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诸如喝水洗衣,甚至沐浴如厕时,还要问安、排队等候,那些重复又麻烦的规矩全部取消。
谁让顾恪没事就在那里叨叨,什么练武的时间是宝贵的,做活的时间是不多的。
所以,人一定要用尽量少的时间,做完更多的活,好将剩下的时间投入到练武中去。
实际上,他上辈子最受不了这些“礼仪”。
典型代表的还有海底捞服务员,类似的还有服装店店员、银行卖基金的职员。
陌生人过分热情,过于靠近,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浑身难受。
如果可能,他只想他们有多远离多远,没必要就别来干扰自己。
有他以身作则,柏素清只说了两次,之后春夏秋冬对其它人,梅兰竹菊对大小姐和顾恪,各种无谓的客套、礼节就大幅度减少。
没人提起前,这些豪门大户里的规矩再多点,谁都没在意。
但被人专门指出来,再守着这种规矩,那感觉就很尬。
毕竟山谷里就十来个人,可没什么豪门大户。
唯一的“豪门大户”,也就顾恪这个天天干活种地的“地主”了。
这也节约了所有人的时间,干活和练武的效率明显提升。
像“食堂聚餐”时,还能顺便分配当天的工作。
所有人在一起,有疑问当场就能提出、解决,避免浪费时间与人力。
众人也很快习惯了“食堂聚餐”模式,毕竟大年夜那晚大家就是这样的。
知道别人在做什么,自己在做什么,心里自然有了对比。
没出成果的更努力,出了成果的也不敢懈怠。
比如从不做事的萨兰珠只是不会挨冻受饿,所有福利都不会将她考虑其中,最多小萍儿偶尔带些给她尝尝鲜。
萨兰珠坏了脑子,可以如此,其它人却不行。
集体在食堂吃了早饭,今天的“大事”正式开场。
最早那三颗品质低劣的黄豆种下后,收获的是品质低劣的黑豆。
在二号仙田里去年腊月二十九,收获的低劣黑豆被大规模种下,用了十二天成熟。
依然是品质低劣的黑豆,但个头和重量都有一定的提升。
这些大家忙着处理熊家村的各种收获,以及十五的诡物来袭,脱壳还是大家每天顺手一点点做完的。
今日,山谷才第一次加工黑豆。
只一想今后有油用了,顾恪就口水直流。
煎炸烤炖煮,没油花样直接少一半。
上辈子老说低油健康,可特么没油它不香啊!
这三个多月,滴油未沾,大家嘴淡得难受。
而有了油,油条煎饼、炒菜凉拌,甚至面包面条,统统都能“升级”。
再说回榨油,现代社会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后者大规模生产成本更低,超市里的大豆植物油就多为浸出法制造。
压榨法又分冷榨热榨,区别就在于是否先加热原材料。
冷榨出油率更低,古代一般都选择先先将原材料破碎,加热,榨取的热榨。
这一点无论原材料是茶籽、油菜籽、花生、豆子都都一样。
顾恪上辈子没学过这个,但春夏二女知道大体流程。
所以众人到了加工坊后,首先就是用石碾将黑豆破碎成瓣。
对于如今的顾恪来说,只要有材料,做个石碾不过分分钟的事,早已提前准备好。
然后两小充当了大牲口,推着碾子不断转圈。
不是虐待她们,而是她们如今都是二转,即将迈入三转的阶段。
春夏秋冬不过是入门,升二转还要些时间。
两个小丫头吃饱喝足后,精力充沛的无处发泄,不用也是浪费。
秦大小姐更是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想抢活都没戏,梅兰竹菊绝对会代劳。
黑豆的初步破碎不能太细,所以才用碾子,而不是石磨。
这次是试验,只拿了五百斤黑豆做原材料。
春夏秋冬帮忙扫走碾好的黑豆,再用大簸箕将漏网之鱼筛出来,留在一起碾第二次。
如此重复几次,兰菊二女还主动替换过两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五百斤黑豆便碾完了。
用时不过三刻钟,相当迅速,推碾子和收拾黑豆的人都没感觉累。
之后是上锅蒸热。
竹编大蒸笼上铺着灰茅草,以免黑豆碎粒漏下去,
五层大蒸笼放在竹架上,悬于大铁锅上方,免得把这唯二的大铁锅给压扁了。
