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2 何慧看诊

黄素带着一名中年男子走进病房。

中年男子一身的衣服穿的格外的厚,即使穿着如此的厚,依旧是一副非常怕冷的样子,短短的走进诊室的几步路,中年男子一直是捂着嘴巴咳嗽不断。

黄素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身体状况,已经大致可以确定患者的病症,这个病人非常适合做何慧的首诊病人,帮她树立起信心。

中年男子坐下,看见坐诊医生的位置坐着一名陌生的女医生,不解地望向黄素问道:“咳咳咳!黄主任,今天不是您坐诊呀。”

中年男子的脸上露出了对何慧的不信任。

随着,草原市老百姓就医习惯的改变,加之黄素登上过几次草原市的新闻联播,很多草原市的老百姓都已经认识了黄素。

“今天坐诊的是何医生,患者你放心,何医生的医生的医生水平也是很好的。”黄素急忙解释道。

咳咳!

中年男子咳嗽两声,用审视的目光看看了何慧,也不说话,脸上依旧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

见到患者依然有顾虑,黄素继续解释道:“患者你放心,就做坐在这里,如果何医生出现了误诊,还有我最后把关呢。”

有了黄素保证,中年男子才不情愿的说道:“那好吧!”

见到患者目光与自己对视,何慧的心脏又突然跳的非常快。

何慧努力平复自己的紧张的心情,不停地回忆黄素问诊的每一个细节。

咳咳!

少许,何慧轻轻地咳嗽一声,模彷黄素的样子问道:“姓名、年龄?”

中年男子说道:“我叫左建军,今天四十二岁。”

何慧拿过一个病历本,认认真真地写上患者的名字和年龄。

放下笔后,何慧继续问道:“你哪里不舒服?”

“何医生,我从三十多岁就要患上了咳嗽,这咳嗽已经七八年了,一到冬天就加重,我以前来市医院呼吸科看过,说我是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给我开了氨茶碱、强的松好几种药物,吃了我的咳嗽就有所缓解,可今天的冬天特别的冷,我的咳嗽也比以前更加严重的,自从大寒以后,我不仅咳嗽、最近还出现了喘不上来气的情况,又是一到晚上就变得更加严重,咳嗽带喘的尝尝胸闷的睡不着觉,现在吃那些药也不管用了,我就想过来看看中医能不能治疗。”

何慧认真地将左建军的病情,简明要略地记录下来。

放下笔,何慧学着黄素的样子说道:“把手伸出来,我把一下脉。”

左建军将自己的右手轻轻地搭在脉枕上。

何慧纤纤玉指轻轻地待在左建军的手腕上,三指触摸第一感觉是左建军手腕的冰凉。

男子身体本就属阳,正常男子的体温应该是远远高于女子的。

况且医院和诊室的暖气供应非常充足,左建军不是从外面刚刚进入医院,现在手腕依旧如此冰凉,只能说明患者阳虚或者是体内有寒邪。

何慧三指搭在脉上,感觉不到任何脉象,三指用力按压,触及腕骨方得的脉象,脉细如丝线而无力,右寸脉象却迟而有力,每息跳动不足四次。

脉沉而无力,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是里虚证。

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迟而有力乃是阴寒冷积,阳失健运,血行不畅所致。如果是迟而无力乃是阳虚寒者所致。

何慧诊过患者两手的脉象,放下手道:“伸出舌头,我看看舌象!”

看诊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何慧无不在模彷黄素的举动和语气。

左建军伸出舌头,只见舌质澹红,舌苔白厚。

等左建军收起舌苔,何慧问道:“平时是不是特别怕冷?”

左建军回到:“平时特别怕冷,你看我穿这么多还感觉特别的冷。”

左建军拉开羽绒服的拉链,只见里面还穿着一件棉服,难怪他清瘦的身体,却穿得显得如此的臃肿。

何慧继续问道:“平时咳嗽有没有痰?”

