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5?采访下

八十年代不知道什么原因中西医结合一时间成为中医界主流论调,九十年代初期就将中西医结合设立成新的一级学科。

如果说中西医结合是对中医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

这次探索并不算成功,还给中医带来了巨大危害,让中医丧失更多话语权,还让那些人将触手伸到了中医教学当中,把中医教育改得面目全非。

黄素带着自己前世对中西结合的思考,回答道:“中西医结合听起来很美好,可人不是精神病分类患者,脑袋能装下两种理论还能自由切换,势必出现主次之分,简单易懂的他们更容易成为主导,因为他们是格式化的,那种病怎么治都已经列出条条框框,就如同套公式一样。”

“而中医是论述题,需要根据四诊合参和病人病症的已知条件,深度剖析病情的背后原因和病机,辩出五脏的表里虚实寒热,才能对证下药,往往对中医素质的要求极高。”

“而这种难易高下立判的选择,现在就得到证明,并借着中西医结合的风潮大肆改革中医教育,对中医系增加了西医必修课时,好一些增加三分之一的课时,对中医有偏见的医科学校,甚至将中医系的西医课程增加三分之二,最荒唐的是中医经典全都变成了选修课。”

“不信你可以调查最近几年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的毕业生,都是中医四诊不会,病人来了就是各种西医化验,西医化验是能化验出寒热风痰,还是能化验出升降浮沉。都不能,而中医靠什么治病,靠的就是四诊合参辨证,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治病。”

“现在中西医结合培养出来的医生,全是在用西医思维开中药,不辩病证,生搬硬套。运气好对证有疗效,运气不好就是越治越差。”

“所以中西医不是结合,而是合作,双方用各自的理论、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治疗患者。如果非要中西医结合,我更提倡在职医生进修。”

徐记者眼里露出精明的光芒,感觉自己抓到了话题,急忙追问道道:“可是中医至今也没有证据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更不用说证明阴阳五行的存在,中医接受现代医学科学的改革难道有错吗?”

“你们那不是改革,是同化,是消灭。讲到中西医结合不应该是双方的吗,可我只见中医结合西医,却没有见到西医结合中医。只见中医临床专业有现代医学是必修课,却没有一所医学院校西医临床设有中医学科。一名中国的医生,不会脉诊舌诊,还叫什么中国医生。根本原因还是对中医有偏见,认为中医不科学。”

黄素又继续说道:“从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算起,现代科学才发展几百年,就是这几百年的发展之中,有多少科学理论当时非常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是谬论。科学本身自己都在不断犯错纠错中发展,你却想用科学去解释世间万物。”

“我告诉你怎么证明中医是科学的,患者的疗效就是最科学证明,它不掺杂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有效就是有效,无效就是无效。”

徐记者继续问道:“黄主任既然你认为科学现有无法证明中医,可所谓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那中医又如何证明这些呢。”

“我还是那句话,疗效是最好的证明。以这次采访的案例,患者产子后,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中医名叫血崩,属于病势向下的疾病,中医在治疗这类疾病最常用的就是附子,用它的升阳之力,平衡病势向下。”黄素举例道。

徐记者继续反驳道:“这只是中医根据经验臆测总结的结论,我更认为是草药的某种成分起到了止血的效果,我觉得中医不应该在守着看不见摸不着所谓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应该探索提取中药的真正的有效成分。”

黄素双手一摊一副无奈的样子道:“你只相信你自己认为,我说的你又不相信,这样我们根本就无法继续交流。”

徐记者一副我就是真理的样子质问道:“难道我说的不对吗,至少有效成分清晰可见,不像你说的四气五味那样虚无缥缈。”

“徐记者既然你说成为是清晰可见的,我请问你一颗当归,是什么成分让当归头具有引血上行,补血止血功效的,又是什么成分让当归身具有居中调和气血功效的,又是什么成分让当归尾具有破血逐下、活血化瘀功效的,又是什么成分让当归须具有行经通络功效的。我也想请搞中药成分分析的大科学家,让我也知道是哪四种成分让当归这么神奇,成分布于头、身、尾、须而不互相干扰。或许也化验一下浮小麦和小麦到底有什么成分不同,让一个可以用药,一个却只能填饱肚子。”

连续追问,问得徐记者哑口无言,她的那点医学知识也只是通过采访才知道的。

这种人现在也有,未来会更多,一个个黄帝内经、伤寒论都没翻开过一页,却在那里对中医指手画脚。

黄素乘胜追击道:“四气五味并不是虚无缥缈,也是清晰可见的。车前子是味大寒之药,有清热利尿,渗湿祛痰的功效,脾胃虚弱,湿盛痰多的患者却不适用这味药,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炒熟方法,去掉车前子本身的寒性,而在炮制过程中,锅壁会变得潮湿,如果你用手翻炒,在翻炒的过程中,手会变得湿润。”

