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二次来京师,上一次来,已经是三十来岁的时候,是来受朝廷封赏的,很风光,现在成了阶下囚。
墙倒众人推,满朝的大臣都是很厌恶他的。
陈阳:“孙侯爷,我是该叫你王爷了吧。”
“臣……臣知罪了,求陛下念在臣对朝廷有过功劳的份上,饶臣一命。”
有大臣进言:“孙无极,你有功,有的也是前朝的功,与本朝有何相干。此外,你在冀州一带搜刮百姓,弄的民不聊生,逼死人的事常有发生。”
“可、可臣有免死金牌啊。”
说笑了,免死金牌现在还拿出来显摆,谁理你啊。
就算是免死金牌,也只是免死三次,可是孙无极犯下的过错,可远不止三次了,三百次都不止,那金牌还顶个屁用呢。
陈阳:“孙无极,你坑害百姓、荼毒社稷,早已为天下人所不容,眹不得不杀你。”
孙无极满眼是泪的抬头:“陛下,臣愿意削职为民,就做一个大耳朵老百姓,一切家产,臣都愿意贡献出来,求陛下开恩,就陛下开恩呐!”
“按照我朝律法,你应当灭三族,凌迟处死,但你的儿子们做了一件功德事,所以眹
只判你斩首,免你刑罚之苦。押下去吧,秋后问斩。”
父亲被带下去了,四个儿子还瑟瑟发抖。
陈阳:“你们四人所做的事,虽是有功于朝廷,也属大逆不道。眹绝对不信你们在冀州期间没有做过为害百姓的事。所以,官职眹不会封赏你们,眹相信,你们在抓住孙无极的同时,也已经转运了不少钱财,所以,你们还是回到冀州去,那座侯爷府还是你们的,不过一年内,眹会看你们的作为,如果对百姓仍然坑害,你们的下场也会跟孙无极一样。”
唉,还以为来京师能得到封赏的。
也罢,至少小命给保住了。
吏部的大臣说道:“皇上,这四人做事虽也欠妥,可毕竟是为朝廷建功的啊,陛下若不奖赏,如何能安其他各地的人心。”
“好了,此事不议了,早朝就到这里,散了吧。”
早朝结束,不代表事情就不议论了。
很多事,在朝堂上是议论不出结果来的,都是在南书房,就赵浩和乔天腹两人来商量。
此事已经决定,但还是可以中途变更的,陈阳就是要听听他们两个人的说法,因为在朝堂上,这二人没有发言。
“二
位,你们是眹的亲信,孙无极的四个儿子……关于对他们的安置,你们以为如何?”
乔国公:“陛下深谋远虑,非臣等可及。”
赵浩:“哎呀,国公,你就知道拍马屁,说点实在的不行么。”
“那你说。”
“陛下,您的决断于公来说,无可厚非,是明君的做法。但于私而言么……陛下要收拢其他侯爷的话,就应该重赏他们四个才对。”
陈阳:“这是你的心里话,对么?”
“是的,臣这就是为陛下着想。”
“老赵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这样说,眹知道你的忠心,但你没有做到兼顾。和天下百姓相比,这四个人无足轻重,而且他们本来就是投机小人,不杀就已经是恩赐了。如果眹要靠这种手段来拉拢那些侯爷们,眹和一个无道昏君可就差一步了啊。”
口子不能开,开了就会一路堕落下去。
老话说的好,一句谎言需要无数的谎言来掩饰。
“陛下既然如此说,那臣就不好开口了。”
“你的建议是对的,只是和眹的为君之道有点不符。这样吧,传眹的旨意,泰侯的四个儿子继承他的俸禄,不需要再向朝廷纳
贡,其他利民政策维持不变。但不允许他们私自募兵,泰侯的爵位,由他的长子来继承。”
“陛下英明睿断,臣即可去办。”
二位大臣刚刚退下,便有一宫女冲了进来,惊慌失措,都不顾太监的拦阻。
“陛下!陛下!”
李太监吓死了:“大胆的贱婢!你知道你惊架了么?!拖出去掌嘴!”
两个太监已经拉着宫女往外面拽了。
陈阳:“怎么回事?”
李太监进门下跪:“陛下,宫女彩儿闯入南书房,让奴才给架出去了,她一点规矩都不懂,实在是惊扰了陛下。”
“你要替眹做主?宫女犯了什么错,她是来见眹有事的。”
“这……是奴才唐突了。”
宫女被带了回来,下跪,满脸恐慌。
陈阳:“怎么回事,慢慢说。”
“陛下,奴婢是玉千宫的侍女,玉千娘娘被杀了,死在院内。”
“玉千娘娘?是谁?”
李太监回道:“陛下,玉千妃是暹罗国国主的女儿。”
哦,想起来了,各国送过来的公主太多了,陈阳也记不住,不过这个妃子,陈阳好像没有临幸过。
好端端的,怎么会被杀了。
再怎么着也是皇帝的女
人,谁那么大的胆子,这还得了么。
在宫女彩儿的指引下,陈阳去了玉千宫,这里已经很接近冷宫了,附近连个御林军都没有,也没太监经过。
院内无人,一个妃子就一个宫女贴身伺候着。
玉千妃子死在院子里,脖子上是一处刀伤,眼睛还是睁开的。
陈阳:“你什么时候发现她死的?”
“回皇上,娘娘想吃鱼,可御膳房一直不肯给,他们说娘娘没有得过宠,不配吃。所以,奴婢就去御膳房要,没要着,回来之后,就发现了娘娘的尸体。”
该不会是因为没有鱼吃,所以才自杀的?这也太矫情了点儿。
陈阳:“小李子。”
“奴才在。”
“各宫嫔妃的饭菜,御膳房都是这样草率么?你这个大内总管是怎么当的。”
李太监赶忙下跪:“奴才有罪!回去就把御膳房的管事给撤了!”
玉千妃的脖子是被利器所伤,而且是反手,她自己不可能做到。
这是高手所为啊,会武功的人,力道把握的很准。
陈阳:“娘娘身边只有你一个人么?”
这是在问宫女。
“娘娘身边只有奴婢一人伺候,宫中这样的情况,不止娘娘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