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安奏报

洛阳丞相府

丞相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在明面之上,难道是什么秘密?

诸葛亮没有直接继续说下去,而是摇了摇手中的奏章,“这是益州刺史郭攸之所奏,你们知道,这份奏章,说得又是什么吗?”

众人这才想起,进门时的确看见了两份奏章。

奇怪,郭攸之说的,自然也是南中之事,那与马忠合在一起奏报即可,为何要单独奏报?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罢了,这份奏章的内容,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还是我来念吧。”

诸葛亮说罢便打开奏章,看了一眼众人,目露犹豫,最终还是读了起来:

“益州刺史臣郭攸之上表,建兴十五年九月,永安副军中郎将罗宪来报。吴骠骑将军步骘,借救援南中之名,率军三万,突袭永安!”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吴国,这是开战了?

他们竟敢公然撕毁盟约,攻打大汉?

虽然众人内心早就对东吴不满,但是却并未做好和吴国开战的准备。没想到,吴国居然抢先动手?

“啪”的一声,车骑将军吴班拍案而起,“反了天了!真是狗改不了吃屎,我早就知道不能信任这群吴狗,果然又想在背后捅刀子,无耻!”

吴班虽然说话粗鲁,但是话糙理不糙,作为参与过夷陵之战的老将,他向来十分痛恨并鄙视吴国行径。

同样和吴国有着深仇大恨的镇北将军廖化也站了出来,“吴狗竟敢背义!请丞相速发大军救援。我愿为先锋将军,与吴狗决死一战!”

廖化此时都记忆犹新,当时吴国便是趁关羽将军不备,偷袭了荆州。最终导致蜀汉失去了一战略要地,关羽将军含恨被害,而自己也被俘虏,忍辱负重才逃离了出来。

没料想,如今东吴居然故技重施,再次偷袭盟友。趁南中大乱,欲趁火打劫!一想到这,廖化便气得手指骨节作响。

“是啊,丞相,快发兵救援吧!永安是入川重镇,都督陈到又不在,可是危急啊。要是晚了被破了城,蜀中,又危险了!”中军师杨仪也一脸焦急。

哎,真是好事多磨。这才平定了南中叛乱,又遭受盟友背约。看来,进军河北的计划,又要推迟了。

诸葛亮瞧见众人模样,伸出羽扇示意安静,“大家都静一静,稍安勿躁......东吴攻我城池,确有其事,只不过,这救援.....倒是不必了。”

“为何?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永安此时只有数千守军,而吴军有三万之众,敌我悬殊啊!”镇西将军张翼忧虑地说道。

是啊,众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丞相为何认为不用救援?难道.....永安已经被攻破了??

诸葛亮没有理会众人的疑惑,径直继续念读起来:

"敌我悬殊,永安城中仅有守军三千,而川蜀各地皆为叛乱所累,无力救援。“

众人顿时紧张起来,完了,郭攸之派不出援军,这永安城,八成没了!

”幸赖!“诸葛亮故意加重了语气。

众人一听,纷纷安静下来,树起耳朵。这意思,是还有转机?

”副军中郎将罗宪,忠勇护国,屡破奸计。率领军民,众志成城,誓死抵抗。吴军昼夜猛攻一月而不能下,最终,黯然退兵!“

诸葛亮说完扭头看向一旁的邓艾,“士载,具体的经过,还是麻烦你说给大家听吧。”

“诺!”邓艾领命。

他转身深吸一口气,这次明显没有那么紧张,于是他一口气将罗宪识破吴军谎言、言辞拒绝突围、誓与城池共存亡的事迹都一一道出。

一阵寂静之后,大堂再次沸腾起来。

口直心快的吴班大笑,”干得漂亮啊!这回吴狗气死了!哈哈,他们果然除了偷袭,没别的本事。我们就算把城池放在那里,让他们啃,他们也啃不动呀!哈哈哈!“

镇西大将军姜维惊喜地问道,”这个罗宪,是什么人?区区一个中郎将,居然有如此智谋和胆魄,仅靠三千人,就抵挡了吴军三万大军,了不得呀!“

众人彼此相望,没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

尚书令蒋琬抚须笑道,”罗宪,字令则,荆州襄阳人。其父罗蒙,曾任广汉太守。罗宪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师从蜀中大儒谯周,谯周的门人称他为子贡。罗宪,如今不过二十岁,便能取得如此功绩,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为我大汉贺,又获得一栋梁之材!“

蒋琬执掌尚书台,兼有品评选拔官员的职责。罗宪年少成名,自然引起蒋琬的注意。他一手提拔罗宪入仕,并安排到永安军队进行历练。没想到,今日居然立此大功,颇令蒋琬感到欣慰。

众人听见蒋琬如此说,纷纷点头,异口同声地祝贺,“为大汉贺,又获栋梁之才!”