“如果不信,徐记者可以回去自己尝试一下,我想请问徐记者车前子是干燥的,锅也是干燥的,这湿气是从哪里来的。或许你说车前子里面有水分,请不要怀疑中药几千年来的脱水工艺,药性不同烘干脱水的手法也不尽相同。”

徐记者继续辩解道:“治愈了又怎么样,你这只是单个案例,是没有循证医学做支撑的。”

循证医学是最近几年刮起来的风潮,一经问世就被现代医学视为圭臬。

巧的是,循证医学问世的同一年,中西医结合成为一级学科。从此一个如虎添翼,一个深陷泥沼。

中医在不科学的帽子下,又多了一顶经验医学的帽子,几千年用无数人验证的方剂都成为了经验传承。

对方理由也很充足你的方子治疗这个病,有效率是多少?治愈率是多少?

中医是辨证论治,西医却用他们辨病论治标准要求中医给出临床试验数据,想要证明你是循证医学,就必须按照我们西医的规矩来。

可是中医同病不同证,或是同证不同病极为普遍。

黄素轻视一笑:“呵呵呵!……循证医学。”

见到黄素轻蔑,徐记者质问道:“黄主任,对循证医学不认可吗?”

黄素道:“恰恰相反,我觉得循证医学是非常好的,疗效是需要证据证明的。”

徐记者表情十分惊讶,这么久的交谈中,她能感觉到黄素虽然不反感西医,但非常反感西医对中医指手画脚,她以为黄素会贬低循证医学呢。

黄素接下来的话打破徐记者的幻想:“循证医学是好的,中医应该用,我赞同中医的循证医学应该以中医理论循证,而不是让西医在循证医学里画出个框框,让中医按照西医的理论做命题作文。”

“我们还是以这个医案产后血崩为例,西医只要是女性产道出血就都是大出血,并有一套固定治疗手段,所以临床取证很容易,循证记录就很好收集。”

“中医对血崩的不同病证,可分为气虚证、血热证、血瘀证。医案患者的病证就是气虚证,所有我们的治疗方法是健脾升阳,血热证的治疗方法则是清热凉血,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则是活血化瘀。然而你不能按照西医的辨病论治的方法,非得要用健脾升阳的方子治疗所有的类型的血崩。”

“而中医理论下的循证医学该是什么样,应该把血崩分为气虚证组、血热证组、血瘀证组,各组各自论证,各自统一出一个标准的方子,再分别记录每组方子各自的治愈率、有效率,统计临床记录,形成循证证据。”

说到这里黄素停顿一下,意味深长的看了徐记者一眼又道:“徐记者你认为我的这套中医的循证医学方案会得到认可吗。我可以告诉你百分百不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承认气虚、血热、血瘀的概念。疗效再好他们也不承认你的理论。”

“在中国医学界的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对中医实行的是学术霸权主义。在他们的思维里,我不需要你觉得,你必须臣服于我觉得。”

徐记者两眼放光地询问道:“黄主任,您说的这个他们指的是谁。”

黄素为难地道:“徐记者,这个真不能说,说了容易被屏蔽。”

全程的采访虽然徐记者觉得并不愉快,她却被黄素最后的一句话震惊到了,并在黄素眼中看到了不甘。

徐记者看了看手腕上手表,第一次非常真诚的伸出手要与黄素握手道:“黄主任,虽然我们略有分歧。但您渊博的知识和对中医发展的理解深深地折服了我,很高兴和你聊这么久,希望今后还有机会能采访到您。”

最直接表现就是,只要是西医不管是阿猫阿狗都有权利点评中医,到了网络时代到来,中医更成为医学界最大的毒瘤了,不除不以平民愤,不除不以快人心,中医就是中国医疗事业最大的罪人。

一个个都是受过十几年教育的人,连中学生都懂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他们却不懂。

这是徐记者整场采访唯一一次使用您这个敬称。

黄素也握住徐记者的手,非常真诚地道:“我也感谢徐记者能给我一个机会,说出我憋在心中许久未说的话。”

三天后,早晨。

那日松急匆匆地推门闯进中医科门诊,手里拿着报纸兴奋地叫嚷道:“主任,主任!你上报纸了。”

黄素接过那日松拿过来的报纸翻看阅读起来,徐记者将采访过程未加改动地发了出来。

看过后,黄素将报纸放在桌子上长叹一口气,真希望更多中医能够看到这份报纸,然而草原日报终究是一个地方性报纸。

黄素第一次感觉到,草原市这个舞台太小了。

却不知道,两天后,陈静山教授一边拿起手机打电话,一边看着手中的草原日报,得意道:“老孙呀,我给你寄了一份东西,看了以后,你是欠我一个大大的人情。”

和孙桂芝教授通完电话后,陈静山百看不厌地翻看着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报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从循证医学诞生以来,中医一直探索如何将循证医学和中医发展结合起来,没想到自己弟子给出了如此标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