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内忧再现

朱钰本以为内忧算是暂且缓解了。

实际上,纯属是他想多了。

当天晚上,皇帝打道回府,打算休息一二,随后处理国事,发现文武百官递交上来的奏疏,有将近三分之一要求南迁,将近五分之一暗示南迁比大战更好。

还有三分之一,对于谦阴阳怪气,甚至污蔑他结党营私,作为权臣只手遮天,祸乱朝野。

朱钰看到这些,心里腾一下怒火就升起来了,直接让兴安把这些奏疏后面相关的名字都给记下来,记在黑名单上。

“这些个大臣,直到现在,居然还敢在朕的面前,给于大人上眼药!”

“好啊,真好啊,上次刚被打回去一次,这下又来了,又在批判于大人结党营私!”

“他于谦要是结党营私,朕当场倒立把这奏疏给吃进去!”

冷哼一声,朱钰本就沉重的心情,瞬间变得更不好了。

兴安看着皇帝雷霆大怒,低头抄写名单,一个字都不敢说。

他很少看见朱钰如此暴怒,而每一次皇帝进入到这种状态,基本都听不进去身边人的话。

不过皇帝很快就会冷静下来,所以通常来说,兴安若是真有意见,会特地等到皇帝冷静下来以后,再主动提出来。

朱钰果然飞速冷静了下来,抱着双臂在书房里来回走动,眼神晦暗不明。

“这些大臣不会不知道,朕是有多么信任于大人,他们为何会挑在这个时间点,群起而攻之?”

“奇怪,太奇怪了,哪怕朕真的被他们说动,打算对于大人下手,也不可能是现在才对,而且南迁之事,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支持?”

“难道他们这些支持者,眼睛都是瞎的不成?看不到于大人做出的努力,看不到九门之外驻军的成功?”

从表面上来看,九门之外的驻军,可谓是被瓦刺按在地上摩擦,勉强还苟延残喘了一口气,不至于全线崩溃。

然而实际上,瓦刺大军的后勤压力实在太大,他们仓促之下进军,足足几十万人的军队,哪怕一路劫掠而来,都凑不齐粮食,更没有足够的水源。

面对如此压力,瓦刺想要拿下京城,就只有一条成功路线可以走,那就是打闪电战,然后在最短时间里取得成功。

瓦刺原先就是这么做的,先派出小股精锐部队试探于谦的成色,若是于谦实力过硬,那就原地整顿大军,等到大军整顿完毕,同时朝八门进攻。

故意留下一门,供人逃离,以此来防止大军退无可退,背水一战,对己方造成大量杀伤。

若是于谦实力不行,瓦刺自然根本就不会用这么久的时间,整顿大军,布局八门,直接就一股脑的打上去,就够了。

可惜,他们错估了于谦的实力,同时也错过了于谦和手底下这一批年轻武将,胆子是有多大。

带着区区几千个人,居然就敢朝二十万人的大军夜袭,还真被他们成功了。

一次性,就驱散了五万汉儿大军,过程里,更是有大量俘虏趁机逃离,瓦刺兵力就此大幅缩水,仅剩下本部的十五万精锐。

加上夜间被袭,火烧连营,瓦刺这才不得不捏着鼻子,停下来修整了好几天,否则强行发动大战,不用于谦动手,他们自己就得乱得一塌糊涂。

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

之后的战况,有眼睛都能看见,于谦军事冒险取得大成功后,双方打的有来有回,国师也先凭借自己的疯狂举动,成功扳回一城。

但总的来说,于谦的防守依旧是稳如泰山,继续守住京城几天时间,应该没有大问题。

这种情况下,但凡是有识之士,应当就不会支持南迁才对,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攻击于谦……

年轻的大明皇帝百思不得其解,总感觉自己无法理解这些文武百官,还是旁边抄写名单的太监兴安,提醒了他一句。

“陛下,于大人孤高节廉,不代表其他大臣如此,朝中许多大臣,各有各自的派系,有时他们说话,更多是随大流,里头并不包含多少自己的意思。”

“以臣的角度看来,这次可能就是如此情况。”

朱钰得到提醒,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他把这些奏疏看的太重要了,这可都是些国家大事会用到的玩意儿,但奏疏这条渠道,在底下文武百官的眼里看来,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么重要。

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会闲的没事干在奏疏上面写锦绣文章,拍皇帝的马屁,用于攻击与自己利益违背的敌人,更是再正常不过了。

眼下这一批大臣,可能他们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想的,但他们还是写出了攻击于谦的文章。

原因很简单,一个是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不通兵事,真觉得京城现在的情况岌岌可危,需要赶紧投降逃跑才能活命。

另外一个则是,整个大明的蛋糕就这么大,多出一个顶级的大臣来,后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进行重新的利益分配。

这无异于是威胁到了现有的既得利益者。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于谦自然相当招人恨,一旦有人组织串联,当然是立即就被大规模攻击。

想明白这点后,朱钰重新拿起奏疏,发现果然如此。

大多数人的奏疏,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开头点名自己是要骂于谦,然后随便找了个罪名叩到于谦的脑袋上,接着就是一番春秋笔法,论证自己的控告。

然后在结尾处,盖上一处印章,用于证明这篇文章的出处来自于某个大臣。

朱钰嘴角一抽,怎么感觉这些文章都是一个人写出来的?风格、调性、文章的结构,都极为相似。

把这些重复的文章放到一边,朱钰终于抓住了重点,那些很不同的文章。

总共有七份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攻击于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暗示“于谦权倾朝野,有失控的风险,自己愿意帮助皇帝将其清理掉。”

另一类则是暗示“于谦威望盛大,士兵知于大人、于元帅,不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