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去吧魏延

洛阳丞相府

诸葛亮让姜维起身坐好,又问道:“伯约来找我,可是为了日前商议洛阳守战之事?”

“正是,我怕迁延日久,贻误战机。我还是那句话,洛阳绝不可弃!只是坚守也须有计可依,魏军逼近,只设疑兵,非万全之策,怕是拖不了几日。瞒得过曹睿,也瞒不过刘晔等人,还请丞相速速定计。”姜维抱拳回答。

“伯约前来,应该不止如此,我料胸中已有对策。”诸葛亮微笑地看着姜维。

姜维略微一迟疑,突然跪倒在地,说道:“我思虑再三,只有有一计,可为上策!”

“何计?”

姜维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望着诸葛亮,“请丞相纳魏延之计,兵出轘辕关,直取许昌!”

“这......”

姜维知道诸葛亮有所顾忌,继续说道:“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我闻古之成大事者,无不置之死地而后生,历经艰险而成功。

如今我军危急,如果一味求稳,不仅毫无胜算,之前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次战争的胜负,看的就是三军的勇气和斗志!

请丞相以正兵迎战魏军,再辅以奇兵偷袭其后。魏军料不到我军敢出动出击,必定进退无措,我军则可反客为主,前后夹击敌军,大事可定!”

诸葛亮仍在犹豫,心知姜维其人,和魏延一样,有胆略,好奇谋,但好在姜维相比魏延,更稳重,日后可好好调教。不过此时此景,他二人英雄所见略同,而且平心而论,魏延所说,确是妙计。

只是西北尚未明朗,如果蒲津渡口失守,别说洛阳,整个西北都难以保住,实在是难以腾出手来全力应战。

姜维还想说什么,忽然营外一卫士欢喜地跑进营帐,大喊:“禀告丞相,霍弋、黄崇将军令人前来报捷,蒲津关渡口大胜!两位将军斩杀敌将,大败魏军!”

“天佑大汉啊!”诸葛亮高兴地坐起身来,心情大好,不觉病都好了大半。

“真是少年出英雄,我大汉后继有望了!传令有司上奏陛下,嘉奖霍弋、黄崇等有功将士。再令他们切勿轻敌,继续坚守,谨防魏军再犯!”

姜维乘机说道:“真是可喜可贺,如此丞相已无后顾之忧,可坚守洛阳迎战魏军请丞相纳魏延之计!”

诸葛亮一听又紧锁眉头,盯着姜维看了半天。

姜维继续进谏,”丞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事,值得冒险!“

诸葛亮突然目光坚毅地答道:“好,就依伯约之言!来人啊,速传魏延来见!”

片刻后,头戴枷锁,身着囚服的魏延出现在诸葛亮大帐内。

诸葛亮命人去掉枷锁,赐座和酒食于魏延,然后屏退左右。魏延坐下,并不言语,抱拳致谢。

诸葛亮笑着说:“魏将军,请。”

魏延望着眼前的酒食,镇定地笑道:“这是送行酒啊。”

“哪里话,不是送行酒,是交心酒,请。”诸葛亮笑着举杯一饮而尽。

“这是什么意思?”魏延不解。

诸葛亮摇扇叹息道:“文长啊,你我共同辅佐先帝,也有二十多年了。先帝驾崩,托你我重任,但十年来我们各忙其事,生分了许多,北伐之事难以齐心,才有今日之祸啊。”

“总而言之,是我输了,我魏延计不如人,只有一死!”魏延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诸葛亮闻言皱起了眉头:“你怎么能想到死呢?文长,你对我到底有何仇恨?”

