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来吃饭了!”
黄素肩膀上挂着毛巾,手里拿着牙膏、牙刷、洗面奶。
李燕跟在黄素的身边走进来。
阎冰把在家里做的早餐摆在茶几上。
淡粉色的衬衫已经掩盖不住阎冰显怀的肚子。
看着老婆摆在茶几上米粥、包子、小菜,要熬的困意瞬间精神起来,肚子也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
“肚子都叫了,李燕赶紧吃饭!”
看着桌子上三双筷子,三个碗,黄素喝了一口粥说道:“你也坐下来吃,一会儿就上班了。”
阎冰轻轻在茶几上磕开鸡蛋壳,拨好一颗鸡蛋递给李燕。
“你们还要查几天呀?”
黄素把鸡蛋吃下,喝下一口粥:“今天晚上就能查完了。”
阎冰好奇地问道:“药品的结果如何?”
黄素脸上带着嘲笑说道:“结果非常好,没有一百多种药没有一个是假药。”
“这样不挺好吗,再怎么说市医院是也草原市唯一的三甲医院,还不至于卖假药。”阎冰不明白其中的门道说道。
“是挺好!没有一个假药能不好吗,堂堂三甲医院用的却是大街上小诊所都不用的货。”黄素的脸上带着无力的苦笑。
阎冰担心地说道:“那你准备怎么做?”
黄素语气非常坚决地说道:“我绝对不会给我的病人用这种最劣质的中药。”
阎冰问的握着黄素的手说道:“我支持您!”
看着阎冰温柔的眼睛里面带着欢喜。
黄素轻轻拍了拍阎冰的手背道:“你不用担心!这种劣质的药材,咱们医院即使要保证自己的名声也不会使用的。”
吃完早饭,李燕说道:“师父、师娘,你们先去门诊吧,这些东西我收拾就行!”
黄素抬头看了墙上的时钟,却是到了上班的时间。
阎冰担心问道:“你昨天熬了一些,今天坐诊能行吗?”
黄素不在意地说道:“没事儿!”
门诊室。
一对中年夫妻走进诊室。
黄素看着两夫妻嘴唇红紫,女人更是眼睛红肿。
没等黄素问话,中年女子就说道:“黄医生,我们两人是高中老师,高考临近就总会出现上火的情况,以前吃点牛黄上清片就好,可是今天特别严重。”
说着,女教师指着自己的眼睛说道:“您看我的眼睛发红、痛痒、每天早上起来都是分泌物,这段时间脾气也变得特别易怒,已经跟我老公吵了好多次架,晚上也容易失眠。”
黄素问道:“是每年到高三到时候都是这个样子吗?”
女教授说道:“那倒不至于,我和我老公一直都担任班主任,越是临近高考,心里压力大的时候,希望他们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能够有个美好未来。”
黄素非常理解这些老师,继续问道:“除了眼睛红肿还没有别的症状?”
女老师说道说:“最近我还出现了便溺等情况,两三天排一次大便,大便还非常地干。”
黄素问道:“除了大便干燥,还有没有其他等症状。”
女老师回忆道:“最近还出现了失眠,心慌等情况。”
黄素说道:“你这些都是肝火过旺所致,伸出手,我把下脉。”
黄素一摸脉,左关脉弦硬带数,这是肝郁化火上扰寸脉,导致心神不静。
松开女教师的手腕,黄素看了一下女教师的舌像,舌头两边胀红、舌尖已经泛红。
女教师收起舌头好奇地问道:“黄医生,我这又是眼睛红肿痛痒、又是大便干燥、又是心慌失眠,怎么都和肝火有关,这也不相关呀。”
黄素笑笑地解释道:“肝郁化火上炎,灼伤目珠的火势,浊火下行,就会出现肠道秘结。”
“肠道里有阴实挡道,上面阳亢之火不能下行,往心脑里面一烧,神志就静不下来,这就是阳不入阴,人就会失眠。”
黄素继续解释道:“还有心与小肠相表里,如果小肠堵得严严实实,心脏就不舒服,就想拼命地运血去推动小肠,心脏工作量突然加大,就会出现心慌。”
女教师惊讶地说道说:“确实是这样,我上厕所时大便困难,心慌就会更加厉害。”
黄素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这些高中老师,晚自习回家以后,都要再次一顿饭,这段时间要把这顿饭戒掉。”
女教师和他丈夫异口同声不解地问:“为什么?”
