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君臣一心

商议完科举的事,李贤又听了其余朝臣们的奏报。

最后又说到了册封有功将士的事。

皇上欲重赏楚宁等有功将士,余天正却提议应该拿出部分封赏赈济老百姓,好些朝臣们听了都是随声附和。

在他们看来,朝廷对武将们的封赏太多了。

可这时康王却是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皇上,这些功劳都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建功不易,应当厚赏。”

果然,康王一开口,顿时便迎来了许多朝臣的附和。

李贤也是立即赞同了康王的提议。

议完奖赏,兵部尚书马常波突然站了出来:

“皇上,据北疆前线战报,武安侯派遣副统领马钰领军三千直奔土剌河,大败党项大军,生擒了李德明的大儿子,党项大军败退,如今李德明已率领残军逃往漠北,党项使臣不日将会带降书抵达京都。”

众人听闻,顿时欢喜雀跃,振奋不已。

可接着,只听马常波继续说道:“武安侯立此大功,臣谏言应立刻筹集军粮,令武安侯继续领兵,乘胜追击,将党项贼寇一举歼灭。”

“不可!”

马常波话音刚落下,便遭到了主和派余天正的反对:

“皇上,如今边境得保,是时候让将士们与百姓休养生息了。”

余天正的话刚一落下,朝堂上的气氛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支持继续征战的武将们与支持休养生息的文臣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一时间,朝堂上充满了激烈的争论声。

李贤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心中明白,这个决策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安危,也关乎着无数将士与百姓的命运。

他深深地沉思着,思绪在心中翻滚。

最终,李贤决定打破这个僵局。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朝臣们,开口说道:

“众位爱卿的提议都有道理,但国家的安宁与繁荣不能只靠武力。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国家更加富强。”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党项贼寇虽然战败,但依然有着一定的实力。我们需要在保持边境安全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商业和文化,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李贤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朝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明白,皇上的决策是明智的,既考虑到了国家的安危,也考虑到了百姓的福祉。

于是,朝堂上的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李贤又说道:“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周边番邦的友好关系,以避免被孤立。在这方面,武安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朕已经下旨让马钰驻军防守边境,确保党项贼寇不再侵犯,等到武安侯带着党项使臣抵达京都,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马常波听闻此言,心中一凛,明白李贤的意图。

皇上这是不想再打了,皇上也想要休养生息,现在的朝廷也拿不出钱来打仗了。

若是再乘胜追击,无疑将会消耗朝廷的财力,使朝廷陷入困境。

而如果此时与周边番邦建立友好关系,就可以避免四面受敌的局面,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皇上圣明!”

余天正立刻赞叹道。

杨廷和等人也明白皇上的决策是正确的,认为应该让将士们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减少户部的压力。

李贤的决定,得到了大多数朝臣们的支持。

“皇上圣明!”

马常波也只好点头同意,休养生息,这四个字让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

至此,北疆的战事也终于告一段落。

“众位爱卿!”

李贤再次开口说道:

“眼下朝廷的当务之急,便是推行各项革制,充实国库。一切都要以让唐国繁荣昌盛,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准则。”

说罢,李贤目光又扫过堂下,朗声说道:

“如今,休养生息也是朝廷当下所必须做的,要让那些在前线战斗的将士们看到,他们的努力并没有被辜负。”

朝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对于这位年轻皇上,他们当然明白,这些话里大多都是理想化的,不切实际的。

可这些话,又何尝不是他们初入朝廷时曾立下的豪言壮语呢!

李贤看着朝臣们的反应,心中感到十分满意。

他知道,只要君臣一心,唐国必将一步一步逐渐走向正轨。

接下来,望朝大会散去。

李贤又把康王、余天正、夏岩、杨廷和等各部堂官,召集到御书房继续商议新政推行的事。

因为牵连到军事方面的改革,所以楚宁也被召见入会议事。

李贤与朝臣们开始商议各项革制的具体细节,这对楚宁来说,也是一次深入学习的好机会。

农业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余天正提出了“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棉花等经济作物。

同时,由朝廷提供农具和技术支持,并减轻赋税负担,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商业方面,讨论了如何发展商业,比如建设市场,开放贸易,扩大商贾往来;

余天正又提出了“开放贸易”的政策,同时,开放海禁,允许唐国商人出海进行贸易活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余天正提出了“兴办教育”的政策,鼓励兴办教育,推广文学艺术,鼓励文人雅士创作;

军事方面,讨论了如何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等问题,余天正又提出了“加强军队建设”的政策,同时,着重茶马政的施行,加强边防建设,防止外敌入侵。

在讨论过程中,各部堂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断有新的想法涌现。

这算是楚宁第一次参加帝国最高层会议,别说,还真学到不少。

尤其是关于各种政策的制定,自己在这方面真就像是个小学生。

尤其是余天正,此人能做到左相,还真不是熬资历熬出来的,这人是真的有实力。

所有的政策制定基本都是由他亲力亲为,制定出来的。

李贤估计也和楚宁差不多,基本都是听的份,不过他作为一国之君,这些事也只有全权交给左相去办。

经过整整一天的讨论,不断进行总结和归纳。

最终,经过各部堂官群策群力,一项项新政策逐渐清晰起来。

让人意外的是,今日康王基本都是沉默,便也是等于默认了余天正的新政,朝臣们也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和睦,这让李贤心情异常愉悦。

然而,这样君臣一心的和睦,却让李贤心里隐隐感到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