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染血的洛阳(七)

嘭!

曹操一脚踢翻面前的几案,对着手下文武咆哮:“我麾下贤士数百,良将千员,却没人能给我一个合理的方案吗?要你们何用!”

下首的文武们默无作声,默默承受着来自曹操的怒火。

这不能怪曹操发这么大脾气,春汛来袭,平阴城已经没了,眼瞅着河水就要到洛阳了。曹操真的救人也不是,不救人也不是。

平阴能剩下来的百姓总共也就数千,犯不上为此大动干戈。况且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现在洛阳的伤寒还没解决,再放灾民进来必然雪上加霜。

可不救的话名声也就完了,要是这些人跑到其他地方一宣扬,很影响他未来的治理。

其实应对眼下的局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弃平阴,直接将那些灾民灭口。曹操不清楚这一点吗?他当然清楚。可这种话他不能说出口,必须有个以后能背锅的人。

问题是能想到灭口的人同样明白这种话不能轻易说,现在局势不明,哪方势力能最终问鼎还不清楚,遗臭万年不是不可能。

曹操有点想念程昱,程昱就没有道德方面的顾忌,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优先。

可现在程昱不在,无奈之下,曹操只能将目光定格在荀谌身上。

荀谌见状一阵头大,这种事是能随便说的吗?说出去荀家积累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不过看到曹操那副神色,不说些什么肯定是不行的。于是荀谌想了想说道:“主公,我们可以在城西北设营,我们以粮草不足为由,不放他们入城即可。”

这可不是一个好计策,一旦实施,对于百姓来说不过是多活两天少活两天的问题。但这个计策能解决曹操的问题,洛阳没有粮食,难民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就近的谷城县和河南县,到时候曹操的问题就成了刘辩的问题。

壁虎断尾,壮士断腕。

曹操解决不了天下人的问题,至少目前解决不了。该下狠手的时候下狠手他还是清楚的。

“谁来负责此事?”曹操目光如炬,希望有个冤大头站出来牺牲自己。

可这个冤大头依旧没人愿意当,不是没人愿意为曹操效死,关键是办了这件事以后,活着还不如去死。

曹操也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关键时刻也只能拿自己兄弟来挡枪了。

他的目光移向了夏侯惇,夏侯惇可是和曹操从小一起光屁股玩儿到大的,自然明白大哥是什么意思,只得准备起身应下此事。

可就在这时候,陈群忽然说道:“主公,满朝文武皆应为大汉子民出力,为何一定要主公您麾下属官前去?”

陈群的话一说完,不少人脸上都变了颜色。陈群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这种耗费名声的事就交给那些只吃饭不干活的朝廷官员就好,没必要脏了自己的手。

很多人都知道这么做对曹操有利,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弊端。陈群的做法已经不是上官委任难题这么简单了,而是实打实的政治倾轧。

不想脏了自己的手,就将脏活交给其他派系,他曹操想干什么?洛阳没有皇帝了,就轮到他曹操说了算吗?

其实洛阳就是曹操说了算,可很多人都看不起曹操,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的身份原因。要是曹操不叫曹操,而是叫夏侯操,那看得起他的人就多了。

第二则是曹操的志向。他一心想要匡扶汉室,这就给了那些人一个错觉,他们认为曹操是可以凭借家室和背景欺压的,曹操会在他们制定的规则中和他们博弈,曹操也会遵守这个规则。

长久的官宦生涯让在洛阳为官的很多人自命高人一等,他们这些高雅的文人不屑于和粗鄙的武夫为伍。

可惜他们不知道曹操不是粗鄙的武夫,他更喜欢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服从者。

“长文觉得何人可当此任?”曹操垂下了眼帘,他不想让手下人看到自己的野心。

陈群是什么人,马上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主公,您觉得王子服如何?”

曹操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个好人选,王子服可以说是他的心头大患了。

王子服这个人和他差不多,都是心系大汉的人。但不提王子服三天两头提议另立新皇这件事,单单他的身份就很让人头疼。

说起来王子服的起点可不低,甚至和王弋一样,初登场就是秩比两千石的北军五校尉之一越骑校尉。后来因为功勋升了官,做到了大汉的偏将军。由于不认同刘辩的合法性,便留在了洛阳。

大汉的偏将军和三国时的阿猫阿狗可不一样,当时一个杂号将军都能领兵数万,何况是偏将军。

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武将,却和那些文人士大夫们关系极好,明里暗里针对曹操。如果能借这个机会将他的名声搞臭,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但是有一点曹操非常担忧,王子服是个武将,如果他组织起难民反抗自己,那就更麻烦了。

于是他问道:“若王子服煽动难民叛乱将如何?”

“主公,这不是正好吗?”陈群低笑道:“既然王子服煽动难民叛乱,那城中必有内应……”

曹操了然,陈群的计策完完全全就是一场政治倾轧和肃反行动,难民只是个借口,处理掉那些不服从自己的人才是陈群真正想要做的。

“既然如此,传我手令……”

“不可!”

曹操还未说完就被人打断,只听那人说道:“王子服如今并非将军,大将军令名不正言不顺,还是从那里下旨比较好。”.

说话的是桥瑁,那里则是皇宫。

曹操闻言心中一沉,假传圣旨会对以后行事非常方便,很多事都能直接绕过黄宛那几个三公。可一旦开了这个头,他曹孟德可就是和董卓成为一路人了……

“王必,此事你去做。”曹操点了自己麾下最信任的人之一。

“喏。”王必起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他对曹操是绝对的忠诚,根本不关心曹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只关心曹操让他做什么。

难民之事算是有了一个应对方法,接下来曹操便对于春耕之后的战略进行了部署。

有一个人是曹操麾下重谋,此间却一言不发,这个人就是陈宫。

他全程眼神就没离开过陈群,双目中逸散着杀机!

