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三章

清风习习,书声琅琅。

应宁端坐在明昭书院山长的屋子里,不紧不慢的品了一杯香茗,然后笑道:“这茶香沁人,这里的书香则育人。”

山长汤千一笑,清癯的脸上就多了点慈和:“二小姐谬赞了。”

虽然嘴上说着谦辞,但她心里是很高兴的。

她是土生土长的云诏人。

不过家里有些恒产,读过书,走出云诏看过才女风流,大好河山,也看见过外面的香车宝马,精致奢靡。

对比起来,她出身的云诏太穷困了,也太偏僻了。用外面人的话来说,这里像是未开化的一片蛮荒之地,这里民智不开,教化未兴。

这给了汤千很大的震撼和落差,谁不渴望自己的家乡强盛呢,谁不想提起自己的家乡人人都憧憬而向往呢?

汤千很想,但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让云诏繁华起来,大应的几代女皇也没有做到,来这里执政的大人也没有做到。

但她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外面的人也遵循士农工商的地位阶级。若她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的读书人,云诏总会慢慢起来的,所以她回到家乡创建了明昭书院。

明昭这个名字就很好。

明,是未来,也是告诉人们这里是云诏文教,启蒙明白的地方。

昭,是光明,也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

汤千生了渴望,发了狠。

她穷尽家财,舍下脸面,才在这里兴办了书院,为学生找来了先生。

她四处搜寻愿意读书的孩子,宁肯倒贴钱,也要使孩子有学上。

这其中一路的艰辛,失望,挣扎,坚持都不足为外人道。

幸好这几十年过去,明昭虽然历经风雨,但它挺下来了,甚至还有了小小的声名,汤千看明昭书院就如同看自己的孩子,孩子被夸赞,她怎么能不高兴呢?

不过她看着面前的姿容绝世少女,高兴里又多了些感激和尊敬:“明昭书院有今日,还要多谢二小姐!”

应宁只淡笑着颔首接了。

汤千就有些淡淡的遗憾,怎么……是二呢?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怎么折腾有些事情她也是左右不了的,就如同掌权者对这里教育,经济的决策一样,明昭书院能留下来继续招收寒门学生,甚至云诏这么多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书院,私塾,她都知道,跟这位二小姐脱不了关系。

她还记得十多年前,跟随着明昭城的县令去往拜见长乐亲王,希望长乐亲王能兴办书院或者支应书院时,玉雪一样可爱的女娃娃就坐在亲王腿上,目光柔软而明亮的看着她们。

听完她们的建议长乐亲王正犹豫,她知道这是好事,但是为难的是长乐亲王手里也没钱,大量的钱只能按例投进官学,其余的也各有用处,而这里文风不盛,官学似乎也就够了。

可汤千更清楚,云诏的官学名额被家有恒产的豪富,乡绅或者官家之女垄断,她们不求功名,只想在云诏做个土皇帝。

而没有四处开花的私塾,书院,普通人却连书都念不了,根本没有进入跑道竞争的机会,怎么可能进的了官学?竞争的了名额,又负担的起在官学脱产学习的金银消耗?

是小孩子肉肉的手拉了拉亲王的袖子话音糯糯道:“娘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们表明了态度,给出奖赏,下面的人自然会极力促成的,她们也会想要人才的,前期寒门学子辛苦一些,但是我们相当于撒了种子,必定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汤千感激又震撼,她自认是手执火炬的人,也是甘愿燎原的星星之火,这就是汤千的梦想。

因为这番话,犹豫的长乐亲王改变了主意,这才让被官学夹击没有金银维系的明昭书院生存下来,后来其他书院和私塾慢慢创办,成立。

汤千也因此对这位二小姐印象深刻,一直有一种尊崇和感恩,即使应宁年纪小小。

她只是遗憾长乐亲王已经有了一个嫡长女,未来的应宁也不会是云诏这个地方的执政者。

但她对这个少女感激尊敬并不会改变。又提前知道了应宁是来这里做棋先生的,很是欢迎和高兴。

明昭书院这些年来蒸蒸日上,但是对这些雅趣的培养还是差了一点,这与这里的偏僻和寒门学子多不是没有关系的。

两个人煮茶谈笑完,又简单说了说明昭书院的日程安排,汤千就很高兴的安排课程了。

说完这些闲杂事,外面学子的读书声就消失了,隐隐能听见先生讲解经义的声音传来。应宁听着,这先生声音清朗,不疾不徐,讲的也通俗易懂,听声音似乎还挺年轻,她就笑着夸赞了一句:“这个先生应当很受欢迎,讲的很好。”