“有痰”

“痰是什么状态?”

“痰和水差不多,不是很黏。”

看着何慧已经进入了状态,如患者问答如流,一旁的黄素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满意地点了点头。

何慧眼角的余光见到自家主任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已经不怎么紧张的何慧现在更加又信心了,不知不觉间,身体也得更加笔直了,说话的语气也更加有底气了。

“大便情况如何。”

左建军回答道:“大便平时还算正常吗,但是只要吃了凉东西就会拉肚子,小便次数比较多量也比较大。”

“小便是什么颜色?”

“小便就和水一样,没有什么颜色?”

“尿骚味重吗?”

左建军摇摇头说道:“不重,没有什么味道。”

患者这种小便的次数和每次的量多,且质地清稀,无明显臊臭气味,中医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小便清长,多见于阳虚虚寒的患者,尤其是以脾肾阳虚多见。

至于吃凉性食物拉肚子,也是阳虚虚寒患者常见的症状。

何慧了解患者的病情,看向黄素说道:“主任,患者脉象沉细右寸略迟,舌象舌质澹红,舌苔白厚略干,畏寒肢冷、咳痰清稀、小便清长,乃是沉寒痼冷,痰饮内伏,寒邪入肺,失宣降之功,我准备用麻辛味干汤散寒化饮,宣肺降气,止咳平喘。”

说完,何慧紧张的看着黄素,犹如考生一样,等待老师宣布答桉。

黄素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然你根据四诊合参已辨证,就按照你的思路开方吧。”

这是为什么黄素认为这个患者最适合做何慧的第一个病人,因为寒咳、寒孝是东北地区最常见的病症,也是黄素带着何慧、那日松诊治最多的急重病症之一。

何慧对这种病症并不陌生,寒痰、寒孝、支气管炎这种病症是最容易给她建立信心的疾病。

听到自家主任的肯定,何慧非常的兴奋地拿过处方单开始写处方:麻黄10g、细辛3g、五味子6g、干姜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杏仁10g、苏子10g、桑白皮10g、枳壳10g、厚朴10g、炙甘草6g、制附片6g。

当何慧写完处方,看着处方单下角的医师,手上的笔不由地颤抖起来。

何慧那笔的两根手指已经攥的青白,深深呼出一口浊气,何慧如同第一次写字的小学生一样,一笔一画地在医生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从签上自己姓名的那一刻起,何慧才算真正成为了一名坐诊医生。

何慧小心翼翼的撕下自己开得第一张处方,先是递给黄素说道:“主任,这是我开的方子您看看!”

黄素接过何慧的方子仔细地看了一遍。

麻辛味干汤是杨百茀根据金贵要略治表寒里饮的小青龙汤和治寒饮伏肺的苓甘五味姜辛汤为基础,宗其法而不泥其方,结合实践经验,灵活变通而成的新方子。

黄素经常引用过来治疗一些症状不是很重,因寒饮内伏,肺失宣降所致的寒咳、寒孝,效果显着。

麻辛味甘汤中的麻黄、细辛、干姜为君,宣肺散寒化饮;法半夏、茯苓、杏仁、苏子、桑白皮为臣,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积壳、厚朴为左,理气宽胸而除满;左五味子,意在敛肺止咳,并防辛温之品耗散肺气;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方中宣降并用以理肺气;散收结合以防耗气;甘寒的桑白皮相伍以制辛热太过。组方严密,配伍精当。诸药合用,俾寒散饮除,肺气得以宣降,则咳喘自平。

真正让黄素欣慰的是何慧能根军患者沉寒痼冷,导致患者出现阳虚的症状,在原有的方剂中有添加了制附片温补脾肾之阳,以炙甘草代替甘草,不仅可以中和制附片,还可起到甘草调和诸药的功效。

说明何慧在和自己学习的这一年里,并没有死学死记,对药物的运用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灵活加减。

“方子开得不错!”

