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我寻思

就在思考着何去何从之时,刃牙又有了新的发现。

有一部分被‘标记’的水分子,居然在失去他的操控后无端的失踪了。

“嗯?这是怎么回事儿?我的辣么多水呢?”

刃牙对此感到疑惑,因为这一过程中没有上厕所、也没有大量排汗,他并不认为消失的水分子全部被排出了体外。

“可能,氢和氧因为一些体内发生的反应而分开了?”

到这里,‘精神力’软件的更不上,又一次显现出了弊端。

之前‘制造水分子时,为了追求分子量的最大化,放弃了对其基础构成单位的‘标记’。

也就是说,这些水分子所包含的氧原子、氢原子,并不在意识的‘观测’范围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得再次将‘标记’下沉到原子级。

步骤么,先抹除意识海中水分子与现实中水分子的链接;

再通过解散大部分意识海水分子,来解放原先它们所占用的那部分精神力‘内存’;

随后,又将这部分‘内存’转用于标记剩余水分子的内部结构上。

可以更加形象点的去描述这一过程。

假如意识海最多能标记12个单位,那之前他就只标记了12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又包含了3個原子单位,如果要将这部分原子也纳入‘观测’范围,那标记单位就需要从12个水分子变成:3个水分子+内部的9个原子=12个新单位。

当然,正式巫医的意识海,事实上所能标记的单位总数远不止这么点....

进行了类似上述过程的‘视角转移’后,再次链接到体内的水分子已经减少了绝大部分。

接下来,刃牙停止了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全力的对‘标的’进行着‘观测’。

‘视角下沉’的效果相当明显,这一次的‘观测’并没有止步于水分子的消失。

通过对氢、氧的定位,他发现先前的猜测起码对了一部分。

一部分氧原子确确实实的从体内消失、一部分氧原子像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

还有一部分氧、与绝大部分的氢,却是以其他方式继续留存在了体内。

将这些变化,结合着身体在宏观层面的运行一齐观察后,他明白了‘真正消失’的那部分氧去了何处。

其消失的规律,往往能和自身的呼吸对的上号,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CO2。

由于观测仅限于‘标的’自身,‘看’不到其所连接的是什么、又形成了什么,只知道氧结合了某个物质后,被‘识别系统’自动排除于‘构成’之外,从而连带着‘标记氧’一起消失。

因而,CO2这个结论也只是猜测而已。

‘观测’的结果,并不止于此。

可能是因为标的足够密集,极其幸运的有几个被标记的氢氧于分解后迎来了聚首,并又一次形成了全新的水分子。

“分解水又合成水?这绝不是什么脱了裤子放屁....中间必然发生了什么。”

为了更进一步的观察,刃牙先解放了全部标的,并于短时间内再次新‘制造’了一批。

这批新的‘标记’,其范围从之前的覆盖整个手部表皮,压缩至了只有一个指甲盖儿大小(巨魔的指甲盖,其实也不小了)。

进行这一步时,他其实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自己所冥想的水分子虽然不多,但也绝对称不上少,他不知道这么小的一块儿皮肤,到底能不能提供足够多的水分子供他链接。

结果么....居然绰绰有余。

这让他在开心之余又有点忐忑,身体所拥有分子的数量级可能要比他想象的还要恐怖.....

观察在继续,‘水化水’的现象,在标的被集中后出现的越发频繁。

由此,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判断:这确实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一步分,而不是什么偶然现象。

为了增加变量,刃牙控制着一部分水分子、分解后的自发游离原子、被他主动‘断桥’的‘人造’游离原子,再次尝试着重复了最初进行的震荡。

变化出现了,但与预想的完全不同....

他发现随着震荡的频繁,那一部分皮肤居然散发出了带着些微热量的幽幽紫光。

“嗯?这是怎么回事儿?”

刃牙感到诧异、以及相当程度的兴奋。

‘光’和‘热’在他的认知当中,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如果能利用好现在正发生的现象,自身‘能级’增长的问题,可能就有了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被标记的氢氧原子明显更活泼了,体现为与其它单位的结合、分解速率上升....‘水分解’、‘合成水’现象更是尤为频繁起来。”

“那这两种现象,是不是就有可能为身体产生能量的必要途径?”

“让我想想....分子的形成中,电子的‘桥梁’作用应该至关重要。所以,是电子出现了什么变化吗?....还需要把观测的‘视角’再下沉一级,将电子也纳入进来。”

如此想着,刃牙再次开始了操作。

将电子纳入‘标记’的范畴,意味着每个水分子都要多投入10个单位的‘观测’,这显然是个庞大的工程。

本以为只要以标记水分子的数量严重缩水为代价,就可以将电子也收入了‘视野’当中,但他失败了。

连续几次的尝试当中,刃牙发现‘意识海标记连接法’出现了瓶颈。

在最开始‘建模’的阶段,他就没有办法去建立起一个:分子到原子、再到原子核兼顾电子的完整结构。

至于原因么,从‘极大’到‘极小’组成结构,对‘思维’的负担太大,在‘搭建’分子的同时,无法将注意力兼顾于原子的内部结构。

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对分子结构的维持,专注于原子级别的建模。

重复之前的步骤,试验再次开始。

然而,新的问题再次出现。

这一回,是意识海中所模拟的电子,在点对点链接了现实中的电子后,其运动轨迹从观测中消失,明明确实存在,但就是无法去定位。

“啊....这又是为什么啊!”

气急败坏了一会儿,意识到这样不是个办法,开始寻求解决之道....

在对脑海中不多的物理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常识,进行了一番搜肠刮肚式的回忆后,还真被他想到了解决办法。

“黑夜中,老鼠的足迹会留在洒落的面粉上,那能不能在电子的‘脚下’也撒上‘面粉’呢?”

打着这样的主意,他不再谋求去直接‘看’到电子,而是在意识海中、电子理应存在的地方均匀的铺上一层魔力;

利用魔力与意识海‘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特性,将之设定为‘只单方面被电子干涉、而不会影响到电子的运动’。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后,终于,电子仿佛黑夜中偷食的硕鼠,留下了清晰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