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梁尉住在中营营房中,信陵君要往拜访,也叫上了司莽。
在营房深处,信陵君依礼拜见了大梁尉。梁尉公子代大梁尉迎出房门,大梁尉躺在地上,身下铺着厚厚的秸秆,室内光线昏暗,看不清面庞,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
信陵君大致介绍了这两天作战的大致情况。大梁尉以微弱的声音道:“已闻之于犬子,不及君上详耳。秦人犯二日而无功,稍触辄退,是其力不足也。吾全力而攻,必能破之。”
信陵君两天时间,从未想到这一层,把眼光投向梁尉公子和司莽,这两人都面无表情,对大梁尉的话充耳不闻,对信陵君询问的目光视而不见。信陵君不知所措,只得含糊答道:“大梁尉见识独高,受教良多。愿大梁尉善养贵躯,早晚教训。”
大梁尉道:“臣不能为君上驱驰,反劳君上下顾,死罪死罪!”
信陵君道:“今正有事相请于大梁尉。诸公子赞画帐下,虽大梁尉病卧,而能令其稍与指正否?”
大梁尉道:“微君之言,吾已忘怀。残病之身,贲事若此!臣病不堪,此心已乱。诸公子愿君调教之。”
信陵君道:“孤何敢。孤有疑,欲就教于大梁尉。奈病若此!斯人而有其疾矣!”
大梁尉道:“今战事正急,臣残病之躯,不敢累君上。小儿无知无识,愿君上看顾。”
信陵君只得告辞退出,梁尉公子送出室外。信陵君道:“两日不见,何大梁尉病重至此?仲岳先生事急难脱,少时请先生为大梁尉请安。”
梁尉公子道:“家父之疾,忧劳为重。见秦人在外,韩人在侧,大梁城内亦有不可言说者,君上统大军在此,事当何了?”
信陵君道:“大梁尉可有良策退敌?”
梁尉公子道:“若有良策,自当先报君上,臣何能知!”
从大梁尉处出来,信陵君让司莽派人把随大梁尉而来的诸公子,以及芒氏二公子一起叫到营司府来。司莽派人去了。三人先回营司府暂息。信陵君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大梁尉所言i当行否?”
司莽道:“战之道,攻守而已,虚实而已。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今臣乃一营司,三军之情不知,可谓不知己;所遣斥侯所探不过三数里,未见秦人之状,可谓不知彼。不知己不知彼,焉敢言战守之道!”
信陵君听出了司莽的话外之音:大梁尉身在室中,但凭三言两语的介绍提的建议,可谓不知己不知彼,实不值得拿出来讨论。他又看向张辄,张辄答道:“臣观大梁尉,声音虽微,而中气深厚,非大病之人也。或可用之。”
信陵君道:“若大梁尉得为所用,孤求之不得。奈何得用?”
张辄道:“梁尉公子似有所指,可曲折咨之,以得其情。”
信陵君道:“托之仲岳先生,其事必成!”
言谈之间,诸公子陆续而至。三人遂停下这一话题,转向见礼寒喧。
诸公
。子就在营房中居住,所以来得很快。张辄一一引至席中:四名魏公子居左,芒氏二兄弟在右,自己和司莽列于芒氏下首。诸公子到齐后,信陵君道:“秦人来犯,孤失于请教,公子勿罪!”
诸公子一齐道:“臣岂敢。恐扰君上戎机,不敢往拜。”
信陵君道:“昨与秦人大战一场,秦人胆寒,今但窥阵而去,故得暇隙与诸君子相会。”众人共称魏王之德。信陵君让张辄简要介绍了这两日的战事经过,由司莽补充。然后道:“本欲诸公子赞画于大梁尉,高坐安偃而论道焉。奈战事紧急,多需援手,愿诸公子相助,可得也乎?”
诸公子齐拜道:“谨奉君命,勿敢辞也!”
信陵君看了看张辄,道:“大梁尉劳病。张先生总司军务,但有事务,皆由先生代达。”
诸公子又拜道:“喏!”复又转身对张辄一拜。张辄回礼,随道:“诸公子皆一方英才,见识卓然,不可置之行伍,愿备咨询。”
诸公子道:“喏!”
张辄道:“芒氏兄弟,出卿相之门,愿以相诸君。”
诸公子皆道:“喏!”