魏延看了看诸葛亮,叹道:“其实我对你并无仇恨,相反我们志同道合,都力主北伐,兴复大汉。只是我反对你进军一味求稳,白白错过了许多大好时机。须知曹魏地广城多,兵马钱粮数倍于我,如果只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敢放手一搏,旷日持久,何日可得中原?曹魏耗的起,我们耗不起啊!想我军数次北伐,都徒劳无功。我感慨日月蹉跎,老将临至,而功业未建,壮志难酬,届时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先帝?”魏延说着说着竟不禁眼中有了泪水。

诸葛亮听完也感动地落泪,说道:“文长言之有理,但不是我不懂兵略,是我肩负大汉重任,不敢轻易冒险。

我也知兵法有云兵者诡道,须正奇相合。只是兵法还说过,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于用兵的人,首先需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再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敌人无可乘之机,我们防守以待;敌人有可乘之机,我们再出奇攻取。我屡次稳扎稳打,就是这个缘故。魏是大国,良将众多,与高手过招,彼此都在等待对方的过失,稍有不慎,满盘皆输。所以不是我不愿出奇制胜,而是实无良机。我军如此,虽难以速胜,却也不止于速败,只能徐徐进取,等候时机。”

魏延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诸葛亮继续说道:“所以说,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战前经历了周密的分析、比较、策划,认为占据了更多有利的条件,战则必胜,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部队总是思虑不周,认为有机可趁就先交战,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

昔日我不纳你子午谷之计,便是我通盘考虑后,觉得我军胜算不高,有覆灭之忧。只是你一直不信,此次又轻敌冒进,才有此败啊。

兵法云,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忿速可侮。为将者,如果不修身养性,耐不住性子,只知斗狠求险,则迟早为他人算计,昔日云长、翼德都因此短取败。希望文长经此一役,吸取教训,潜心研究致胜之道,继续扛起北伐的大旗!”

魏延听到诸葛亮有意赦免,羞愧难当,伏在地上长跪不起。

诸葛亮见状忙离座扶起魏延,笑着说:“我也有过错。我平生谨慎,不敢用险,而魏军也知我用兵,屡屡因此制我。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的确也因此错过了不少良机。

但是自从我在五丈原差点患病殒命,病好后更懂兵贵权变的道理。如果一味求稳不变,怕是会被魏军牢牢制住,失去先机,北伐大业怕是真的无望了。

所以数月来,我一改前行,诱仲达,夺洛阳,多用诡诈险计,竟也取得不小成功。由此可见,用兵之道,也不可因循守旧,适当冒险,也有裨益。”

诸葛亮故意顿了顿,话锋一转地说:“此次洛阳虽然危急,但绝不可弃。与魏军决战,是千载良机。只是就算我们想坚守,就怕援军未至而魏军突临,所以想拖延敌军坚守待援。至于如何拖缓敌军,我思来想去,只有一计甚妥.......

”诸葛亮说完闭口不言,微笑着看着魏延。

“敢问,何计?”魏延目不转睛地盯着诸葛亮,心中激动万分。

“兵出轘辕关,直取许昌!”诸葛亮一把握住魏延的手,说道:“正是你魏延魏将军之计!”

“啊.....”魏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自己日前还是阶下囚,生死难料,现在一跃可以戴罪立功,大展生平抱负了?

“文长勿惊,我非一时意气,而是已经深思熟虑。曹睿倾巢而出,又挟虎牢关大胜之威,料想我军胆寒必定收缩兵力防守,断断想不到我军敢主动出击,奇袭其后!

许昌兵力必不会多,但是王公贵族、将士家眷尽皆在此。如果能一战攻取,敌军必定大乱,可不战自溃。就算一时无法攻取,曹睿听闻许昌有事,必定裹足不前,派人打探消息以定进退。如此,我军反客为主,可占据更多有利形势。待大军集齐,文长再与我里外夹击,则魏国休矣!”

