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第六十章郑学茗的猜测?战国人型灯!

天乐行内厅。

宋学茗将杨建龙带到了店里,看着他收回来的玉佛,气道:“你真是有眼无珠,这种山寨货你也收,简直玷污了本店的名声。”

杨建龙望着手里的玉佛,他明明看到玉佛底座的“大明”字样才下定决心购买。

经过老丈人提点,才恍然大悟,原来正品应该是正写的。

古玩果然门道多,杨建龙还差得远了。

但杨建龙被批评后很不满,嘟囔道:“爸,那铜佛,实际上我也看中了,那可是真品啊!”

“你还有脸说!”

不提这件事,宋学茗还不来气。

竟然在众人面前,将释迦摩尼认作弥勒佛,得多文盲和山炮才会做出这种荒唐的行为,还好意思自称业内人。

“你要在古玩圈内混,就好好跟着两位大师傅学习!学不满,不许再出门。”宋学茗下了死命令。

这次他是真的对杨建龙生气了,作为他的女婿,竟然带头破坏行业规矩。

幸亏被林然阻止了,否则业内人怎么看他的天乐行,强买强卖?

荒谬!

想到这里,宋学茗不由想起了林然这人。

起初,他以为林然只是个混文玩圈的新人,只是因为女婿做事鲁莽,才上前道歉。

可是和林然一番交流,发现他是真的识货,甚至眼界还在他之上。

宋学茗拿着青瓷杯,抿着香茗。

脑海里再度浮现出鎏金铜佛的形象,他确实想把铜佛买下,店里缺少一个镇物,那尊铜佛摆放在木渎中心,摆上檀香,在合适不过。

但他实在是拉不下老脸跟林然谈价格,都是杨建龙的错。

不过,宋学茗冷静下来后,开始思索起来。

“林然..我印象当中姓林的收藏家并不多,难道是山西林掌柜?不对,他怎么会到京城来采风?”

“如果不是世家子女,有可能是哪位名师的后代。”

“没错,他和袁小姐走在一起,虽然袁小姐矢口否认相识,但..他们亲昵的态度。”

“我还从来没见过袁小姐跟人如此亲近的,难道也是那一派的人?”

宋学茗越想越觉得疑惑。

古玩是个吃年龄和经验的行业,年纪轻轻就有此等眼力,必然是阅宝无数。

起码得家里有个千把来件宝物,才能练出这种鉴赏能力。

而且还得是正品,走南闯北的行商,也见多识广,但不可能不会看走眼。

况且,也不会有这份谈吐。

对了,记得他还介绍他是京城大学的学生。

这小伙子真是好器量,有这种背景,还穿着朴素。

如此沉稳的年轻人,可不多见了!

“爸,我今天有点头疼,能不能先回去休息。”杨建龙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宋学茗的思绪。

林然的身影和杨建龙重叠在了一起,让他不由直摇头。

如果女婿是林然该有多好,眼前的家伙没有真才实学,偷懒不说,还总惹是生非。

“不行,今天你必须跟着大师傅将眼前的十件宝物鉴赏完!”宋学茗表面上是惩罚,实际上也想培养杨建龙。

毕竟自己这女婿虽然混球,但是对女儿绝对是一等一的好,为人也还算孝顺,不然也不可能入的了他郑家的门。

如今他年事已高,以后天乐坊还是要传给这个入赘女婿的。

没有点眼光,他的招牌可就彻底砸了!

杨建龙怨声载道:“爸!”

“住口,你也不看看你和林兄弟相比,你比他大两倍的年龄,眼界还不如人家的一半?丢不丢人?”宋学茗怒目圆瞪。

杨建龙虽然被吓到,但也看得出来老丈人其实已原谅他了。

低声说道:“爸,虽然我身上带的商品是有些问题,但至少都是正品。”

“还有林然看中的铜佛,明明也是我先看上的。”

宋学茗被气笑了:“你先看上的,为什么要去抢别人的?”

“还有,你怎么不提你买回来的玉佛。我给你捋一捋。”

宋学茗将玉佛抓起砸碎,吓得杨建龙身体一缩。

然后,宋学茗拾起一块玉,说道:“知道什么叫青海玉吗?”

见杨建龙不说话,宋学茗示意大师傅讲解。

“青海玉,软玉,半透明状,微绿,常用来冒充和田玉。”

因为刚才甩了一尊玉佛,只有确定是假货他才会这么做,否则就是对佛不敬,在这一行是相当忌讳的事。

杨建龙表面屈服,实际心里在算计着。

“好你个林然,要不是被你气的,我也不至于把正书和反书给搞错。”

“怎么看都是个穷鬼,能有多少见识,还装...我看王小四跟你就是一伙的。”

“别让我再碰到你,否则让你好看!”

虽然这么想着,但他脖子上的两个配饰,已经悄然消失不见。

...

大半个小时的颠簸辗转,看着眼前的琉璃厂,故地重游,林然心中更是有些感慨。

这次是上午过来,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寻找那些蒙尘的宝贝。

“商代铜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来自赵国的刀币,老板们来看看了!”

“青瓷雕花瓶,年代不祥,真品可验货,感兴趣的老板快看看了。”

勤劳的摊贩们早已开始摆摊,来捡漏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在这里,所有人都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一夜暴富!

每一天琉璃厂都会有许多新面孔商贩,一个商贩如果东西总是卖不出去,那他的摊位肯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每次来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林然看了看所谓的铜币和正品刀币,金属材质就不对,明显是仿冒品。

只是懒得影响别人做生意,没必要当众揭穿。

毕竟有的商贩是真的不懂,有的是故意坑人,都是愿者上钩。

逛了半天,林然被一个专门贩卖青铜器的摊位吸引了。

两个跪在地上的小人,头上顶着圆顶。

正是战国时期盛行的青铜人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