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注译《史记》,断句之争
“叮:恭喜宿主完成第八场直播,奖励直播延长一小时。”
“叮:恭喜宿主直播中表现良好,重温史之绝唱千古一篇,经系统考核为甲上,直播奖励为纪传体书写技巧、《战国策》、《新旧唐书》、历史沙龙八人场、浚稽山副本,望宿主再接再厉。”
叶迟下了直播之后,看着眼前的一幕,忽然一怔,这次居然也有副本奖励了,不过这次不再是养马的剧本了,而是一场事关汉匈战争的副本。
这样就有点意思了。
他此刻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一下这个副本,不过现在时间也不早了,副本体验之前还得做好功课才是。
这一晚,叶迟睡了一个安稳觉,到了第二天早上,叶迟就接到了历史研究院的电话,大周末的去历史研究院,这还是节假日的头一遭。
本想睡个回笼觉的他洗漱完之后,和院子里的小两口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就离开了。
到了历史研究院之后,会议不久便开始召开了。
一名老教授看着叶迟道:“小叶,我们这些老古董们真的很喜欢你的节目,亲民而又能够普及历史,但是你在节目最后说要把我们好不容易的得到古籍,分享出去,这未免也太唐突了吧!”
随之又一名老教授道:“对,我也这么认为,我们自己都还没有通读竹简上的文字,这样若是放出去,那不是让百姓笑话吗?”
曾经被叶迟受赠《吕氏春秋》的秦雨泽道:“叶老弟,这件事情,太过于唐突了,这竹简上的断句还要考究,若是闹了笑话,那且不是被那些外夷笑掉大牙,就算我们有残篇作为校队,但是依然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要求啊!”
盛中夏也看向了叶迟道:“小叶,虽然我也赞同尽快把我们的历史传播开来,但是现在是真的涉及许多断句的问题,这可事关这部经典,不得莽撞啊!不过你既然提出来这个要求,那想必你已经有了计划,不妨把你你的想法说出来,我看看可行不可行。”
叶迟一怔,他没有想到今天居然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惹得这些老古董们对自己有了别样的看法,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他们的考虑也是对的。
盲目而又快速的对一部经典作解,这显然是一种莽撞的行为。
“院长,我这里有《史记·本纪篇》注解,是我这段时间根据拓本注解的,还请各位老师点评一二。”
叶迟说的已经很委婉了,这段时间以他的打字速度,已经完成了本纪篇与表篇,今天只不过是献出了本纪篇而已。
盛中夏闻言,呵呵笑道:“想不到小叶,你对此还有研究,那就更好不过了,来,小叶连到投影上,我们一起看看小叶你的注解。”
众人闻言,心中一惊,这是让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虽然叶迟在节目中有一定的注译能力,但是这《史记》可不是一般的书籍,不是说注译就那么简单的。
但是连盛中夏这个堂堂历史研究院的院长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小子已经被盛中夏当作下一代的领头人来培养了。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是《史记》中的开篇《五帝本纪》中的第一句,咱们看看这注译,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后裔,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年龄很小就善于言辞,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敦厚敏捷,成年以后聪慧明审。注译的不错,中规中矩。”
“是啊,这,尤其是后面的‘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之句,其中关于颛顼与高辛的事情都有一定秒速,让人在读懂《史记》的时候,也能够让人知道这其中出现的人物的梗概,是个好法子啊。”
“你看,这后面还有一段关于五帝本纪的书首的介绍《五帝本纪赞》,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这大概意思是说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个是史料缺乏,二个是真伪难辨……也难为了太史公了。”
就这样,他们从卷首到卷尾,整篇读下来,结合叶迟的所提供的注译文字,注译之后的文字最后与各位钻研《史记》的老师们对校之后,大同小异,不过在部分断句的处理上,众人开始产生了分歧。
此刻的会议室已经不是议论要不要全国传播的问题了,而是开始针对这断句进行起来了辩论。
叶迟对于断句这块,实在是无法与这群精通古文的老先生们争辩,因为自己的本领有限,而自己翻译和摘抄的注译都是按照后世的所作,所以简单辩驳了几句之后,就看这些人互相争执起来,反而自己成了被晾在了一旁的人。
“别吵吵了,一个个都是老家伙了,在后辈面前,一点正行都没有,简直就是有损咱们这些老古董的颜面啊!”
史长兴的声音响起,同时进来的还有门口的老大爷周老。
“对对对,您看看你们吵吵的,掉不掉价,以后还怎么吸引人来咱们历史研究院,这断句之法我们可以综合历代先贤注译的文字对比再做决断。”
两位老前辈出马,瞬间安静了下来,这两位可是历史界的顶级泰斗,最有话语权的两个人。
于是众人开始向两位老人讨教,希望能够有个正确的答复。
就这样,一番共同的商讨下,部分注译的文字,全场通过,后面的文字陆续进行校对。
一个上午下来,在两位泰斗的商讨下,在上报通过后公开首卷译本《史记·本纪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