然后加大火力,让锅里的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涌入上方。
柏素清隔段时间会伸手进去,试出蒸笼内碎粒的温度。
大概半小时后,碎粒温度超过一百度些许,再依次从最下方开始取出蒸笼。
为什么柏姐姐能空手测温度?因为她修炼的碧海劲偏阴寒,对热度比较敏感。
只要把碎粒温度与沸水温度对比,估计略高出沸水的温度不要太简单。
众女早已拿着大把的灰茅草和竹圈等在一旁。
取出的蒸笼打开,她们手拿石碗将热腾腾的碎粒倒进铺在竹圈里的灰茅草上。
竹圈直径一尺,宽寸许,铺进去的碎粒抹平抹匀,再将灰茅草盖住表面。
一个个这样的“碎粒饼子”叠起来,放在收油石台上。
这种石台中间有一层浅凹,边缘有一个外延开口,油可以从这里流出,落入开口下方的容器内。
二十多个一组,一共放了两组饼子,五百斤黑豆碎粒就全部用完。
然后两叠饼子上压上高尺许,底部直径略小于竹圈的短石柱。
秦白两女再将两块千多斤的巨石放在两根短石柱上,作为压力。
旁边竖起四根竹竿,卡住巨石,确保它们不会偏倒掉落。
榨油的主要工序就此完成。
之后视情况增添巨石加压,收集大豆油,静置存放(刚榨出来的不能直接食用),再放入仓库,都只是旁枝末节。
清亮的油开始冒出来,浸润了外面的灰茅草,开始朝下滑落。
顾恪略微沾了点在手,系统说明这是豆油,基础属性为去腥增香。
放进嘴里尝了尝,豆腥味还有,不过很淡,香气浓郁。
或许只有他那被现代工业养叼了的嘴,才会留意这点豆腥味。
另一方面,油色清亮,不像一般豆油黄中带绿或黑。
只能说加工坊牛比,把他难以完成的精炼直接解决了。
有了第一批大豆油,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改进榨油器械,让其更简单方便,以后榨油也用不上全体出动。
心满意足的他向大家宣告了油质合格,山谷以后不再缺油的好消息。
小满立刻放声欢呼:“终于榨出来啦!继续继续,我要榨出更多,一定要把它榨干成渣。”
众女也皆是一脸喜色,议论纷纷。
清汤寡水的日子过久了,那真的很馋人,以后终于不用天天烤干馕馍馍,水煮面条地过活了。
等大家稍微冷静了点,顾恪才宣布今天的第二项工作——磨豆浆。
昨夜泡上的十来斤豆子上石磨,两小一人推磨一人放料就开工。
在春夏二女的提示下,如今的石磨又做了一些小改动,那就是推磨的方式。
最初石磨是用手握住磨盘侧面的乚形把手,人需要站着手臂跟着抡大圈带它。
而春夏二女见过邻居的人力磨坊,却是用一根六七尺长的“丁”形的推把,下面那个勾竖直插进磨盘的横向木条内固定,替代之前人手握的那个部分。
将这长杆把手用单根绳子悬挂在磨盘水平等高处。
人则握住长杆后的丁头把手,发力前后推拉的同时,朝左右略带上一些力,磨盘就能转动起来。
如此一来,推磨就从弓腰单手抡大圈,变成站立来回推拉,省力又省事。
石磨有了这新把手,秦大小姐都重新回来玩了好几天——一般的工具她只玩几天,之后就会恢复常态,不会盯着拼命玩。
从这点来说,大小姐还是很有童(喜新)心(厌旧)的。
白花花,泛动着大量白沫的生豆浆从磨盘缝隙中冒出来。
小萍儿拿着小竹刷,沿着凹槽将泡沫过多的地方顺着扫到磨口,一团团白沫豆浆就掉进了下方大缸中。
十来斤豆子很快磨完,足够冲出几十斤豆浆,人均三五斤也差不多了。
弄来三十斤烧开的沸水,朝大缸里一冲,里面豆浆翻滚着,飘出熟豆浆的香气。
大铁锅上放竹簸箕,簸箕里铺上麻布,将大缸里的豆浆过滤掉豆渣,得到三十斤左右的豆浆。
放到烘炉上烧开,撇掉大部分浮沫,再端下来,小满已经拿着大竹提虎视眈眈。
顾恪莞尔,挥手下令:“一人先来一碗,之后随意。”
他当仁不让地拿了第一碗和第二碗,同时递给了站在一处的秦白二女:“秦姐,柏姐尝尝。”
这两位都是六转高手,沸腾的豆浆都能直接入口的。
两人接过,轻抿一口,齐齐闭目体会。
片刻后柏素清开口到:“饮下后,体内血气流转速度快了些。虽快得不多,但长期食用血气提升效率能快个一两成。”
秦大小姐点头赞同:“普通人吃下,血气加速流转,可以很好地吸收这豆子内的精气,起到初步外炼的效果。”
顾恪轻咳一声:“那个,还是说说口味如何?”
