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正偏偏在这个时候,淡淡的道:“想成功加入水师,必须通过考核,旋转椅是基本的考核之一。”
“一旦加入水师,饷银每月五贯。”
“谁若是对水师不感兴趣,可以提前退出,本王绝不强人所难。”
众人从地上爬起来,互相对视了一眼,谁也没提出来退出。
开玩笑!
在水泥厂和琉璃厂务工的工匠一个月才两贯,加入水师竟然是五贯。
大唐军人的饷银是多少?
宫中禁军和长安金吾卫的饷银不清楚,边军大概是年粟十二石。
府兵战时为兵,闲时务农,间隙训练。
军饷?
只能通过战场杀敌获得奖金。
甚至于,兵器和战马还要自己购买。
因为,兵役是大唐子民的义务。
……
长安。
甘宁和几个兄弟终于抵达长安。
初来乍到,他们并不知道太子住在何处,正在向长安的百姓探寻太子居处。
被问及的百姓脸色惊异。
打探太子的住所,这么明目张胆吗?
其中,有百姓找到了金吾卫,将甘宁几个行踪可疑的人举报了
甘宁没能从百姓的投中打探出来太子住在何处,还正在纳闷中。
王爷安排的一件事他都完成不好,怎么还有脸王爷麾下?
真丢不起这人!
没多时。
金吾卫将甘宁团团围住。
“你们干什么?”甘宁皱眉问道。
领头的金吾卫队正,瞥了一眼甘宁几个人,冷声道:“有人举报你们,竟然打探太子的所在,看来一定是心怀不轨之心,跟着我们走一趟吧。”
甘宁一愣,忙解释道:“官爷,我等来自于岭南,受明王所托,要见太子,绝不是什么心怀不轨之人,千万不要误会。”
队正冷哼道:“当我们是傻子不成,你说你是明王派来的,你就是吗?”
“识相点就跟我们走,不然……”
说着。
几个金吾卫正欲拔刀。
甘宁眯着眼睛道:“我等是不是明王所派,当太子见过明王让我们送来的东西,自然自见分晓。”
走?
不可能!
王爷的信非常重要,金吾卫将他们带走必然要搜身。
届时,王爷的信怎么办?
明明已经到了长安,可不能功亏一篑。
有负王爷所托!
此话一出。
几个金吾卫不敢再逼迫。
万一是真的,可不就闯祸了!
队正道:“东西给我,由我去教给太子,证实身份后自然不会为难你们。但是,在此之前,你们必须先跟我们走。”
甘宁想到周秉正的嘱托,摇头道:“不行,王爷交代过,必须亲自交到太子手上。”
“果然心怀不轨!”
队正见他这般坚持,做事了心中猜想。
几个金吾卫重要上前。
甘宁和几个兄弟已经准备好了大干一场。
金吾卫什么的,也没有明王的命令重要。
“且慢!”
就在这时。
一个浓眉大眼,肤色黝黑的骑着马,带一个几个家中仆人,正要离开长安,前往岭南之地。
没想到,却碰上了这种事。
此人正是程处默。
他本来就是金吾卫将军,金吾卫中谁人不识。
几个金吾卫见此,忙以手捶胸,行大唐军礼。
程处默居高临下的问道:“怎么回事?”
队正还没说话。
甘宁看出来此人身居高位,起码不是金吾卫能轻易得罪的,抢先一步道:“见过这位官爷,我等来自于岭南,受明王之命面见太子。”
“此话当真?”程处默问道。
“太子见过我们带来的东西,一看便知。”
“好!金吾卫的兄弟们看紧了,带他们去见太子!”
众人来到大唐福利院。
李治平时都在此处。
果然。
他正在福利院中。
此时此刻。
李治正一筹莫展中。
大唐福利院可谓是为他赢来了民间不少的赞扬,但是也有人正在非议此事。
为何福利院不扩大呢?
天下之中,贫苦之人,街头乞丐,无家可归的孩童何其多,怎么只帮助长安境内之人,长安之外的人就是大唐子民吗?
这种问题,李治没敢去向李世民寻求帮助,也不敢写信向周秉正请教。
身为太子,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如何服众?
“院长,金吾卫程将军求见。”
“程处默?让他进来!”
随后。
程处默进来后,开门见山的道:“见过太子殿下,臣原本即将奔赴岭南,但是即将出城时发现一队金吾卫正在抓捕几个从岭南来的人。这几个人正在打探太子的住处。领头之人说,他们是受明王的命令来见太子。”
“让他进来!”
李治“刷”一下起身,心中充满了期待。
以往,明王写给他的书信都是通过驿站送达到他的手中,这一次竟然派信使前来,一定极为重要。
甘宁来到李治面前。
程处默将手搭载刀柄上。
但凡甘宁有任何妄动,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砍了对方的脑袋。
甘瞥了他一眼,从怀中取出来书信,先递到了程处默手上。
“请交给太子。”
程处默接过书信,转交到李治手中。
李治将书信摊开,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苍劲有力,但并非毛笔所书写。
以木炭作笔,并且写处这种硬朗风格的字体,是明王的字迹!
其中的内容令他内心惊呼不已。
万万没想到,明王远在千里之外,早就料到了本宫的难处,想到了解决方案。
此种方案,闻所未闻。
但是,其中的可行性很大。
“本宫这就进宫,程将军和这位信使稍等。”李治这话一出。
程处默将搭在刀柄上的手挪开,对甘宁道:“职责所在,勿怪!”
“甘某明白。”甘宁不以为意。
程处默又对李治道:“太子殿下,臣还要前往岭南,不便逗留,这就告辞。”
李治也不留他,立即赶往宫中。
……
太极宫。
李世民将周秉正写给李治的书信仔细看完,问道:“稚奴,你以为有多大的可能性?”
李治想了想,道:“父亲大人,稚奴以为先在岭南试行。这是明王想出来,具体应该怎么做,明王是最明白的人。如果在岭南试行以后效果不错,再考虑整个大唐推行也不迟。”
听到这话。
李世民满意的点头道:“稚奴,你这种想法很好,为君者,要做什么,不能够一时冲动,治理天下没那么简单。但凡闻所未闻之物,先选择一个地方试行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李治得到夸赞,并不敢骄傲,反而一脸谦逊之色。
然而……
李世民却道:“朕同意明王在岭南试行,但是长安也要一起并行。”
李治:“……”
说好的不能一时冲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