陈宫和陈群都姓陈,但他和陈群的出身可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出身寒门,少时又喜欢结交名士,对官场抱有着美好的幻想。

不像陈群,陈群一家官运就没断过,皇帝都追在屁股后面求他们家做官。所以陈群早早就看穿了官场的本质,与人为善不会又任何好结果,得来的只有破家灭族。

不能说是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是理想主义,一个是现实学派。这就导致了陈宫很看不上陈群的做法,他认为王子服这样的忠贞之士不应该成为被利用的筹码。

当然他没有怪曹操,而是将陈群归入了奸佞小人这一类,日后必是大患。

不得不说陈宫猜的没错,陈群虽然不是奸佞小人,但确实是个大患。

他这么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帮助曹操解决麻烦。二是想办法将曹操孤立起来,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打破旧有的官僚体制,制定一个全新的考核制度。

想要做到这一点仅凭他一个人是不行的,他需要一个强力的帮手,而曹操就是那个强力的帮手。一旦他的构思能够实现,世家将完全为曹操所用,那时曹操就会拥有用不完的人才。

是的,此时陈群就在为他那九品官人制做铺垫了。没人知道陈群这么做到底是为了私心还是公义,或许他真的已经对现如今的官场失望透顶,想要选拔一些德行高尚的人来。但他一个人琢磨出来的东西终究漏洞多多,想要钻空子的人同样多多。

会议持续了一阵便结束了,陈群脑海中盘算着自己的计划,也没注意到陈宫的眼神,上了马车自顾自回署衙理事去了。

路过市列时马车忽然停下,陈群有些疑惑,探头出来看了一眼,发现前面排起了长队,不知在做些什么。

他唤来车夫问道:“前方发生合事?”

“回少爷,前方有人施粥,百姓争相领取。”车夫是陈家老人,称呼也随了陈家的称呼。

陈群略一思索便走下马车,来到施粥地点,发现果然是蔡琰正名人给百姓分发。

这个蔡琰也是有趣,粥棚前两日搭起来,每日向自己领两石米粮,既不多要也不少要,每天发完就走。

“蔡家小姐,可需要我派些士卒来维护秩序?”陈群走上前询问要不要忙帮。

蔡琰行了一礼淡淡的回道:“无需陈尚书操心,我放完这些便走。可是阻碍了道路?尚书稍等,我这就命人让百姓让开。”

说着,蔡琰看了一眼身边的庄行。

庄行会意,大声说道:“老少爷们儿,且听我说!都靠边站,别耽误了陈尚书的行程!我家小姐能在此施粥,多亏陈尚书相助,大家谢谢陈尚书啊!”

“不可!”陈群赶紧喝止庄行。

然而百姓哪管那些,有些性子耿直的当街就给陈群跪了,大声说道:“多谢陈尚书活命之恩!”

“放肆!”蔡琰也低喝一声,骂道:“狗才安敢多事!还不谢罪!”

庄行先是双眼茫然,接着直挺挺给陈群跪下,抡圆了给自己两个大耳光,一边说道:“小的有口无心,得罪了尚书,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算了,算了。”

陈群打了个哈哈便往车上走,难得他真的想帮个忙,结果却碰到这么晦气的事。

望着陈群车驾离去,蔡琰低声说道:“起来吧,你可是真行啊,说跪就跪。”

“哼。”庄行冷哼一声,臊眉耷眼的走到蔡琰身边,嘴里却说道:“我给他跪了,他就得付出代价。这一跪他不杀个千八百人都不行。”

庄行的计策确实十分歹毒,陈群刚刚代表了官府,庄行让百姓跪拜陈群似乎一点问题也没有。但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官府在大疫当前之际并没有开仓放粮。

也就是说蔡琰是凭借关系从官府要来粮食发放给他们这些百姓的。或许现在这些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可当他们反应过来之后就不会感谢官府了,那些跪过的百姓更是心中觉得吃亏,心里怨气会出奇的重。

这也是为什么陈群匆匆离去的原因,他不会和一个下人计较,但也不能接受百姓的跪拜。

当然,想让他们聚众闹事光凭这点儿怨气是不够的,不过没关系,蔡琰还有另一个王牌,她带来的第四个人——令狐威。

仅凭这个名字就能让人想到此人必是出身高贵,威武高大之辈。

其实不然,这家伙和太原令狐家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一点武功都不会,他就是个骗子。

令狐威的真实姓名已经无从考证了,或许连他自己都已经忘记。不过他之所以能加入明镜司,就是因为他的骗术很高明。

令狐威身材匀称、相貌俊朗,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他是为数不多敢用世家大族名头唬人的角色。而且他唬的相当成功,学到了满腹经学不说,还在冀州得了个风流才子的名头。不少世家小姐都仰慕于他,而他却从未倾心于任何一个。

也活该令狐威倒霉,他在邺城行骗居然骗到了王芷的头上,想凭借王芷在王弋手下谋个官职,为以后创立属于自己的世家做准备。

王芷哪是那么好糊弄的?差点就阉了这货。好在令狐威有个绝技被蔡琰看中,收下来当了个手下。

令狐威的绝技是书法,他没有自己的流派,却擅长所有的流派,临摹仿写手到擒来,就连字体神韵都能入木三分。

他被蔡琰派出去寻找一个人的笔迹并加以模仿,这个人不是什么大人物,名字叫做李巡,是个宦官,还是个已经死了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