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过去。
该给的面子给了,该有的态度足了。
朱钰拍拍灰尘,笑着告辞,孙太后不挽留。
于谦紧随其后,孙太后还是不挽留。
有这两位开头,陆陆续续,文武百官纷纷离开。
前脚,慈宁宫热闹非凡,一眼望去,都是些衣冠禽兽,那叫个无比尊贵。
后脚,宫殿冷冷清清,留下满地的狼藉,一群宫女和太监急匆匆的打扫。
孙太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目光转向那青花瓷。
有贴身丫鬟凑上来问道:“太后,这花瓶,咱们还放那边吗?”
沉默良久,孙太后几乎是咬着牙,一字一句的道:“放在那里,就放在那儿,不要动!”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做下的决定,宛如打进的钉子。
没有那么好违背。
与此同时,皇帝的马车上,朱钰与于谦相谈甚欢。
随着距离慈宁宫越来越远,他们的话题才从家事,转变成国事。
于谦犹豫了下,还是劝道:“陛下,宣府战役结束,剩余的工作,都是些善后工作,无非是论功行赏,不会有太大意外。”
“这选秀女一事,已拖了数月之久,礼部那边催的急,胡大人恨不得直接赖在微臣的家里,也想让微臣劝一劝您。”
朱钰脸上笑容不减,并未回答,反问道:“那按照于少保的意思?”
于谦神色更加犹豫,这还是将自己的心里话,一五一十的说出来。
按规矩来说,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该说这些话,他来劝皇帝选秀女,有点犯忌讳。
但以眼下的大明来看,能在皇帝面前劝说皇帝,还真能劝得动皇帝,令其改变心思的,貌似也就他于谦一个了。
其余人等,提出的意见,皇帝确实会听取,可一旦皇帝下定决心,至少在大方向上,就不会有所改变,有所动摇。
“陛下,微臣僭越,以微臣之角度,陛下膝下仅有一子,一位皇后,一位贵妃,实在是少了些。”
“选秀女,看似玩乐之举,可国之传承亦非小事,陛下,不止是微臣,底下的文武百官,意见都不小。”
“这选秀女之事,还是要尽早啊。”
听闻此言,朱钰脸上的笑容这才收敛,化为一声深深的叹息。
“朕又何尝不知道,国之传承,乃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
“身为皇帝,没有多子多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于谦张了张嘴,打算说些什么,朱钰却挥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于少保说的对,选秀女一事,确实该提上日程了。”
“不过有几点,我们得先说好。”
朱钰神色严肃,语气认真的道:“第一点,选秀不得扰民!第二点,不得强迫女子参选!第三点,朕还在想,回头想到了再补上。”
于谦听闻此言,微微一愣,随后竟是哈哈大笑。
在皇帝迷惑的目光注视下,于谦擦掉眼角的泪水,咳嗽两声,解释起自己为何发笑。
他先是提起朱家祖训,“不得强迫外界女子入宫为宫女。”
这条祖训,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朱祁镇的前任,历代皇帝都有在遵守。
直到朱祁镇昏庸无道,不顾文武百官的劝阻,在宦官的蛊惑之下,传出消息要强征民女,填充入宫,作为宫女使唤!
消息一传出,从京都到边关,一片哗然!
上到文武百官,豪门大户,下到普通平头老百姓,纷纷将家里待嫁的女子,赶到大街上相亲,想尽一切办法,在选秀开始前,将自家的女子嫁出去。
一时,无论京城边关,皆是礼崩乐坏的恐怖景象,某些实在嫁不出去的女子,甚至当众划烂自己的脸庞,都不愿意去皇宫里当宫女。
要知道,选秀选进皇宫的宫女,是没有退休这一说法的,基本上,一辈子都将是皇宫贵人的玩物,至死方休。
与这恐怖的选秀相比,许多貌美女子更愿意亲手将脸庞划烂,以此来躲避朱祁镇的选秀大典。
事实证明,这些民间消息并非是空穴来风,朱祁镇在后来,确实在民间强行征收了三百美女,充做宫女。
其中一半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被糟蹋的精神失常,身体残疾,或者莫名其妙的死掉,连个说法都没有。
剩下那一半,没有几个能混出头,基本都是勉强苟延残喘。
“为了选出这三百个宫女,方圆千百里动乱不休,不知死了多少人,又令多少女子冒冒失失的嫁出去,从此一生昏暗。”
于谦感慨万千,随后摇头道:“陛下担心扰民,却是多虑了。”
“陛下的选秀,选的不是宫女,选的是贵妃,陛下更不是稽王,昏庸无道,陛下有千古明君之姿!”
“民间百姓,怕是挤破了头,都想成为陛下的秀女,不存在什么扰民之说!”
像这种话,换做其他人来讲,朱钰肯定会觉得对方是在拍马屁,是在故意吹捧自己。.
由于谦说出口,就截然不同,朱钰忍不住仰头大笑,随后摇头道:“于少保过誉了,朕,可不是什么千古明君。”
“在那些公子哥,在那些大人弄的嘴巴里头,朕,与其说是什么千古明君,不如说是千古暴君!”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的揭过这个话题。
回想起新年大宴之上,舞女惊鸿的回眸,朱钰脸上露出一抹男人都懂的笑容来。
“说起选秀,于少保可能不知,朕心里头啊,其实早有一个选项了。”
“一次选太多,也不好,这样吧,除了朕预定的那位,再从民间里选两位出来,就差不多了。”
“选秀的具体日期,就由你们来定吧,挑个黄道吉日,咱们快点选,快点结束,不要办得太夸张,太奢靡。”
于谦没有再劝,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陛下的性格,他心里大致明白,朱钰对选秀这种事,多少有点抵触。
愿意为百姓,为国家,牺牲到这种程度,算是达到极限了。
更进一步,试探陛下的底线,更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于谦果断选择换个话题,一件同样重要且棘手的国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