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封王的效应民夫

董卓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封王的一天。

从咸阳而来的钦差,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要让他即刻率领西凉铁骑,赶往京城。

这很让他不理解。

带兵前往咸阳,皇帝就当真一点儿不怕的吗?

而且,居然还封自己为王...

这太不可思议了。

王位啊!

说封就封了?

安顿好钦差以后。

董卓将自己的两大谋臣。

李儒与贾诩,叫到了自己的营帐中。

他开门见山道:「陛下封本刺史为西凉王,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说实话,没有人能拒绝一个名正言顺的王位。

就连董卓都不例外。

他有野心。

不想老死于西凉。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

有个可以世袭罔替的王位,纵然老死于西凉,又能如何呢?

毕竟,自己的儿子,儿子的儿子,都会是西凉王。

到了那个时候,董家就将世代富贵。

这不比什么清君侧或者是造反,风险要低啊。

「若是只封岳父大人一人为王,尚且好说。现在的关键是,就连河南道节度使赵匡胤,也被封王了。

如今,先帝钦定的四位封疆大吏,都有王位在身...

这绝对是陛下有意为之,只怕,陛下是想让岳父大人与其余三位异姓王,争个头破血流啊!」

李儒的分析很到位。

几乎跟蔡京和秦桧的想法不谋而合。

然而,嬴渊想的却很简单。

你们造反,我就封你们为王,这样才显得,我这个皇帝很昏庸啊。

可事实情况是,李儒他们都觉得,嬴渊这步棋,走得极妙,很英明。

「通过最近这段时间,从咸阳那边传来的消息,不难得知。

咱们这位陛下,并不是一位昏君,相反,还是一位有能之君。

所以,对付他,必须要慎之又慎才行。」

贾诩缓缓说道。

他被世人誉为西凉毒士。

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让董卓在西凉,处于不败之地。

现如今,就连他,都认为,嬴渊是一位明君了。

听到二人分析,董卓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他在思考,为什么,一定要针对皇帝?

一开始针对他,是因为觉着他不是一个有能之君。

然而现在呢?

这个皇帝,有能力、有手段、有魄力。

时至如今,还要去针对他吗?

以西凉的家底,当真就能赢吗?

更何况,还有其余三位异姓王,在相互竞争。

那几人,可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啊。

可是,那个位置,只能允许一个人坐。

朝中,也绝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只手遮天的存在。

李儒或许是察觉到了董卓的异样,顿了顿,直言询问道:

「岳父大人,不知您是想按照原来的计划,进驻咸阳,挟天子以令诸侯?

还是偏居一隅,安心做个王爷?」

「本刺史听说,除了那三个人之外,长安王那边,也有动静?倘若我等率军前往咸阳,有多大把握,可以先入为主?」

董卓微微皱起眉头。

李儒想了片刻,直言道:「封王之前,至少,封王之后,至多只有三成。」

「这是为何?」

董卓大惊。

李儒继续说道:「封王之前,赵匡胤、吴三桂、朱棣等人,尚可能与之协调,共同获利。

然而,封王之后,每个人的想法都变了,吴三桂与朱棣,会将我等当做是一种威胁。

而赵匡胤,又不想将封王的机会,拱手让出,他一旦选择帮助陛下,对我们来说,也是件不好的事情。

所以,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我们最多,只有三成胜算。」

董卓微微愣神。

下一刻,他便明白了。

这封王,究竟有什么含义了。

一个爵位,就能让四名封疆大吏,相互猜忌。

陛下,还真是好手段啊!

既然陛下如此之英明,去争那个位置,还有必要吗?

退一步,获得一个世袭罔替的王位,岂不美哉?

想到这儿,董卓当即做出决定,「明日午时,兵进咸阳...」

「以解国难!」

话音刚落。

李儒与贾诩,相互对视一眼。

他们二人都很清楚。

王位与那个位置,董卓选择了前者。

这个选择...

说不上好,但也绝对不差。

倘若身在咸阳的那位皇帝,能够使四海安宁。

那么做一个逍遥王爷,也未尝不可。

倘若陛下不能将大秦江山稳定,那么,刺史大人亦可以据守西凉,成为一方诸侯。

而后徐徐图之。

......

赵匡胤和董卓的想法差不多。

都是选择做一个王爷。

倘若嬴渊不给他们封王的话。

或许,待到他们兵近咸阳之日,就是大秦江山倾覆之时。

然而现如今,这一切都没了。

毕竟,连赵匡胤和董卓,都不打算争了。

朱棣与吴三桂,肯定不会单独行动,选择铤而走险。

因为,失去赵匡胤和董卓的相助,甚至还要冒着与他们二人为敌的可能,这样一来,失败率就太高,容易得不偿失。

倒不如继续选择隐忍,静待时机。

而且,只有他们二人选择清君侧,或者是挟天子...

肯定名不正言不顺,到了那个时候,天下不归心,又何谈图谋天下?

嬴渊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封王的举动,使大秦悄无声息地,渡过了一个难关。

如今。

原西凉刺史,现西凉王董卓;原河南道节度使,现宋王赵匡胤、燕王朱棣、南诏王吴三桂,包括长安王嬴成蟜,均已在筹备兵卒粮饷等,向咸阳进发。

与此同时。

工部衙门。

左右二相、六部尚书包括国师张角,都在此处。

他们在商议,建造摘星楼的事情。

毕竟,按照嬴渊的描述,摘星楼一旦动工,肯定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

届时,朝廷的各个部门,都要鼎力相助,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工。

可以说,摘星楼的建设,与朝中每一位官吏,都息息相关。

「国师的话,你们都晓得了吧?陛下要建造摘星楼,是要与楚国的望星楼看齐。

倘若国师真能在此楼中,悟出全新历法,那么对我大秦的影响,将极其深远。

毫不违言的讲,这是一件,足以影响国运的事情。」

蔡京缓缓开口。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他都无法拒绝嬴渊执意建造摘星楼的决定。

因为,这确实是一件,有利于江山社稷的事情。

从侧面也反映出,陛下的野心很大。

有野心,又有能力,更有手段。

当今陛下,集这三者于一体,已然有了千古一帝的气象了。

「想要建造,也不是不可,只是,钱从哪里来?光靠陛下内库中万两白银,可远远不够啊。」

司马懿面露难色。..

此时,和珅站起身来,坚定表态道:「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诸位就不要犹豫了,大家一起想办法,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助陛下,尽快地,将摘星楼建造起来。」

监察御史郭开撇了撇嘴唇,翻了翻白眼,下意识开口道:「我还以为,钱上的事,你这个户部尚书,要完全承担下来呢。」

和珅摇头苦笑道:「这场国战,实在是把家底都掏空了。」

秦桧抚须道:「钱上的事情,还很好解决...只是这民夫,从哪里来?

北方是不行了,陷入战火这么久,得让北方的百姓喘口气才行。

至于南方...有几个愿意来的?强行征调,只怕是会出乱子。」

闻声。

众人纷纷陷入沉默当中。

是啊。

银子的确很好解决。

实在不行,狠狠敲诈一下那些世家便是。

可这民夫...

确实不好征集。

稍有不慎,民怨沸腾,可就不好了。

顿了顿,张角突然开口道:「关于民夫这块,贫道倒是可以解决。不知建造摘星楼,初步估计,需要多少民夫?」

他开创了太平道,在民间享有极大威望。

以他的能力,甚至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成立一支军队了。

只是,他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选择协助嬴渊,做一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