黄素将方子递给何慧。

听到主任的肯定,何慧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喜滋滋地接过方子,递给左建军,何慧非常耐心叮嘱道:“此方回去喝七服,再过来复查,如果我不坐诊,你可以挂黄主任的话,黄主任坐诊的时候我也在。”

左建军见这位年轻女医生看的方子得到黄主任的认可,自己也放下心来,收好方子说道:“谢谢,医生了。”

当看见左建军离开诊室,黄素先开口鼓励道:“何慧,做不错!”

听见黄素的任何,何慧害羞的低下脑袋,脸上却露出了美滋滋的笑容,自己终于开出了第一张处方。

见到何慧的样子,黄素也升起开玩笑的心思问道:“现在,还紧张不。”

何慧摇了摇头说道:“主任,我现在不紧张了!”

“那好,我去给你叫下一位患者。”

何慧连忙起身阻止道:“主任,还是我自己去吧!”

黄素摆了摆手道:“你是今天的坐诊医生,你就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好,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看着黄素离开的背影,何慧眼睛里露出了感动的眼神。

自己能够遇上主任这样的好老师,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幸运。

听见外面传来黄素带着患者要进入门诊室的声音,何慧用手擦干了眼睛里的眼泪。

看门只见黄素带着一名胖胖的中年女性走进病房。

当女人坐下,经过上个患者树立起来的信心,何慧非常自然地问道:“姓名,年龄?”

中年女子说道:“我叫曹爽,今天四十六岁。”

何慧继续问道:“哪里不舒服!”

曹爽说道:“医生最近我总是胃疼,牵扯的后背疼,我吃了胃必治,也没有见好,后来去消化科看了,给我开了一堆西药,吃了也没有作用,这不我就来中医科看看,大家都说咱们草原市的中医科非常厉害,我就想请医生您帮我看看,我这胃痛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爽在介绍自己病情的时候,何慧、黄素能听见她说话声音的浊重,还不停地打嗝。

听曹爽模湖的介绍,何慧微微皱眉问道:“你出了胃痛还有没是其他症状,比如有没有胃部反酸水、饮食情况如何?”

曹爽回答道:“胃疼的我哪里还有心情吃饭呀,也经常反酸水。”

根据曹爽模湖的介绍,见她嗳气频作、胃里反酸。

何慧初步断定,患者是因为脾胃不和、肝气犯胃所引起的。

脾胃不和是指气机阻滞、脾胃失健,以脘腹痞胀、胃脘嘈杂、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嗳气肠鸣、大便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肝气犯胃是指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大部分因情致不遂、气郁化火、寒邪内犯肝胃发病。

临床以胸胁、胃脘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

黄素在旁边仔细看着何慧皱眉沉思的样子,遇见这样的病人其实也是对何慧的一种考验。

毕竟不能指望所有的患者都能清晰的说出自己所有的病症。

对靠望闻问切诊治患者的中医,如何根据患者模湖的叙述,提炼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再根据自己判断,引导患者说出表述不清的症状,是每一位合格的中医都必须要掌握的。

黄素目光注视皱着眉头何慧,要看看她下一步要该怎么做。

何慧皱眉稍作沉思,随后眉毛就舒展开来。

心里暗骂自己,怎么可以还没有进行脉诊、舌诊,就想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就先入为主,先给自己圈定了一个范围。

何慧对曹爽说道:“伸出手,我先给你把一下脉。”

见到何慧反应转变如此之快,黄素露出了欣慰满意的笑容。

先入为主是很多初诊医生都会陷入一个经常犯的毛病,他往往根据患者的讲述的症状,就非常草率先入为主的确定患者的病证,并将这种病证根治在心里,脉诊、舌诊则成为了他们证实自己心中圈定的病证的工具,彻底违背了四诊合参的规律,让自己的主观意识主导了中医的辩证。

而这种情况往往是新手中医经常误诊、错诊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