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宗室管理办法

就在王爷们在京城疯玩的时候,朱祁钰和内阁、户部尚书金濂再加上周王正在商量着关于宗室的改革。

宗室不光有王爷,还有

宗室中亲王最高,亲王国、奉国中尉。

爵位是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降一等,降到最底的奉国中尉也就不再降。

而这些人全都是吃着朝廷的奉禄,一辈子不干活。

现在还好,现在朝廷的财政还算是宽裕,还可以给这些宗室们实话粮饷。

等到了明末,一大堆将军、中尉们全都要饿肚子,饿死人也是常有的事。

而朱祁钰现在就要改变这个事情。

朱祁钰对诸大臣说:“朕有一肚子的改革宗室的想法,可是没办法,只能一步一步的来。最现实的一步,就是要从改革奉国中尉开始。之前奉国中尉之后就不再降,这是不行的。

依朕的想法,奉国中尉的后代,不管是长子还是其他儿子,一律没有爵位,只能算成平民,当然也就没有朝廷发的奉禄了!”

几个内阁大臣互相看看,高谷迟疑了一下说:“陛下,现在说奉国中尉的事,是不是有些早了啊?现在也没几个奉国中尉吧!”

他说的是事实,从朱元璋开始算起,到朱祁钰这辈也才第五辈,换算到各藩王,那也就到辅国将军,哪怕生得快的,现在最多也就到镇国中尉,到现在一个奉国中尉都没有出生。

朱祁钰说:“现在虽然没有出生,可是要不了几年就会有了,而且是大量的奉国中尉出生。”

大家都有些不以为然,哪有这么夸张啊。

朱祁钰看到大家的样子,于是对金濂说:“你是户部尚书,负责给宗室发放奉禄,你来说说现在宗室有多少人。”

“回陛下,现在大明的亲王有26人,郡王45人,镇国、辅国、奉国将军这些加起来是1011人,不算陛下和太子的话,一共是1082人。”

大家听了,都有些惊讶,这也不多啊。

朱祁钰面无表情地说:“那你说说洪武年和永乐年分别是多少人!”

“是,洪武年一共58人,永乐年也不过127人。”

这下所有人吃了一惊,朱祁钰说:“从洪熙元年开始算起,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年时间,结果宗室人数就从一百多人涨到了一千多人,你们不觉得可怕吗?”

“这也太快了吧,三十年时间增长了十倍!”

“这其实也正常,宗室们除了吃饭睡觉也没别的事可做了,不就只能生孩子玩了嘛。”

其实金濂说的数字有些不太准确,他说的一千多人是包括了女孩的,如果只算男丁,可能就没这么吓人了。

可是朱祁钰为了凸现事情的严重性,就把女孩也算了进来。

“诸位,才三十年时间啊,人口就增长了十倍,等过一百年,到时候宗室会有多少人?咱们养得起他们吗?”

大家都不说话了,这事其实和他们关系不大,到时候他们早就入土了。

可是和他们的子孙后代有关系啊,尤其是周王,他是真的有些急了。

“陛下,这生孩子这么多,我们要怎么办啊?”

“只能是减轻负担,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朝廷养着宗室八世,这也够仗义了吧。所以朕的想法是奉国中尉只传一代,之后的后代就和平民一样了,可以自寻出路,种田、经商、读书当官,随便他们做什么。”

周王沉默了,过了一会说:“可是他们要是养尊处优惯了,不会找活干怎么办?”

“说实话,奉国中尉一年的奉禄也才一百石粮食,这点粮食够干什么的啊?这样吧,朕再出一笔钱,在京城建一个学校,免费教大家读书算帐,有天赋的可以考科举,没天赋的学学怎么做帐,这样去当一个帐房先生,也饿不死人吧。”

周王听了,点头说:“陛下考虑得周到,就这么办吧。”

“好,就先这么着,把这个宗室管理办法贴出去,让大家都知道。虽说这事还不急,可是也要让大家有点忧患意识。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该给他们找点事做了。”

周王连连点头说:“陛下说得对,这些家伙就是太闲了,除了生孩子什么也不干。”

现在周王想得很明白,什么事都跟着陛下走,那绝对不会错。

到了下午,告示就贴出来了,直接就贴在了王府大街。

这里原来不叫这名,可是所有的藩王进京之后,把这一片给占了,于是街道名也改成了王府大街。

这片地方原来是一些大臣们的住宅,不过有些跟着朱祁镇造反,被发配去了倭国,于是空出来一大片。

朱祁钰就让它们空着,也没派人住进去。

等到这些王爷们来了,这才安排他们住进去了。

然后告示一贴出来,就被王爷们看到了。

只是他们看了一眼就没管了,这事和他们关系不大,是给奉国中尉们看的。

可是现在别说奉国中尉了,就连镇国中尉现在都大多还是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所以没人关心这告示。

这等于是贴了个寂寞,没有人关心,当然也就没有人闹事。

周王一开始还担心有人会过来闹事,可是现在一看,他好像是白担心了。

他摇摇头说:“这些家伙,果然没有一个是有长远目光的,只想着现在的玩乐,对于后面的事根本就不关心。唉,这事我也管不了太多了,就这么着吧。”

于是一个对宗室不利的办法,就这么顺利的通过了。

另一边,于谦上了一个奏折,说太后的寿辰已经过去,王爷们也不用再呆在京城了,可以让他们回去了。

这封奏折一上,就捅了马蜂窝了。

不少王爷在家里不停的骂着街,他们还没玩够呢,不想这么早回去。

可是皇帝很快就下了旨,让所有藩王,在三日内离京,并且每个人都还安排了不同的时限,超过时限没有赶回封地,还要被罚。

于是这些王爷再不情愿,也只能老实的回自己的封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