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清谈”不是请客吃饭

去岁,谢道韫曾与萧钦之偶遇无锡枫林渡,晚间夜游太湖时,其言“清谈”是有技巧的。

此处,再次重申,“清谈”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门技巧性十足的手艺活吹牛逼,有一定的门槛,且有规律可寻。

其一,最低级的“清谈”,就是一道填空题,基础是熟读“玄学三经”以及诸子百家典籍,别人提到什么,你得知道其所言之出处,以及是何意思。

萧钦之仗着记忆好,对于这类工具书,已至倒背如流的境地,自然不在话下。

其二,要“通”,即几门学科能互通,这就要求“清谈”者,脑子要灵活,比如老庄中提到的观点,在儒家经典中也会提到,两者要融会贯通,作统一思考。

举个例子: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神奇的东西,有了它就能了解这个世界的源来,以及是如何运转的,它无影无踪,无形无色,不存在任何一个地方,却又无处不在,你感受不到它,但它确确实实就存在。

它就是“道”,即这个世界规律的总则,基本的法则,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

故,古往今来,诸多圣贤,穷极一生的去求“道”。

而于不同种类的人群而言,对于“道”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但究其根本,谈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先贤老子把它称作“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和尚们禅宗把“道”称作“悟”,其最高境界,可视万物如无物,不悲不喜,即“开悟”,佛曰:“穷诸玄辩,若以豪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儒家对此也有解释,朱熹便称之为“理”,言从书中可以读出来,一旦通“理”,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即:“唯天下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朱熹还告诉我们要“格物穷理”,也就是修炼诀窍,理解什么是“理”,可以通过“格物”来实现,于是有个致力于当“圣贤”的家伙相信了,一直“格”,使劲的“格”,卖命的“格”,“格”到最后发现朱熹老人家理论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好像是错的,最后在龙场顿悟了“知行合一”。

于是,中华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他便是王守仁。

萧钦之肯定达不到王守仁的境界,但几门学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识点互通,还是能做到的,简单点,可以看做一个高级的“填空题”。

其三,填空题之后,便是阅读理解,即对这些典籍要理解,知道说的是什么,前提是先要了解前人对此的理解,一般这些前人都会注书留下自己的理解,便是我们熟悉的老子王弼注、郑玄注、何宴注等等各类注。

如果前三样,你都能通过,那么恭喜你,成了一名“清谈”小白,获得了“清谈”的资格。

其四、阅读理解之后,要开始写作了,既在前人理解的基础上,诞生出自己的理解,独到且合理,须得让人耳目一新,细想之后又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达到了这个境界,说明你已经登堂入室,可以靠吹牛逼清谈,在这个时代混一碗饭吃了,因为有许多金主会专门看你们每日吹牛逼。

要是你吹的和大家差不多,说明你是一般选手,要是你吹的东西,别人不懂,说明你是高手。

吹的越是高深莫测,你就越受尊敬,会成为各大金主的座上宾,还会有许多粉丝追你、堵你,你就是这个时代的顶流大明星。

至此,恭喜你,出名了,出人头地了,至于有没有经学治国的真才实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会吹,且能吹得自圆其说。

萧钦之目前就处于第四境界,这是因为萧钦之从后世而来,看问题的角度会比较宽,比这个时代的人知识面广很多,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甚至能从一些既定的问题答案中,进行反推论证。

同时,这个时代,处于第四境界的人,其实不多,能说出新意,也是偶尔的灵光乍现,大部分一起吹牛逼的时候,实则还是在玩字游戏。

故九华台清凉殿内,处于第四境界,一般选手的庾苒,想用“清谈”找回场子,却是一脚踢到了铁板上,段位更高的萧钦之,在一众人的围观下,与其侃侃而谈,淡定自若。

萧钦之不但会“谈”,还是“装”,这就又涉及到另一门学问,如何装的清新脱俗,却又让人不生厌倦,觉得理所当然,从而打心眼里喜欢。

萧钦之今日特意换上了谢玄带来的谢道韫准备的一身锦缎白衣,垂垂若然,覆身紧致,身姿薄瘦,顿生一股飘逸之风,洁白无瑕的脸,不用敷粉,自然的永远比人工的好。

不止于此,萧钦之坐于案前,姿势端庄,温尔雅,礼数周到,微微笑脸,说话不缓不慢,不骄不躁,思绪不慌不忙,言之有物,每每都会说到关键点上,还给刁难他的人留有余地。

试问,当你的对手,长相让人极其羡慕,性格又好,温如玉,还极具才华,出口成章,成了温良恭谦的化身,请问,你还怎么胜他?

你拿什么胜他?

今天的萧钦之,在建康的权贵们面前,好好的“装”了一把,自然而然的,庾苒就成了背景板。

不但如此,久攻不下的庾苒,愈发的心浮气躁,心似热锅的蚂蚁,因为这个脸,他丢不起啊,他代表的是庾氏,何况这么多人都看着呢!

事实上,萧钦之的表现,不光秀翻了庾苒,还秀翻了一众看热闹的人,他们似乎不能理解,一个出身末等士族的少年人,怎么会有如此渊博的知识,和如此深刻的理解。

说的更夸张一点,今天在座的人中,“辩谈”能胜过庾苒的不多,换而言之,萧钦之胜了庾苒,也就胜了他们,故很惊讶!

以至于,许多想要找回场子的青年才俊,一时犯了难,貌似萧钦之这个点子很扎手,不好弄啊,就很烦!

萧钦之很会“做人”,不必多说,胜负自在人心,如果非要论个彻底,也就丧失了中华传统美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也是要分场合的。

在萧钦之故意留有余地之下,庾苒心知在继续下去,也只是徒增笑柄,于是接受了好意,以“尿遁”离去,意为“认输”。

想不到吧,“尿遁”在这个场合,还有这个作用。

第一阶段到此结束,解决了庾苒这个刺儿头,萧钦之大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