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返回原世界(75)被人惦记

山西村在紧张的气氛下越来越慌乱,就这样无风无波澜的过了一个礼拜。

大家每天都节省自家的粮食,想要的尽可能的多支撑一段日子。

虽然大家对于外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可是他们对村长的话确是深信不疑。

这个时候,村子里就有很多的村民私下悔恨自家囤积的物资、粮食太少了。

“哎,咱们怎么就当时没有听村长的话呢。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

我们的粮食能不能撑到国家恢复的时候。”

村民张万宝跟自家老婆、儿子后悔道。

’啪‘的一声响起。

这是张万宝越想越后悔,越想越害怕,怨怪自己,下狠手抽了自己一个巴掌。

这巴掌可是把自己老婆子和儿子惊到了。

“你干啥子抽自己嘴巴子啊老头子。

我们这也是不知道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啊?

这事情真不怪你。

老头子啊,你可不能再打自己了啊。”

张万宝的老婆李翠花两只手拉着自家老头子悲戚的说道。

他们的儿子张军在一旁拉着自己父亲。

“爸,我妈说的是啊,这事怎么能怪你呢。

要说这件事,也怪我。

当初你们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用来卖粮食了,找我拿钱,我没给你们。

现在我们一家三口还要吃你们的、住你们的。

爸,你要是真的要怪就怪我吧。

是我不孝,要是当时早早听你的话,拿钱买更多的粮食,现在您也不会......”

张军越说越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当初自己怎么就鬼迷心窍的听了自家媳妇的话,没给父母买粮食的钱呢。

堂屋里张军和他父母几人的对话全都一字不落的传进了他的媳妇钱芳芳的耳朵里。

此时的她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她哪里能知道,现在会这样啊。

看着儿子可爱的睡颜,心里的歉意就像是浓雾似的笼罩上她的心头。

张万宝夫妻感觉差不多了,也就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不是他们人老作妖,关键是这个儿子和儿媳妇不跟两人一条心啊。

儿子在儿媳妇的怂恿下总是想着赶紧离开,而且还这不吃的,那不吃。

这才几天就闹的家宅不宁了。

要不是看在他那小孙孙的面上,他们两老的还真不准备伺候他们俩了呢。

这不眼看着情况越来越糟糕了,他们不得敲打敲打啊。

到底是自家儿子儿媳,也没有什么坏心思,就是心眼子太多了。

还看不上他们这农村的婆家。

经过刚刚的事情,自家儿子还算是有点良心,知道自己的问题,这样在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不至于一家子不齐心,闹出什么大问题。

儿媳妇有儿子,想来也会知道好歹的吧。

粮食虽然真的向他说的不太够,可是至少自家这一家子吃个一年半载的还是有的。

张万宝摸摸胡子,看着儿子出去的背影,满意的扬了扬嘴角。

他们倒是好了,可是村子里也有几家是真的缺粮的啊。

“这要我老婆子还怎么过啊,要钱卖粮食的时候一分钱不给,现在倒好,还天天的啥都不干,就静等着我这老婆子伺候。

我伺候吧,还嫌弃伺候的不够舒服。那你咋就不去雇个保姆呢。

来我们这家里不是委屈了你吗?

老天爷啊,快来到雷给我劈死这不孝子孙吧。

......"

刘青云家里可不像老张家那么和谐,风声大雨点小的。

这不,刘青云的老婆高栓红坐在自家院子里,高一声低一声的开始唱戏了。

那嘴里可是句句不离对媳妇子的不满和抱怨。

”老婆子,快起来,地上冷,冻病了可不好。”

刘青云是个疼老婆的男人。

那爬满了皱纹的脸满是疼惜和不满,双手紧紧的拉着自家老婆子起身。

“刘玉龙,你们都是个死的啊,看不到你妈坐在地上了吗?

都不知道拉一把的,你,我们算是白养了。”

刘青云老头压抑着愤怒大喊道。

好像就是刻意要说给什么人听的一样。

刘玉龙无奈的抱起自家老妈,回了屋里。

可是自家不省心的媳妇还要火上浇油。

“爸,妈,你们说的话我可不爱听啊。

什么叫我什么都不干了啊,我可是每天都有收鸡蛋的啊。

还有,我也没有让您伺候啊,我是让我老公伺候我的。玉龙他愿意伺候我,您老也不能这样啊。

再说了,我们可是当初给过你们卖粮食的钱的啊。

这粮食我们怎么就吃不得了。

难道我自己钱买的粮食,我不吃,让您给别人吃吗?

您二位说是不是啊?”

这阴阳怪气的话说的那叫一个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可是谁让刘青云老两口是真的心虚呢,听到儿媳妇的这话,就知道自家私下补贴女儿的事情被他们知道了。

嘴上硬巴巴的骂了好几句在没有作妖了。

可是自这天起啊,这刘老婆子高栓红就装病躺床上不起来了。

不过这可难不倒女神经毛菲菲,别看她平时粗枝大叶的好像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也什么都不会做。

可实际上,人家精着呢。

不仅上的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

要不怎么能让全村最不讲理的,最难缠的婆婆给拿下呢。

以前的时候,她补贴闺女也就罢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他们还这样,这怎么能行呢。

自家难道就不过了啊,自己还有孩子呢。她也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啊。

这样的情况还是好的,至少还有粮食可闹腾的呢。

还有那就只剩下个把月的粮食的人家,就只能使劲的想办法,钻营他人的。

这不,就有人把心思打到秦家来了。

也是,整个村子里谁家能像秦家一样,存的粮食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