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少年走天下西南初立功

第139章少年走天下,西南初立功

司马迁看着逐渐消散的画面,一生长叹。

“先生不必叹息,华夏传承由《史记》传承,您便是我的学习的榜样,司马家起于汉文帝期间,您的祖父再西汉汉文帝期间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以用四千石栗米从而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这个爵位也因此使司马家得以免于徭役。”

这是司马家的起点,也正是因为这个起点,司马迁自小便有了很好的环境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因为祖父的原因,我们司马家得以免除徭役,我父亲更是师从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学家杨何学习《易》等,父亲在任职太史令期间更是编撰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的《论六家要旨》,在父亲与祖父的影响下,从小我就能够读到许多的典籍,十岁的那年,我便能够诵读《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父亲出任太史令期间,我仍在龙门老家耕读渡日。”

司马迁刚想开口说话,却看到了更为惊奇的一幕,那是他小时候的场景,就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十分的茂盛,今年想必又是一个大好的收成。

一个少年出现在了两人面前,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少年的自己。

“迁儿,这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是什么意思你可知晓?”一名老者看着司马迁,慈爱的问道。

“回祖父,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意思是树冠大了肯定是会折断的,尾巴大了肯定是不能摆动的。”小司马迁认真的回答着。

“嗯,不错,那多行不义必自毙又是什么意思呢?他的典故又是来自于何处?迁儿,你可知晓?”老者再次问道。

“回祖父,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元年》,这段话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郑国第二位君主郑武公时期,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姜氏为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难产倒生的儿子叫做寤生,一个顺产而生的儿子叫做共叔段,于是想要立自己的二儿子共叔段为王,却未能成功。在寤生即位后,姜氏更是为共叔段谋取利益,在不断的要求下,甚至去攻打都城,最后败亡他国,姜氏也被囚禁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要做出格的事情,不仁不义的事情做的多了,得寸进尺,终究会自食其果。”

“迁儿,书中的精华便在于此,可还记得祖父为你讲的那伏生的故事?”老者笑着看着自己这个聪慧的孩子道。

“知道,伏生先生以生命保护《书》,从而能够让《书》传于世间,我等能够读到今日的《尚书》,这些都是因为先生的以命护书,他便是我们天下读《书》人的老师,我以后也会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护书人。”

“好好好,你父亲现在是太史令,希望你以后也能够继承司马家的传承,好好把书给护下去。”老者笑着摸着小司马迁的脑袋道。

司马迁看着这幅场景,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看着画面中的老人与小时候的自己:“小时候真好!”

叶迟没有想到司马迁会说出这么一句话,笑着道:“少年强,则国强,司马大夫对于太史公您抱有极大的希望。”

司马迁颔首道:“祖父与父亲对我都抱有极大的希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离开了龙门,到了长安,跟随在父亲身边学习,之后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遍访大汉山河,收集各地轶事,那一年我二十岁。”

司马迁语落之后,一幅画面出现在面前,一名年轻人背着行囊从长安城出发,向东南方向走去。

一路奔波,以武关至宛。

南下襄樊,后至江陵。

……

窥九疑,过长沙,至汨罗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先生,请受司马迁一拜!”

这是年轻时代的司马迁,遍访大汉天下,巡游华夏风光无限。

叶迟向往这种心驰神往的生活,无忧无虑,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他感慨道:“先生周游大汉天下,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归长安,正式踏入仕途,为郎中。在汉武帝元鼎年间,破且兰,平南夷,诛邛君,杀笮侯等,于是在西南设置郡县,太史公此刻正随汉武帝巡访,从而成为了继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之后的第四位前往西南的官吏进行筹备新郡的建设工作。”

西南多民族,自古难以安抚,现下平定,很多地方都是要急需沟通安抚的。

司马迁看着场景变幻的同时,也打量起来了眼前的这位小友,他着实没有想到后世居然能够穿越古今,来进行史料的搜集。

“司马郎中,邛、莋、昆等地百姓难安,不知道您有什么好的法子,不行,我这就带兵继续去镇压下去。”说话的是一名郡将。

“将军,此事不能再以武力平定,避免事情不断发酵,这样对于我们新郡的筹备工作更加艰难,还需要重新商榷。”司马迁作为汉武帝刘彻派来的人选,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权利,话语的分量自是有的。

“可是,司马朗中,这些刁民太过野蛮,不是你动几句嘴皮子就能够搞定的,这事不好办啊!”郡将显然也是受够了这里的情况,很是不满。

“无妨,这件事情交给我去处理,待我走访各地,了解民情,从而针对他们的情况,再做定夺,但是事态不能扩大,还需要尽快解决,将军等我的消息便是。”司马迁也是一脸愁容,从未做过这等官事的他,也只能以自己的认知来应对眼前棘手的问题。

此刻画面也随着司马迁的这段话的结束,而自动变化,呈现的是司马迁走访各地,了解实情,从而逐步稳定西南的乱局,当然这其中也吃了不少的苦头,比如被少数民族的百姓围攻等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