斜着眼睛看着黄子澄敲着龙椅说道。
“圣上英明!臣早就知道这些家伙没安,什么好主意!所以在想如何应对他们的奸计!”黄子澄听到朱允炆的话后,后背生出一身冷汗,连忙跪在地上,对着朱允炆恭维道。
“想到了吗?”朱允炆看着趴在地上的黄子澄,一脸轻蔑的问道。他越来越不喜欢黄子澄这个家伙了。虽然他是自己的老师。可他实在是太过于愚蠢了,朱允炆跟他待在一起都害怕这家伙拉低自己的智商。
“回陛下,自然是重赏平安!正所谓敌之仇寇我之英雄!既然他们如此讨厌和敌视平安。那我们自然要重用平安来消灭他们!”黄子澄义正言辞的对着朱允炆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