女教师解释道:“我们每天上完晚自习回家,都会感到肚子非常饿。”
“很多失眠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胃不和者卧不安,特别是晚上应该只吃六七成饱,这样肠胃通降无阻,睡眠才会好。吃得太饱了,反而会加重肠道负担,就像车子载重太多了,反而爬不上坡。”
黄素笑笑说:“我明白你晚自习工作消耗精力比较大,出现饥饿非常正常,你这失眠是因为肝火旺盛、便秘所导致都,夜晚吃夜宵会加重你都肠胃负担,让你情况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黄素一边向女老师解释,一边拿过处方单上写道:当归150g、大黄150g、龙胆草150g、芦荟150g、黄连75g,青黛150、黄芩75g、木香75、黄柏75g、栀子75g。
黄素把方子交代女老师道:“去利民药店把这些药抓起,打成粉,用蜂蜜做成梧桐丸,每天服用三次、一次十克。我看你丈夫也嘴唇紫红,同样有肝火过旺等情况,你丈夫可以每天服用一次,一次十克就行,这是一个月的药量。”
两人刚刚进来,看见两人嘴唇红紫,黄素就知道两人病在肝上。
黄素基本上可以判断病人这是肝火旺盛引起的。
中医认为,口唇以开合为用,为心之外户,声音从口出,饮食从口入,为脏腑之要冲。
以经脉而言,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冲脉、任脉等人体重要的经脉都与嘴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些经脉和脏器的疾病都能够通过嘴唇反映出来。
上唇颜色焦枯发焦或黯红,为大肠病变,并伴有肩膀不松爽,口臭口疹、喉咙不畅、耳鼻不通等症状。
上唇苍白泛青,为大肠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不寒而栗、冷热交加等症状间或出现。
下唇绛红色,为胃热,并见胃痛、肢体重滞、噎呃、腹胀等症。
下唇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症状。
唇内红紫或紫绛,肝火旺,脾气急躁,胁下胀痛,吃食不下。
唇内黄色,有肝炎迹象,若黯浊,肝胆一定不佳。
唇色火红如赤,为心火旺,多伴有呼吸道有炎症。
唇色暗黑而浊,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时见便秘、腹泻、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
唇色泛白,为血虚的特征,血液循环弱,冬天四肢冰冷发紫,若营养失调,起居不良,容易导致贫血。
双唇变黄而燥,脾脏分泌工作有碍,削弱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及辅助造血功能,很容易受感染。
唇色青紫,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刺痛,心慌气短,舌有淤斑淤点等症状。
女老师嫌弃制作蜜丸太麻烦,试探地问道:“黄医生,能不能不做蜜丸呀,煎煮成中药喝不行吗。”
黄素摇摇头说道:“芦荟入药只能做成蜜丸,不能煎煮。”
女老师继续说道:“黄医生,你能不能把这个芦荟换成其他的药,毕竟我们也不懂中药制作药丸太麻烦了。”
“这个方子就叫当归芦荟丸,芦荟就是里面的君药,你别看芦荟作为观赏花卉非常常见,可是它作为一味药材却非常不简单,既能清泄肝火,也可以通下肠腑、单一味的芦荟就能够把肝经上炎的火势赶下肠道,排出体外。”
黄素笑呵呵地说道:“至于做药丸,你们就不用担心,只要加一些加工费,利民药房的药师就能给你们制作。”
芦荟不仅是女士心爱的护肤用品,更是清热通便的良药。
芦荟叶边带刺,能行将军之令,在中医里,凡是带直刺的中药,都有开破之功。
如:皂角刺、两面针等。
