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名流千古

丞相挥挥衣袖,不屑的笑了一声,“何须咱们出手,这点事,只要咱们都不出手,不就行了。”

附庸着丞相的大臣们纷纷意会,众人相视一笑,一团和气的离开了皇宫。

唐禹川也如他说的那般,下了朝就去向太后跟皇上禀明要拍卖御赐物品的事情,太后给天下的做派是深明大义,不得不答应。

皇上重病,也是一个劲的同意。

不过他们心里却都有一个相同的认知,那就是唐禹川这场拍卖会不会成功。

如今朝堂上,连陆太傅都不站他那边了,还有谁会捧场去?

京城里倒是有几个富商,俗话说,官商一家,没有重臣的点头,去的也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罢了。

大家能想到的事,言若梦也是能想到的,在唐禹川回来跟她言说后,她立马就问出。

“万一拍卖会爆了冷门,没人来怎么办?”

“这天下的人多了去了,怎么会没人来?”唐禹川靠在摇椅上,悠闲的吃着麻辣花生。

言若梦看不惯自己忧心,他悠闲的模样,一下将那盘花生扯走,“我说的是在京城。”

“那就对了,这里是最繁华的地方,百姓都比你想象的有钱,就连附近的一些富农员外家里也少不了金银成山。”

言若梦眼下的担忧,他哪来没想过,不过这些都不是事,甚至他认为,那些现在不会去的朝臣,到时候会挤破了脑袋的想进去。

言若梦见自己说什么,唐禹川都神色自如,心里怀疑了起来,“你是不是有什么后招,没跟我说?”

唐禹川笑而不语,一双狭长的眼睛在那盘花生上点了点。

言若梦没好气的递了过去。

“既然要拍,咱们就多赚些,一共拍一百件拍品,拍卖会共办三天,前两天各自拍四十件,最后一天拍二十件。”

“薄利多销也行就算每件拍品都只能卖出一千两,修个院子的钱也够了。”言若梦心里拨起了小算盘。

唐禹川点头,继续道,“不过,咱们是有噱头的,这些买主可都是为了修建奉院做出贡献的,我会让人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奉院大门两侧的墙上,让他们可以名流千古。”

言若梦陷入了沉思,她怎么觉得这一百件拍品少了呢?

古人最讲究的就是身后名,这可是只需要花一点银子就能办成的事,指不定多少人挤破脑袋往里钻。

登云楼位于登云台半山,是个足有六层高的八角高楼。

想到需要两层来放置拍品,言若梦根据其余四层的位置,定下了人数,每场拍卖会,可进五十人,但是近来的五十人都要交十两银子的报名费。

十两银子是不是太多了?良玉在帮忙写规则的时候,这么问道。

言若梦撇撇嘴,“这才哪到哪?来参加拍卖会的人会少那十两银子?身上不揣个一万两恐怕都不敢来,而且这十两银子包含了茶水瓜果点心钱,还有拍卖表演,这么多极致的享受,这样算下来,你还觉得十两银子贵吗?”

良玉被洗脑成功,“主子,你说的我都想交银子来见见世面了。”

言若梦摸摸她的头,“到时候你身为主办方的人肯定能来。”

言若梦继续说着规则,所有成功拍下商品的人会按照商品数额的多少,依次排列人名,回头奉院两边的墙上,刻人名的顺序就按这个顺序刻。

自从人类懂得竞争以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写在前面。

言若梦觉得她都心动了。

规则没一会就写完了,言若梦让良玉拿去制成传单,发到京城大街小巷去。

一个中午都没过去,京城的老百姓就沸腾起来了。

“王秀才,那可是能名流千古的事,你去不去,我记得你爹是当地员外来着。”

提到这个王秀才就来劲了,掂量了一下腰间的钱袋子,“当然去,再往上考,我兴许也是考不上的,不如花些银子,留个名,这下我那大家子该满足了吧。”

“嘿嘿,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个读书人说说笑笑的就往登云楼报名处去了。

他们后面听说了这事的户部尚书,一脸蒙圈,待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在往登云楼去,他才拾掇着自己身边的小厮一起去凑个热闹。

“大人,是太子的拍卖会报名现场,每人十两银子的报名费。”小厮来回跑的气喘吁吁。

“他们疯了,交钱花银子还跑这么快?”户部尚书表示不理解。

小厮大喘气艰难的说出,“殿下说了,凡是拍下御赐物品的人,会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奉院两边的墙上。”

户部尚书惊的瞪大了眼珠子,一脚踹向小厮,“这么大的事,你怎么才说?”

小厮无辜的捂着屁股,“您刚才也没问啊。”

“废话少说,你刚才说殿下说的刻名字,如此说来殿下在登云楼?”户部尚书焦急的看着登云楼的方向,心里焦急。

也不知道现在去跟太子攀关系还能不能进场。

“殿下不在,是殿下让人写了告示贴在登云楼门口,这会大家都知道了。”小厮指着人群涌动的方向看去。

等他回头发现自家大人也跟着人群去了,他赶忙追上去。

“大人您这是干嘛去?等等小的。”

户部尚书的声音从前头传来,“老夫要进去瞧瞧。”

只可惜没等他走到登云楼,前面就传来了风声。

“入场券买完了,大家都回吧,不用去了。”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石化当场,身边的小厮急忙搀住。

他现在就后悔啊,当初为什么要为了附和丞相,失去这么个名流千古的机会。

周遭的人也有如他那般后悔的。

“早知道我就跑快些了,听说此次卖的东西,都是十两银子起步,这么好的机会没了就真没了啊。”几个跑慢了的读书人抱在一起痛哭。

一股名为绝望的气氛萦绕在户部尚书周身,若是内伤能外显,他想必已经吐血三升。

不过俗话又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人群中忽然想起令人产生希望的声音。

“我是抢到入场券了,可我突然后悔了,这多有钱人都去了,哪有我的事?我不去了,你们谁想去,这入场券卖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