汤千随着她的夸赞侧耳倾听了一下,然后脸上就亮起来,颇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二小姐,要不要出去看看这位先生授课?”

她明显有别的意思,像是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一件珍宝,应宁还挺好奇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索性就应了。

两个人相携去了教舍,汤千明显很有兴致,小声同她介绍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里的小花园是当时我带着几个孩子开垦出来的,现在条件好了种了点花花草草,当时几个学生饿肚子,这里就种了不少粮食添补,读书读的饿了,看一下窗外绿油油的禾苗,心就定了。”

“这块碑也有来历,是有一个学生她娘送来的,她的孩子想读书,她也太想体弱孩子读书改变命运了,可惜家里穷,听说我们这里不要束脩招收学子,高兴的不得了,送了孩子来,又特地进山寻了一大块石头,雕琢雕琢送进来给书院做碑,抵做束脩。说是别的书院都有这东西,咱们明昭也要有。”

“后来我就带着学生们一起刻了这个学海无涯。”

“这里的孩子努力啊,家长也努力,后来那个孩子学识并没有足以科举,但是她认字,懂知识,懂道理,现在也靠着认字谋了营生,让她的娘和爹不用那么辛苦,家有余財,供的起自己的孩子认真读书了。”

……

山长絮絮叨叨,应宁则凝视着那个小花园,手轻轻的抚摸过石碑,石碑上刻了端正拙朴的“学海无涯”四个字,她好像也能透过它们看到当初求学的学子与家人充斥着希望的面庞。

最后来到教舍外,她们透过支起的窗户看到里面一个身形高挑的年轻女子,她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薄薄细棉布长袍,头发用灰色发带束着,站在教舍里从容自信的讲解经义。

“二小姐,你观此人如何?”

“讲解深入浅出,典故信手拈来,举止从容自信,这般年纪,也当得一声好人才。”

汤千的目光就亮起来,有欣慰,有满足,也有被认可的激动。

“二小姐,这人也是出生农家,家贫无以读书,可是现在小姐你看她,学识在身,明年科举就可下场一试,现在也在一边学习,一边授业。现在,我们有一批这样的学生,未来,只会更多!”

她眼眶一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小姐,她就是我们点亮的星星之火!”

应宁弯唇一笑:“宁,与有荣焉!”

她们两人在这里小声交谈,教舍里的年轻女子察觉到了,抬头望来,应宁含笑冲她颔首,年轻女子一愣,也浅笑着回应了一下。

她很快就在明昭书院稳定下来开始授课,每天固定有一个时辰在书院教授棋艺,其余时间则十分清闲自在,偶尔与山长煮茶,又因年纪相差不大,也和书院里的学生很快熟识起来。

再加上家里的夫郎胆子日渐变大,她在明昭的日子简直是十分惬意。

家有娇夫,外有益友,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几乎乐不思蜀,只匆匆回了云安城一趟。

沈知鹤也觉得这里的日子轻松且美好,随着他的胆子逐渐变大,又没有约束提醒的人,朝夕相处间,他和应宁越来越和谐,情谊渐浓,偶尔在抬头对视,也有脉脉温情在两人之中流淌。

明昭的夜晚很安静,她们吃完饭偶尔会相携着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慢慢走过,这时候沈知鹤总要试探着和应宁十指交叉而过,然后紧紧相握,月光和昏黄的灯光让他们的影子映出了两重,一重深一些,一重浅一些,但都是紧紧依偎的。

