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五月十九,乾清宫中,成化皇帝坐在龙椅上,还穿着一身便服,应该是刚刚洗漱完毕,还没换上龙袍。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宦官伺候着皇上梳头,皇上看着眼前小宫女端着的铜镜,神情有些失落。他看着身边的宦官,和他聊起了家常:“张敏,你是哪一年入宫的?”

张敏一边给皇上梳头一边回答:“回皇上,奴婢是正统二年入的宫,现在都快四十年了。”

皇上也不禁感慨:“真是岁月如流,没想到你从四十年前就开始伺候父皇了。你可记得我父皇小时候是什么模样?”

张敏目光深邃,好像在回忆着过去的事:“回陛下,那时候奴婢才三四岁,什么都记不得。后来奴婢一直在御马监做事,打打水,扫扫地,哪有机会窥得天颜呐?”

皇上又问:“那你和御马监管事太监梁芳谁入宫更早?”

张敏:“梁公公比奴婢早一年进宫。比奴婢虚长两岁。”

皇上点了点头又问:“那你老家还有些什么人?”

张敏想起家人,不免有些心酸地说:“奴婢福建老家还有两个弟弟,六七个侄子侄女。”

皇上嗯了一声,没有说话,用手指捏住了一根落在手边的头发,放在眼前看了好一会,叹了口气说:“唉,看来朕真的是老了,竟然都有白发了!”然后呆呆地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若有所思。

张敏接过皇上手中的白发,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劝慰皇上说:“陛下,您可不老,这根白发那是因为您日夜操劳国事累的。陛下您可得好好爱惜自己的龙体,别被那些烦心事愁坏了身子。”

皇上又叹了口气:“这国事家事,事事都不让朕省心呐!朕继承大统已经十二年了,外理关河,内治庙堂,敬佛修道,一片至诚之心,怎么这几年又是灾荒水患,又是妖物为祸,难道是上苍震怒,降罪于我?”

张敏听皇上这一番抱怨,知道是昨日谨身殿的谈话不欢而散,皇上心里愁烦。就继续宽慰皇上:“陛下您宅心仁厚,爱民如子,如果上苍有灵,一定不会惩罚好人的。陛下您可千万别乱想!”

皇上面色愁烦地说:“你看看你们平常人家,都是琴瑟和鸣,子女成行。怎么朕到了而立之年,膝下依旧无子?皇贵妃,柏贵妃先后诞下皇子,又都早早夭折。朕到底是做错了什么,惹得上苍降罪,连朕的皇子都保不住!”

张敏听了皇上这番话,手上梳头的动作停住了,手指紧紧地捏着象牙梳,嘴角轻轻地抽动了一阵,一时竟没有说出话来。皇上也察觉到了张敏的举动异常,就抬头看了他一眼,奇怪地问:“你这是怎么了?突然变哑巴了?”

张敏反应了过来,赶紧跪下请罪,支支吾吾地说:“皇上赎罪,奴婢该死,刚才皇上说到了奴婢老家的人,奴婢就想起自己已经好多年都没回去看过了,不知道家里都变成什么样了,一时间就愣了神。请皇上恕罪!”说罢就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皇上虽然有些诧异,但是一想到思乡乃是人之常情,也就宽慰了张敏一句:“无妨,人老思乡,人之常情!”

张敏又磕了一个头,伏着身子说:“谢陛下宽宥!”

