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盛长柏将事情讲完,盛长槐和盛明兰这才明白,一向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二哥哥为何今日会如此失智,差点做出拔剑自刎的举动。
父母不孝祖母,盛长柏这些年受圣人文章教诲,心中早就有些惭愧,这些年父亲母亲如何对待祖母的,盛长柏心中肚明,虽然表面恭敬,但并不亲近,甚至私底下多有怨言,像什么又不是亲生的这种话,大娘子也说过几次。
子不言父过,盛长柏也没有办法,平日只是给母亲讲些道理,之前大娘子也能听进去,之前事情没闹大,盛长柏也只是自己以身作则,再加上又是真心感激祖母对盛家的恩惠,不仅自己问心无愧,对老太太的孝敬比之其他人家的亲孙子更甚一筹。
所以老太太对盛长柏的爱护,除了盛明兰和盛长槐,在盛家孙辈中无人能比,当然,还有盛华兰,所以每每大娘子有些做的不好的,看在孙子孙女的份上,老太太也不计较,除了大娘子前几日贬低盛长槐,这还是老太太第一次亲自惩罚大娘子。
这些都不是盛长柏失去冷静的原因,真正让盛长柏失去冷静的,是纸条上那句心存歹意,盛长柏追问了半天,盛紘和大娘子也不说一个字,盛长柏只能靠自己猜测。
有盛紘前面做的那些事情,已经基本排除了是外贼闯入,在这家中,盛长槐知道能神不知鬼不觉闯进父母房内,一点也没惊动父母的,肯定是习武之人。
在盛家,习武的只有盛长槐,还有他身边的两个长随,或许也有这样的能力,至于杨继宗,盛长柏没往那方面想,一来是不知道杨继宗之前做的事情,二来也觉得杨继宗和老太太没啥交情,即便是杨继宗动手,那也是盛长槐吩咐的。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祖母心存歹意,盛长槐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在盛长柏想来,肯定是天大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是。。。盛长柏甚至都不敢想下去。
所以,在见了盛长槐之后,怒气冲冲的说出了那句,若是盛长槐不满,母债子偿,自己替母亲去死,可见当时盛长柏心中还有一丝清明,知道自己那父亲自诩清高,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可是,当时盛长槐一脸懵逼,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在盛长柏眼里,当时又羞又怒,觉得盛长槐是默认了母亲真的对祖母心存歹意,或许已经做出了什么事情,这让从小苦读圣贤书的盛长柏,还如何自处。还有,母债子偿的事情,盛长槐当时不说话,盛长柏就当他是默认了,脑中彻底失去最后一丝清明,才有那一出拔剑自刎的场面。
不同于盛长柏,盛长槐和盛明兰可是知道杨继宗有那样的胆量的,但是盛明兰和杨继宗才刚认识,对杨继宗的性格还不是特别了解。
只有盛长槐,知道自己这弟弟是什么样的人,对亲近的人怎么着都行,哪怕自己多次责罚,也没有一点怨言,但是对外人,尤其是他看来对亲近之人不好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这段时间住在盛家,老太太爱屋及乌,对杨继宗喜爱,知道盛长槐怕这小子出门惹事,把零花钱都断了,悄悄给了一二百两银子当花销,还让盛家的下人带他去樊楼搓了一顿,就连现在杨继宗身上的衣服,也是老太太屋里的丫鬟们给缝制的,老太太嘱咐人照着将门子弟的穿着打扮,给杨继宗置办了好几身,在杨继宗心里,早就把老太太当好人,又是盛长槐的祖母,哥哥的祖母就是自己的祖母,这一点杨继宗还是有原则的。
想及如此,盛长槐瞧了一眼杨继宗,虽然他满脸的不屑,但仿佛对此事一点都不吃惊,盛长槐哪里不明白,此事是杨继宗所为。
“明儿,你去屋子里,将我那个白色的包袱打开,里面是我母亲的牌位,你帮我把他拿出来。”
盛明兰一听,盛长槐这是要干嘛,怎么突然间要拿他母亲的牌位,但是盛明兰对盛长槐言听计从,虽然心中疑惑,但是顺从的去屋里取东西。
而一旁的杨继宗,听到兄长拿母亲的牌位,哪里不知道兄长要干嘛,每次盛长槐教训他的时候,都在在母亲牌位之前,这一次肯定也不例外,兄长肯定是怀疑到他身上。
杨继宗虽然觉得自己做的没错,但也不想被兄长在外人面前责罚,不错,在他看来,大娘子和盛紘的儿子,就是外人。
就在杨继宗要跑的时候,盛长槐比他动作还快,几步便走到了杨继宗前面,挡住了他的去路,杨继宗看兄长这样,知道自己再跑,兄长就更生气了,破罐子破摔,赌气一般,后退几步,做到椅子上不说一句话。
“长槐,你这是做啥,还有继宗,这是怎么了??难道。。”
盛长柏不明就里,怎么突然间这兄弟两闹起来,旋即便反应过来,难道这事竟和杨继宗有关系,睁大了双眼,这不过是个十四五的孩子,怎么会。.
没让盛长柏久等,盛明兰把盛长槐生母的牌位从里屋拿了出来,正好包袱里蜡烛,香炉,线香齐备,盛明兰心细,也一并带了出来。
盛长槐接过盛明兰带出来的东西,瞧了一圈,正好瞧见了一处合适的地方,将母亲的牌位安放好,又摆好蜡烛香炉,点燃蜡烛,又抽出三根线香,在蜡烛上点燃,恭恭敬敬的行礼,把线香插到香炉里。
杨继宗虽然是个性格怪异的孩子,但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盛长槐做这些的时候,即便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受罚,还是跟在兄长后面,兄长点香行礼,他就跟着行礼。
等盛长槐做完一切,看到身后的杨继宗,心中也是暗自安心了一点,虽然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也情有可原,养父身体不好,没精力管教,自己光顾着守孝,对弟弟也关注的少了一些,杨继宗成今天这样,虽然和长在山贼窝有关,但又何尝不是自己和养父的过失,好就好在,年纪还小,还能管教过来,况且,这孩子,至少善恶观还是很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