本草书上说叶边带刺可消肿,所以肝郁化火、局部肿热可以用它。
这芦荟多汁苦寒,能够清热通便,所以肝经的郁火可以通过苦寒的芦荟导归肠腑,排出体外。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芦荟的作用,它能够引导肝经上炎热火,下归六腑,撤出体外。
当然芦荟时要慎重,因为芦荟生长于沙漠炎热之地,芦荟大苦大寒,在苦寒之药里,也是极寒之药,脾胃虚者应该少用。
一般用芦荟不会煎剂,制成丸散或胶囊,服用效果更好。不会因为极苦极寒而败胃引起呕吐。
这也是为什么黄素没有给女教师开汤剂的原因。
当然芦荟最常用的还是作为美容的佳品使用,芦荟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化妆品的噱头之一,凡是芦荟制品的化妆品都非常受美容者的欢迎。
芦荟长在沙漠里,它都可以保持枝肥叶满,津液充沛,所以这芦荟保水保湿之功非同一般、它能使皮肤尽快恢复细腻感,可以美白滋润肌表。
中医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药材遵循也是这个原理。
干旱炎热地区生长出来的中药它的特性一定是大寒,如果是药性是大热的,环境本来就是热的、植物还是热性的根本就不能存活。
就像雪山之上的雪莲,它就是温阳的圣品一样。
中医只用寒性芦荟不仅治疗肝郁化火,大便不通还经常用于治疗杀虫。
《本草汇言》里说,芦荟乃凉肝杀虫之要药也。
《药性论》又说,芦荟杀小儿疳积蛔虫。
所以自古及今,消疳杀虫,芦荟能贯穿始终,所以小儿疳积虫聚无不用之。
为什么用芦荟可以杀虫治疗癣疮呢?
芦荟味苦极寒,寻常之虫根本不敢靠近。所以古籍上说芦荟能杀三虫。一般杀虫之药,不是极其温热令虫不敢靠近,就是极其苦寒令虫没法待下去。
所以方书中有不少专用芦荟治疗疮癣的报告。
比如《刘禹锡传信方》记载,少年患癣在颈项间,一直延到左耳,用各类治癣药疮癣不减反增,后来听人说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研成粉末,先以温水把皮肤洗净擦干后,敷上这药粉,几次便好了,真神奇也。
而当归芦荟丸不仅用于肝火旺盛导致的便秘,更是治疗肝阳上亢,血压升高的良药。
一派肝热上炎,肝阳上亢,这时用当归芦荟丸,很快就能把上炎的肝火赶下去,把偾张的肝脉松解开。
当归龙荟丸也是中医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降血压良药。
肝肠疏通,压力就不会往上冲,这当归龙荟丸降血压,只适用于肝肠堵塞实证,就是实者泻之的思路,借助大肠来排泄肝脏的压力。
肝脏乃是气血之所,肝脏疏通、肝火疏泄后,血压自然就下来了。
听了黄素的解释,女老师带着疑惑地问道:“黄医生,你们医院开方子,怎么还让我出去抓药,怎么不在市医院抓药呢?”
“最近药房的药材正在进行大清查,暂时不对外开放,只能让病人去外面抓药。”
黄素按照开会时候定下来的统一口径给女教师解释。
又担心女教师对外面的药材不放心,黄素继续解释道:“你放心,利民药房的药材我们都考察过了,药材都非常不错的,你可以放心购买。”
女教师拿起方子鞠躬谢道:“谢谢,黄医生了!”
感谢过后,和自己的丈夫一同离开了诊室。
陈大发的儿子最近心情非常好,看着父亲的病情一天天转好。
经过三次的针灸治疗,中风拘挛的左手现在也会活动自如了,用不了几天就能出院了。
陈大发儿子拎着父亲的早餐,脚下的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毕竟父亲不用因为疾病,从心爱的岗位上病退。
陈大发儿子拎着早餐经过门诊大楼门口的时候,正好看见看病出来的女教师夫妇。
看见父亲的同事,陈大发儿子热情地打招呼:“李老师!张老师!”
父亲得病的时候,这两位老师都来看望过自己父亲,遇见了自然要打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