诸葛亮听了也欣慰地微微颔首,不错,大汉如今人才辈出,后起之秀也渐渐崭露头角,大汉的未来可期!

蒋琬接过话来,郑重地说道,“丞相,吴国为何突然袭击大汉,尚不清楚原因。但此事事关两国邦交,不可不慎重。即便吴军动手在先,我们也应该先遣使问责,而后出兵。到那时,我们便是出师有名,后发制人了!”

众人冷静下来,并没有因为蒋琬所言而扫兴,反而顿觉有理。

尚书令果然是顾全大局,思虑周全之人啊!

诸葛亮目光变得柔和起来,轻摇羽扇笑道,“大国之争,非寻常武斗,需慎之再慎。公琰之言,颇为得体,诸位应引以为鉴.....不过,我们也不用遣使问责了。”

诸葛亮再次拿起一旁的另外一封书信,微微一笑,“有意思的是,几乎在收到益州刺史奏章的同时,东吴也派人送来了书信。”

什么?众人大惊,东吴居然还有脸面来送信?

想说什么?是求和,还是不甘失败欲正式宣战?

诸葛亮看着众人渐渐愤怒的脸色,示意众人镇定,“这封信是吴国骠骑将军步骘所写,我给你们念一念。”

“大吴骠骑将军步骘,百拜献于汉国皇帝、丞相。

昔日,吾主大皇帝闻南中有难,贵国救援难至。遂,令吾起西陵大军,前往入川相助。行至永安,却为守将所阻。

吾以事急,好言相劝,不料竟受守军攻袭。如此背信弃义,令吾不知所以,不得已与之战。

自曹贼盗取神器,窃居中原,天下百姓苦之久矣。全赖汉吴联手,方有长安洛阳大捷,使亿兆生灵,免遭涂炭。

如今曹贼虽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贼占据河北,仍为天下之祸。汉吴两家,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夺取天下。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永安之战,吾但求自保,情非所愿。后闻叛乱已平,为示友好,吾遂主动撤兵,东归西陵,以续两国之谊。

望汉国能就此捐弃前嫌,永修盟好,勿再同室操戈,使曹贼得喘息之机,河北百姓断复兴之念。

万望!

步骘百叩拜上。”

步骘一番言论,直听得众人咋舌。

姜维冷笑道,”这个步骘,倒是好文采,居然能够如此颠倒黑白!东吴救援再先,我们偷袭在后。他再为了两国盟好,主动撤兵退让!听听,听听,我们变成了背信弃义,他们倒成了深明大义!世上竟然有如此荒唐之事,简直是无耻至极呀!“

”对对对,无耻,太无耻了!“吴班拍着桌子囔道,”我都听不下去了,明明是步骘想用救援之名,诱骗我军,他却说成是我们狼心狗肺,不分好歹。更离谱的是,他强攻一月不下,居然好意思说成是自己主动退兵?哎哟哟,这个步骘脸皮之厚,实在是我平生罕见呀!“

廖化也气愤地喊道,”他们这是奸计破灭,害怕我们报复,才故意来好言求和。可万一奸计真的得逞呢,那势必又是另外一副嘴脸了!我是彻底看清了他们,就是一群彻头彻尾的阴谋小人,绝不可信!“

镇东大将军郭淮低头沉思,”话虽如此,不过这也未必是坏事。起码能看出,吴军现在并不愿与我大汉正式开战,明面上仍希望维持盟约。其中缘由,必是他们的实力准备还不足。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眼下也不必过多关注东吴,而是可以继续集中到灭魏一事来。“

”对对对,说得太对了!“吴班大喜,连忙说道,”就是这个意思!我就说嘛,吴军没什么本事,只会偷袭。这偷袭不成,他们也就退缩了。这样一群江东鼠辈,不足为虑。我们还是灭魏要紧!“

众人见灭魏一事被再次提起,纷纷热情高涨,尤其是廖化、胡遵、杨秋等人最是激动。

”不错,江东鼠辈不足虑,还是快快灭魏吧!“

诸葛亮听见”江东鼠辈“四个字,无奈地摇了摇头。

上一个如此狂妄称呼之人,还是关羽,结果转眼间他就丢失了荆州,被俘遇害。

东吴,虽然行径令人不齿,但是国内贤才颇多,前有周瑜,后有鲁肃、吕蒙,如今的陆逊更是一等一的王佐之才,实在是不可小视啊!

看来,必须要敲醒一下众人了,可别被接连的大胜,冲昏了头脑。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清醒。

因为危机,往往就潜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