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古之名将就是不一般,白起一出手,整个东南半岛就被他占得差不多了。
他花了两年时间训练士兵,然后一出兵就摧枯拉朽,整个东南几乎没有他一合之敌。
现在还活着的国家只剩下两个了,一个就是安南,一个就是占城。
安南是朱祁钰让白起不要打,因为安南王是朱祁钰的傀儡变的,有安南王在,整个安南都是十分的老实。
至于占城没有被打,主要还是地利因素。
占城唯一的邻国就是安南,别的国家想打也打不到它。
现在白起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派兵攻下占城,然后因为唐王突然插进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于是白起和安南王偷偷的来到了占城,准备来找唐王商量怎么决解这事。
唐王暗中十分的吃惊,这两人都到了,要不是皇帝告诉他,他都不知道。
朱祁钰说:“行了,你呆会还是想好怎么说,我估计他们不会让你把人全部带走。”
唐王一下就急了,他说:“我都不要占城的一寸土地,他们怎么还想要我的人呢?”
唐王在南洋有太多的地,根本就没人耕种。
所以他看不上占城的这点地,可是人他却是一个都不想少。
没多一会,两人就到了一个院子之中。
白起已经等在这里了,他见到皇帝,跪下来说:“臣白起拜见吾皇!”
“起来吧,安南王呢?”
“在隔壁。”
“把他叫过来,我们现在开会。”
“是。”
没多一会,安南王也过来了。
其实他和京城的傀儡一样,是没有生命的。
它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这几年有好些安南人想要刺杀安南王,因为它就不是生命体,所以这些人一直没有成功。
安南王到了,人也到齐了,也该谈正事了。
白起开口说:“陛下,臣幸不辱命,花了五年时间,将要统一整个东南半岛!现在只剩下安南和占城了。只要陛下点头,这两国指日可灭!”
唐王不知道安南王是傀儡,他一直盯着安南王,想看看他是什么表情。
结果对方全无表情,听到自己国家要被灭了,就好像是别人的事一样。
他说:“安南王不表示一下?”
安南王淡淡地说:“臣是忠于陛下的,陛下觉得安南国可以消失了,那就消失。”
朱祁钰没有回答,而是问道:“这灭国容易,统治难。白起,你怎么就保证这国灭了之后,安南人不会造反呢?”
从朱棣征服安南之后,安南的造反就一直没有断过。
宣德朝最后放弃安南,就是因为控制成本太高了,最后不得不放弃。
上次朱祁钰南下进攻安南,杀了许多安南人,可是还是没有全灭安南。
主要还是因为安南人的反抗太激烈了,他必须要保留南边的安南国,这样新占的北边的土地才能控制住。
现在白起说旦夕可以灭了安南,这话朱祁钰相信,可是问题就是攻灭之后的统治,这才是最难的。
白起冷冷地说:“这个好办,只要他们造反,就杀!多杀几次,没有人了,自然就不会有人造反了!”
不得不说杀神就是杀神,杀人这事说得这么轻松。
朱祁钰沉默了,这事还真的只有这种铁石心肠的人才能干。
朱祁钰点头说:“好,你回去之后,可以开始灭国之战,有不服者,杀!”
“是。”
唐王急了,这些可都是劳动力啊,他说:“别啊,这些人就这么杀了也太浪费了,不如让我带去南洋,让他们去开荒!反正不是明人,累死了也不心疼。”
朱祁钰想了一会说:“我看不如这样……”
他开始说起了他的计划,然后白起说:“这也太麻烦了吧?”
唐王说:“虽然麻烦,可是损失可以减少到最小啊!安南王你说呢?”
“可行!”
“好,三比一,通过了。就按我的计划来!”
几个人几句话,就商量好了安南和占城的未来。
然后可悲的是,这个会议从头到尾就没有这两个国家的人出现。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强者为尊,弱者只能被支配,没有决定权。
商量好了,大家也就散开了,白起和安南王回到了自己的地盘,而唐王回到了驸马府,准备迎娶他的公主。
朱祁钰留了下来,他是朝廷的特使,要参加完整个婚礼。
朱祁钰问道:“你给了多少彩礼?对方又有多少陪嫁?”
唐王说:“彩礼就是这些珠宝啊,你看这颗宝石,和婴儿拳头差不多大,这么大的蓝宝石,可不多见吧?”
“的确很大,可是就这?”
“还有这些啊,这么多金银珠宝。”
这对一般人来说,当然是很高的彩礼,可是唐王是一国之王,这就有些寒酸了。
“那公主陪嫁多少?”
“就这座驸马府。”
“你俩还真是一样的小气啊,对了,成婚之后,你把公主带回去可怎么办啊?”
唐王是有唐王妃的,现在看这架势,这也是娶正妃的样子。
到时候两个正妃,那就有意思了。
唐王早有准备,他说:“我准备在唐王城的南边再建一座城,名字就叫公主城好了。唐王妃住在唐王城,公主自然就住在公主城,这样谁也见不了面,也不会有矛盾。”
“现在建了多少了?”
“还没开动呢,这不等着您的计划启动,多招一些人过去开工嘛。”
得,这等于是空手套白狼。
他要用占城人去建公主城,最后累死无数占城人,他白得一座城。
不得不说这唐王还真是鸡贼啊,朱祁钰都有些佩服他了。
朱祁钰住了下来,因为朝廷的使者来了,占城方面也开始了结婚流程。
朱祁钰也终于是见到了占城王,他叫茶迷虎,本来也是一个枭雄。
他杀了前任占城王,然后自立为王。
只是因为国力太弱,他不得不寻找外援,然后找到了唐王。
占城王见到了朱祁钰,不由眼前一亮,他问道:“你有多高啊?”
“五尺七寸。”
明朝一尺为32厘米,所以五尺七寸是一米八五,这在这个时代都是大高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