“只是......”诸葛亮忽然停下有所迟疑。

“丞相有何顾虑,但说无妨,我魏延万死不辞!”魏延抱拳严肃地说。

“只是此去轘辕关,山川险阻,道路险隘,又是深入敌境,无法接应兵马粮草,实在是九死一生。文长如果真要去,定要不辞辛劳,不惧生死,斗志坚定,才能全力一战!”诸葛亮故意相激。

魏延闻言哈哈大笑道:“丞相不要小看于我!我既然敢出其谋,就敢行其事。别说山川险阻,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万死不辞!至于兵马粮草......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我自会想办法让兵马钱粮充足,丞相不用担忧!”

“好!”诸葛亮欣慰地说道:“此中艰险,兵马不宜过多,多则易被察觉。今可领军一万六千,人衔枚,马裹蹄,昼伏夜行,悄然而出,再相机而动。我派吴班、廖化、张翼做你的副将,另派郭淮等人领雍凉精骑助你,郭淮文武双全,熟悉曹魏内情,又和曹魏仇深似海,凡事可多和他商量,切莫独断专行,再现虎牢之祸!”

诸葛亮拍着魏延的手,感慨地说:“文长,此战就拜托了!万事小心,一定要平安回来。你我二人还要携手,共助大汉!”

魏延跪在地上,满含泪水地说:“丞相天恩,我魏延没齿难忘,今生今世,绝不负丞相!如果不胜,甘受军法!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诸葛亮扶起魏延,两人对视良久,久久不能平静,纠缠了数年的将相疙瘩终于解开了。

第二天,诸葛亮召集众人议事,当即宣布命令,众人虽然大惊,但也佩服诸葛亮和魏延的胆略决心。

随同魏延一同出征的众将里面,郭淮等人得以去报仇,自然是感激涕零,磕头领命;

吴班官至蜀汉四方重将之一后将军,曾与魏延一起大破司马懿,再次搭档也是自认理所应当,因此兴高采烈地接受命令;

唯有广武将军廖化和振威将军张翼,听到命令却是满脸惊讶,他二人此时在蜀汉军中,并不显赫。不过,他二人虽然名望才具在蜀中并不突出,但也是身经百战的宿将。更重要是,二人皆出身当地名门望族,精通兵法谋略。这在老兵条子文盲盛行的蜀汉军中,显得难能可贵。

其中廖化世代为襄阳沔南的豪门世族,初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很快便展露头角,参与了关羽襄樊之战。关羽败亡后,廖化暂时投降东吴,后诈死,带着母亲昼夜西行,辗转千里回归蜀汉,忠心可昭日月。之后的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廖化也始终活跃在前线,以果烈著称。

而张翼更是大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世子孙,先任文职,后跟随赵云参与过汉中之战,之后便在益州各地担任过郡守,官职最高至庲降都督,可谓是文武双全。张翼为人刚正直爽,有胆略见识,且不惧权贵,常常直言觐见,因而颇受诸葛亮欣赏。

诸葛亮考虑到,偷袭许昌,生死难料,不仅需要胆魄,更需要智慧。因此要求将领不仅需要具备过人的勇气胆识,还需要出色的谋略和坚韧的品行。郭淮等人虽熟悉敌情,但毕竟是降将,魏延身边还需自己人担任副将参谋辅助,而廖化和张翼虽然都是从文臣做起,但转为武职之后,胆识谋略远超寻常武将。廖化果烈,执行命令坚决,张翼刚直,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二人正好互补,诸葛亮将二人招入魏延军中,以便辅助魏延。

不一会儿,廖化和张翼对视了一眼,二人自然明白丞相将如此重任派给二人意味着什么,于是目光坚定,重重地磕起头来。

命令颁布完之后,诸葛亮令人为东征将士举办酒宴送行。

酒席上,魏延举杯酒杯,看了一眼郭淮、廖化、张翼等人,微微点头,然后转身对着一万六千即将远征的将士大喊道:“除暴安汉,全赖诸君!望各位与我同生共死,勉力向前,不胜不归!”

“不胜不归!不胜不归!不胜不归!”三军响亮的口号响彻天际。

“出发!”

魏延的千古奇谋终于又翻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