皇上让张敏起身回话,张敏也不再给皇上梳头,放好了象牙梳,开始替皇上更衣。皇上张开两臂,张敏即小心又利落地把皇帝身上的寝服脱了,取过旁边伺候的小宫女手中捧着的龙袍,轻轻一展,整理了一下,就给皇上穿上了绣着金色团龙的龙袍,仔仔细细地给皇上整理平整,系上了玉带,穿好了黑色皮靴,戴上了翼善冠。张敏又小心翼翼地整理了一番,让那宫女把铜镜再端过来,皇上照了一番,甚是满意,就夸奖了张敏一句:“这后宫之内,伺候主子最细心的,也就是你了。”

张敏赶紧谢恩:“谢皇上夸奖,这都是奴婢分内之责。”张敏看了一眼门外,已经有两名小宦官在候着了,就毕恭毕敬地对皇上说:“皇上,御膳房已经把早膳备好了,今日有您爱吃的炸油饼,请皇上您移驾。”

皇上听说早膳还有油饼,就想起了在南宫的时候,能吃上一次炸油饼,是多美的事。皇上想到此处,忽然想起了皇贵妃,就对张敏吩咐:“去,让御膳房给皇贵妃也送几个炸油饼去,一起忆苦思甜嘛!”

张敏赶紧回话:“奴婢早上特意让御膳房做多了几个,我这就去御膳房传皇上的口谕,趁热赶紧给安喜宫送些油饼去。”

皇上拦住了张敏:“难得你有这份心,那就由你亲自去送,就说是朕的意思。”

张敏赶紧谢恩领旨:“谢皇上隆恩,奴婢这就去办!”

吴玉早早地起了,在堂屋里吃着早饭,面前的饭桌上摆着一碗白粥,一个馒头,一个鸡蛋,还有几小碟咸菜,老管家端上了早饭,就在旁边伺候着。吴玉拿起馒头咬了一口,嚼着嚼着就停下了,问旁边的老管家:“吴伯,你吃早饭了吗?”

吴伯笑了笑说:“老爷,您就别管老奴了。等一会小姐起了,我和她一起吃。”

吴玉点了点头,看了一眼门外西厢房的方向,问老管家:“那李姑娘可吃过早饭了没?”

吴伯:“等一会我送老爷出府之后,就把早饭给李姑娘端过去。”

吴玉:“你给她准备地什么早饭?”

老管家:“老爷您就别操心了,李姑娘吃的和您一样。”

吴玉:“她哥昨日来看她之后,她心情如何?”

老管家:“那老奴倒没有仔细观察,感觉这几日李姑娘都是有些愁烦的样子。”

吴玉:“她近日遭逢这样的难事,心情低落也是人之常情。谁能想到,我大明王化之下,还有着这样的人间惨祸。”

老管家叹着气说:“我以前还觉着,老爷您贵为四品京官,还要典当祖产维持家用,就够难的了。但是和李姑娘一家比起来,这点难处真是不算什么。”

吴玉听老管家这么说,就想起一件事来,停下了手中的筷子,郑重其事地对老管家说:“对了吴伯,有件事你得去替我办了。之前户部总是拖着京官的俸禄不发,说是钱粮都调拨去了陕西布政使司,赈济灾民。最近京官连续上书陈说难处,皇上刚刚下旨,让户部先把去年欠的俸禄补上,今年还没发的俸禄等下半年再补发。明日就在户部门外发俸禄,大小京官一律自行前往领取。我肯定是没有时间去了,你拿我名帖,明日辰时去领俸禄吧!”

老管家听了这话,脸上反而怪笑了起来。吴玉看他这样,就皱着眉头问:“吴伯,您笑什么?”

老管家幽幽地说:“老爷,您猜,这次户部会给咱们发什么?是白米?银子?食盐?棉布?要不然,还是胡椒?不管发什么,谢天谢地,千万可别再发宝钞!”

吴玉听了,明白了老管家的意思,哈哈大笑了起来,老管家赶紧做了一个悄声的手势,吴玉知道自己笑得太大声,可能会吵醒了悠儿,就赶紧捂住了嘴,悄声地说:“现在的宝钞,就是扔在大街上,人家都不愿意弯腰捡一捡。去米行换米,还得千恩万谢才能换几粒米回来。”

老管家也是无奈地说:“老奴记住了,明日一早我就去户部门口守着,他们要是再不发俸禄,老奴就去皇城外击鼓鸣冤!”吴玉听了,也无奈地摇了摇头,喝光了碗里的白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