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杨逸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报纸上的影评。
让他意外的是,差评竟比他预想的少了很多!
也不知是哈维的公关起了效果?
或者是这些媒体前两天都才刚吹捧过他,不好立刻再翻脸狂踩——毕竟他们的风向已经大变过一次,再变就显得太两面三刀了。
即便以米国媒体的脸皮厚度,也不好做得这么过……
总之。
大部分的影评都还是挺客观的。
“只能说,或许我不是该片的目标受众吧?反正我个人是没太明白该片想表达的意图……但从点映时的观众反应来看,或许年轻人会很喜欢……”
不少知名影评人都是类似论调。
既不吹捧,也不过分贬低。
而且在表示自己看不懂的同时,不少影评人还专门挑优点称赞了下!
而被称赞最多的,无疑就是全片最出彩的女主角了。
尤其经过杨逸精心设计的那场哭戏,更是收获无数好评:
“相较于【活埋】里的惊鸿一瞥,姬娜·菲利普斯在本片的表现空间无疑大了很多,而她也没有浪费机会……”
“姬娜的表现,绝对是本片最出彩的部分!”
“我得说:大家尽管走进影院去吧!就算看不懂本片主旨,但光是真挚动人的女主就足够值回票价了!”
“姬娜在片中那段伤心戏的处理,令我叹为观止!她的表演,并没像很多同龄女演员那样流于表面、或歇斯底里,而是处理得真挚又恰到好处!尤其她伤心时的神情,非常富有层次感,让人不由得动容……”
嘿嘿!
杨逸满意的笑了。
这段戏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现在看来,他的想法和眼光还是很受专业人士认可的嘛~
接着杨逸又跟哈维、谢伊沟通了下。
谢伊觉得从点映效果来看,影片不需要再做任何调整,今晚就可以直接大规模公映了!
哈维也认为不需要调整。
但他却打算先小规模上映,再慢慢扩大规模。
而且哈维给的理由还挺有说服力:普通影院什么年龄的观众都有,一下子放开,可能导致差评太多。而限定放映区域和规模,就能方便的筛选目标观众、控制口碑。
等初期好口碑形成后再完全放开,到时很多年龄大的观众即便觉得这片不合口味,但一看别人都给那么高的评价,他们也不好意思给差评。
甚至会自我怀疑,认为是不是自己老了?落伍了?
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过时,他们甚至会跟风给好评……
这?
杨逸很懵。
心说这不就是国王的新衣吗?
但仔细想想,这套招数看似老套,其实还挺管用!
比如前世哈维运作的那几个奥斯卡女主,争议都不小,但在“奥斯卡权威性”的背书下,很多人还不是只能昧着良心跟风吹?
然后在好评带动下,相关影片的票房也都很不错……
“行吧。”
最终杨逸再次无耻的和稀泥:“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就新线这边大规模上映,米拉麦克斯先小规模公映?”
“谢特!米勒你真是个小滑头!”
哈维没好气的笑骂了句。
但最终,三人还是这样敲定了,反正新线这边预估好评会占大多数,这对哈维营造口碑也有利。
……
公映一展开,杨逸等主创就又要忙得脚不沾地了。
三个主演跟杨逸都得全国到处飞,去各主要城市的大影院搞影迷见面会,帮忙拉动票房……
但!
下午时杨逸才刚飞到维加斯,还没出机场呢,就被一个坏消息又拉回了加州。
确切说,是一个好消息、加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洛城先驱报》终于被拿下了!
经过惠勒这么久的谈判,把总收购价谈到了一千九百多万。
作为一份销售网络能基本覆盖米国一二线城市的报纸,这个价钱可说是很划算了。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杨逸终于有了个自己的发声渠道!以后不用再担心被抹黑还没法还口了!
而且。
顺便还能报下私怨,把之前抹黑他的那个主编艾达好好收拾一顿……
可惜。
那个同时传来的坏消息,让杨逸暂时顾不上去找她算账了。
——诺基亚对IPHONE的提告被加州法院受理了!
“怎么回事?”
“康多莉扎女士,我可是满足了你所有的要求,怎么还会发生这种事?”
刚飞回加州的杨逸,立刻就带着陈铭博跟拉伊莎驱车赶到斯坦福大学,找到了在此担任教务长的康多莉扎。
——之前老布之所以派她跟杨逸联系,除了视她为心腹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她当前工作的地方距离杨逸非常近……
“bsp;down(冷静点)!boy!”
康多莉扎显然也知道杨逸激动的原因,先安抚了他一下,然后把办公室里一个学生打发走,这才请杨逸到会客沙发上坐下。
“我也没想到会这样米勒,有人在背后搞鬼,让我的委托人很恼火!”
“不过你放心。”
“案子只是被受理而已,又不等于会判诺基亚胜诉!而且我的委托人也不会坐视不管的,起码你的手机在案子出结果前都可以自由销售!”
“还有……”
“鉴于诺基亚侵害米国技术还拒不悔改的恶劣表现,我的委托人们正在拟定一个新提案,准备在调查期间立刻禁止诺基亚所有产品在米销售!”
嘶?!
杨逸本是怒气冲冲来兴师问罪的,但听完康多莉扎这些话,却直接被惊得张口结舌。
一来,他没想到康多莉扎背后的大人物们这么狠,最后这招简直就是要诺基亚的命啊!
二来,也没想到那些大人物对自己的事竟这么上心!
其实来之前,杨逸在恼火的同时还有点担忧,怕康多莉扎要嘛敷衍他、要嘛再趁机敲他一大笔钱,才肯继续帮他对付诺基亚。
甚至担心惹急了对方直接翻脸,不再管这事……
毕竟在杨逸看来,他每年才“捐”一百二十万,这点钱对那些大人物来说绝不算十分丰厚!人家至于为了这点钱帮他没完没了的解决那么多麻烦?
却没想到。
还没等他要求呢,人家就已经在帮他准备新的反击手段了!
这还真是……
只能说,杨逸还没完全明白米国这方面特殊的运作方式。
这种事在米国人看来,无关地位高低或者钱多钱少,最重要的是你已经收了我的钱,却不帮我把事办成的话,那以后谁还敢再捐钱给你?
谁还敢再投票给你?
所以,与其说那些大人物是在尽心的帮助杨逸,不如说他们是在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