她们这边现世安稳自在,在云安城的应文雪却是怒气冲冲。

之前和应宁提过的合安府的叛乱和起义没有如预想中的很快消弭平静,反而一呼百应,愈演愈烈,声势渐渐壮大。

当地有官府很快被冲击,泄愤者不管不顾砍杀,县衙里的县令,县丞无一豁免,具都死相惨烈。现在合安府不少离得近的官员人人自危,纷纷下令征讨绞杀。

但是起义的本来就是当地民众,没有人比她们更熟悉地势和躲藏,再加上和当地民众沾亲带故,有人帮忙隐瞒,即使征讨声势颇大,却一无所获,反而让这群起义军的消息长了翅膀一样流传在民众家里,声望渐高。

这样的事自然是要上书朝廷的,而作为相邻的云诏府,也收到了求援。

应文雪是长乐亲王嫡长女,当今陛下亲侄女,正宗的皇室,正是一个好的求援的对象。

站在皇室的立场上,应文雪自然是和这群反贼不共戴天,只是她手里没有兵权,虽然对狼心狗肺的反贼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身份限制,她也不能擅自带兵进入合安府,但她表示了自己的大力支持。

她帮忙上传天听,甚至请命平乱,不过在陛下的命令没回来之前,她也已经借调云诏府的守城兵甲支援合安府,甚至怒斥当地叛贼。

但是可恨的是,这群反贼十分猖狂得志,组合了几股小的反贼势力,很快又接连冲击了当地两个县衙,甚至放话让应文雪洗干净脖子等着,必来取她项上人头。

应文雪何时被这样挑衅侮辱过?

她的母亲是长乐亲王,父亲也是有名的书香世家出来的才子,虽然丧父,但是母亲和外家还是千娇百宠的长大了,现在贵为世女,竟然被一个平民反贼如此叫嚣,她简直是怒火中烧,平时的风度优雅都不在了。

“竖子敢耳!鼠辈!可恨!简直可恨!”她骂道。

阮朔担心她,只能从旁小心抚慰着,在他的抚慰下,应文雪慢慢平静下来,只是想起放话的贼子,她眼里恨意更甚了:“到时候她们被捉拿,我定要向姨母请命,亲自手刃这群贼子。”

说着,她渴望道:“如果姨母能答应我的请命让我领军平叛就好了!”

阮朔微微皱眉:“世女身份尊贵,又是文人,怎么能上战场呢?”

应文雪目光掠过炽热和向往:“谁说文人就不能上战场,母亲当年也只是一个纨绔皇女呢?现在不也治理云诏有功,又做了将军镇守北地?”

“我外家李氏,皇祖在世时,不也是有名的儒将?”

应文雪欲言又止,却不好说什么。

气氛开始有点冷场。

正好这时有人进来禀报:“世女,有京城来的书信。”

应文雪正对京城敏感呢,当即问道:“京城?”

阮朔已经接过信件看了,然后解释道:“是妹夫家里寄来的信件。”

应文雪原本的急切立马转化成失望,彻底没了兴趣:“那送去明昭城给她们吧。”

说着转身就要离开,阮朔连忙提议:“世女,我们也好久没有见到阿宁了,不如借着这封信去看看阿宁吧。也正好去明昭城散散心。”

应文雪身子一顿:“阿宁?”

她笑了一下:“你带点东西给她们吧,我还要看看合安府反贼的事,暂时抽不出空来。”

她身上残余的怒火莫名消失不见,反而突然沉稳下来。

阮朔有点欣慰又有点吃醋,当姐姐果然会让人有责任心,每次应文雪生气失态,只要一提应宁,她很快就能沉稳。

应文雪一言不发,头也不回的快步离开了。

留守在云安城的王爹爹一边惦念着在明昭城的小公子,一边也在难以割舍的想念京城。

因此接到这封信时,他十分高兴。

他终于寻着理由去明昭城了。

也不知小公子有孕没有。

他很快收拾了东西,同世君阮朔回禀了行程,然后出发往明昭城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忽然很想说,感谢九年义务教育!!

换了个文名,哈哈。然后更新改到零点,因为又要当社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