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自此称孤道寡

一被问到京城粮价,金濂脸上的笑容多出了几分勉强。

张开嘴,又闭上,神色尽显犹豫。

见到他这副模样,朱钰不禁眉头微微皱起。

“如今京城,粮食并不紧缺,足以支撑数月有余,日后陆续从通惠河运粮,必然不至于粮食短缺。”

“金尚书为何如此犹豫?莫非京城粮价依旧居高不下?”

金濂神色局促,咬咬牙,这才说出最新统计的京城粮价。

各大粮店,普遍价格大幅下跌,却也已经达到一钱银子的水平,和往日相比,不至于饿死太多人,但也是个天价了。

这下子,朱钰是真有些搞不懂了。

为何粮食充足,粮食价格却还是压不下来。

想起先前,通惠河被堵塞之案背后有皇庄的支撑,更多还是相关利益者,例如商贾、勋贵负责实行。

朱钰目光扫视下方殿堂里,那战战兢兢的文武百官,眉头越皱越深。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京城里头居然会发生明明粮食充足,粮价却依旧是个天价的现象,背后必然是有人搞鬼。

京城与通州可不同,有句老话说,在京城里头,随便丢几块石头,都能砸到好几个大官。

这自然是有些夸张,却也反映出了京城的特殊之处,此地遍地都是权贵,各方英才更是数不胜数,能在这种地方搞鬼的绝不会是小角色。

估计要么就在这自己面前文武百官里头,要么,也和这些人脱不开关系!

朱钰神色越发冰冷,朱祁镇手底下带出来的这些官僚,可真是有一个赛一个的模范标兵,可惜学的都是朱祁镇这位千古烂人,叩门天子!

金濂见郕王殿下丝毫不掩饰内心的不满,也是尴尬不已,低头不敢说话。

这时,反倒是旁边的王直,硬着头皮站出一步,认真道:“殿下,太后,大同府传来消息,据说有假冒皇上的贼人,在大同府叩门。”

“大同府参将郭登慧眼灼灼,一眼便知贼人身份虚假伪劣,拒不开门。”

此言一出,哪怕是朱钰,心中都闪过一丝惊讶,注意力暂时从粮价方面转移开来。

这是打算干什么?

皇帝叫门一事,可谓是千古未有之丑闻。

自前段时间朱祁镇叩门以来,满朝文武百官,都默契的选择了将此事压下去。

京城里,流言蜚语满天飞,却也听不见有人说皇帝叩门,足以见得满朝文武确实认为此事乃是禁忌的丑闻。

哪怕是在亲人面前,都缄口不言,确实没把消息给传出去。

为何此时此刻,身为文官之首的王直会主动提起此事?

这老不休的东西,可不蠢不愣,自郕王监国以来,始终在朝堂上以默为贵,少有发言。

如今忽然说起皇帝叫门一事,必然是有所目的,到底是……

朱钰正思考着,就发现了不对。

除去少数边缘人物、新人外。

偌大的奉天殿内,文官武将、勋贵,绝大多数,除了脸色稍有古怪,竟都保持着冷静。

我大明朝廷,但凡出点事儿,立即就炒得跟个菜市场似的,何曾有过如此冷静的时刻?

不对劲,真不对劲!

朱钰心里暗自警觉起来,这时,孙太后竟然开口了。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先帝崩,太子年幼,难以承担国之重器,郕王年长且贤,当以国为重,以家为重,以大明百姓为重。”

“继皇帝位!”

骤然听闻此言,朱钰猛的转过头去,脸色稍显震撼,这可不是装的,是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下一瞬,底下那些文武百官,就跟提前说好了似的,纷纷跪伏在地。

有几个领头者,如王直之流,更是默契开口。

“殿下!而今外敌当前,国内又有叛乱!大明危在旦夕,百姓水深火热!”

“还请殿下以江山为重,以百姓为重,继皇帝位!”

朱钰又回过头来,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文武百官、满城勋贵,终于是等不及了,这是要逼着自己当皇帝啊。

就是不知道,他们为何会以皇帝叩门为突破口,突然提出此事,更不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说服太后的。

毕竟从眼下情况来看,这些家伙,貌似是想直接把朱祁镇敲定为已死,如此一来,就满足了自己的条件,让自己来继承大宝。

可太后,怎可能会答应如此条件?

从先前的态度来看,太后这一脉为了保住朱祁镇,可是不惜一切代价。

难道是太后的母族那边,给了压力?

其中错综复杂,朱钰一时还真难以想清楚情况。

但眼下情况危急,皇帝之位,貌似还真的不能不取,只好暂时按下不表,等回头有空闲,再去思考其中弯弯绕绕。

当即,朱钰面色大怒:“尔等这是何意?按宗礼之法,应当由太子来继承皇位才是!尔等想让孤来继承皇位,置太子于何地?置先皇于何地?”

这一番话,主要目的有三点。

一是满足三就之礼数,二是试探敲定文武百官对朱祁镇的态度,以此来确保日后尽量少生变数。

而最重要的,主要是铺垫,为接下来提要求,进行铺垫!

王直站起身子,神色悲戚,大吼道:“江山不固,百姓危难,此乃我大明万分危急之时,求殿下莫要迂腐,继承大宝,护大明河山!”

紧跟着,就是一群文臣,嘴里从各个角度给朱钰台阶下,叽里呱啦一大堆,反正核心意思就是,今天的皇帝,郕王想不当都不行了。

那咱们就来讲讲条件吧?

朱钰神色忧郁,眼神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盯着面前满朝文武,又道:“而今京城粮价,依旧居高不下。”

“就连这京城,百姓尚且吃不饱,穿不暖。孤有何脸面继承大宝?该让太子来继承,方能合天道,合人道,让我大明繁荣昌盛!”

这话一出,别说是王直,就连金濂这近日以来,与朱钰有诸多交流的能臣干将,都听愣住了。

咋这时候还在纠结京城粮价,不过是些平头百姓饿肚子罢了,真有这么重要?殿下你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