柏素清白来一眼,口中却已回答:“柔化细腻,豆香浓郁,感觉不错。”
秦大小姐也点头,却提出了一点小意见:“就是没其它味道,喝着好像差了点什么。”
顾恪一拍额头:“小萍儿,拿麦秆糖来。”
秦白两人齐齐点头:“正该如此。”
顾恪也笑了起来:甜豆浆,咸豆腐脑,这才是绝配啊。
咸豆浆?盐不要钱么,怎么能乱用!
之后加工坊内吸溜声一片,所有人都喝得津津有味。
在奶制品匮乏的古代,香浓易得的豆浆没有任何对手。
他只是喝了一碗,便没再继续。
豆浆这东西上辈子喝太多,只是个念想,一碗足矣。
真要说大爱,还得是豆腐豆腐脑、豆干腐竹、臭豆腐、豆豉、酱油这些。
但众女却喝得津津有味。
三十来斤豆浆,硬生生被她们喝了个精光,人均两碗以上。
唯一的例外是自闭的萨兰珠,好心的小萍儿没忘给她送去一碗。
好吧,入门武夫在上辈子个个都能去当大胃王主播,一顿两三斤打底,三五斤八成饱而已。
只要不是尿憋得慌,两三斤豆浆真不算什么。
见众女喝的差不多,顾恪才开口到:“那豆渣挤挤,还能弄一二十斤豆浆,记得拿来做豆腐。”
春夏二女齐齐应是,这话当然是对她们说的,谁让她们是“食堂大厨”呢。
顾恪吩咐之后,便自行去了工坊,日常制造标准竹屋。
这边春夏和两小都忙碌起来,将豆渣再次冲入二十斤沸水。
过滤后,用麻布包裹出一团团的豆渣,双拳用力在细竹竿拼成的面板上搓揉着麻布里的豆渣。
残留的豆浆便从豆渣一股股涌出,再从细竹竿间的缝隙,落进下方大缸中。
如此又弄出了二十斤豆浆,烧开后端下来。
小满已经从仓库取来了一碗透明微黄的液体。
这是顾恪用熊家村那里弄来的粗盐,溶解后用竹炭颗粒过滤后得到的盐卤。
当然也是因为这是古代,熊家村还在山里,所用的食盐并未进行太多处理。
对于穷苦人家,盐最大的作用只是补充身体所需,不至于缺盐而身体发软。
粗盐含有不少盐卤杂质,又苦又涩?那就少吃点,省钱。
当然,顾恪并不清楚这些。
他只是听过卤水点豆腐这话,时提过苦涩的粗盐就是因为没把盐卤处理干净。
虽只从熊家村弄到了两斤疑似半盐卤的粗盐,但拿一点来试试也无妨。
春夏二女商议了下,最后只是用了二两左右的盐卤水,用一大碗温水调和开。
顾恪说过这粗盐有杂质,点豆腐量不要太大。
不说具体用量,自然是他也不知,只能让春夏二女自己试。
倒是黑豆可以一直种,浪费点也能扔回仙田当肥料。
粗盐暂时只有两斤,不能大手大脚。
这时豆浆已经降低了一些温度,便由夏岚匀速绞动豆浆,春霜端着大碗冲调后的盐卤水,缓慢且稳定地朝豆浆里一圈圈点下。
众女强势围观,看着那二十斤豆浆在大锅里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