张辄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愿以辰公子为首!”
芒辰拜道:“臣何德,敢为此!”
信陵君道:“辰公子少年老成,先生所见不凡,愿公子勿辞!”
芒辰复拜道:“承君上谬赞,愿以身事诸公子!”转身对诸公子一拜。诸公子回礼道:“谨从无违!”
信陵君道:“诸公子盍各言其志,及与战之策。”
张辄道:“幼者先而长者后可也。其先自言氏名、出身。”
诸公子再也推脱不过,即由左席最末位的首先发言道:“臣魏氏喆,父乃魏相家宰。臣素习数术,若充委史,必使无误。”
信陵君道:“公子家学,必能展所长。”
其次则道:“臣魏氏高,父乃魏司马相。宴宾客,愿为割,必能使方正均平。”
信陵君道:“今有山川沟壑,而筑壕垒,公子能为均平乎?”
魏高想了想,道:“但得其形,谅无害也。”
信陵君道:“若见功,则与吾军利益非轻,可为大功。”
第三个人道:“臣梁氏不谷,太宰庶子也。臣兄弟蕃,而能亲其间。但有问聘,臣为使,必不辱命。”其他三人闻言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信陵君道:“何笑也?”
魏高道:“臣等忆及太宰诸子,其势蕃盛,故失笑。”
信陵君道:“孤亦有闻太宰多内宠,其后蕃盛。不谷赐梁氏,独立家门,可知太宰重望。”
首席的公子应道:“不谷孝于诸母,亲于兄弟,虽百数,一一知之而无乱。”
信陵君道:“是必大有利于社稷也。敢请教公子!”
首席的公子答道:“臣魏氏民,父乃校尉。臣幼习骑射,愿侍君上左右,身死君前。”
信陵君道:“壮哉民也!”
来到右席,芒辰道:“臣芒氏辰,父乃魏卿。虽多随父征,而荒疏难明。但有所命,
。不敢辞!”
信陵君赞许地点点头,没有评论。
芒亥道:“臣芒氏亥,父乃魏卿。臣以善思不如死力,故愿就其难者。但有差遣,必效死力!”
信陵君击节叹道:“得诸英才相助,幸何如之。张先生知人善任,必能各展所长。”
张辄道:“臣司军务,营务总由仲岳先生职司。待与先生议定,旦日必有所请。”
闲话几句,信陵君忽然对司莽道:“吾观校场有贯革之鹄,久不习射,身手疲赖,愿借营司之地,为一射之礼可乎?”
司莽道:“此军射之场,非射礼之堂也。”
信陵君道:“诸公子以为如何?”.caso.
魏民十分踊跃,道:“但得其射可也,何必庙堂!”
信陵君道:“此言合理。但不知何处有弓箭?”由于武卒所携带的都是弩箭,信陵君故有此问。
张辄道:“臣观城中武库,亦为弩也。敢请诸华阳尉?”
司莽道:“臣之后宅有弓衣,然未开视,或有其弓矢。”起身带众人往后室而去。
所谓后室,不过只隔了一个小廊。在西侧一间小室中,几案上放着一只牛皮制成的弓衣,上面落满尘土,似久无人打理。掸去尘土,解开缚绳,果然有一只完整的弓,在里面也找到了牛筋制成的弦,和五支箭矢。信陵君敲了敲弓身,木音清脆,十分满意。扣上弦,拉了拉,弓力不强,但还能用。信陵君把弓交给其他的公子,道:“且试其手。”几位公子拉了拉,有费力的,有嫌轻的,各各不同。
信陵君道:“眼见只此一弓,愿射者为之,不愿者观之,可乎?”
司莽道:“臣愿为获。”
信陵君道:“校场之中,司为东道,何以获为,请为司射。”
张辄道:“箭只五支,难敷其用。但人一射可也。依序为获。”
诸公子道:“先生之言是也。”
在座连芒氏兄弟共六位公子,加上信陵君、张辄和司莽,共九人,每次射箭只有五人可射,其余四人则可轮流报靶(获)。
经过一番推让,第一轮是信陵君和四位贵族公子为射,司莽自谦位次最低,还是跑去报靶。
众人来到校场前,在平时士卒习射的场地前立下。箭靶不是装饰着各种猛兽的鹄的,只是简单的一块牛皮,以麻线栓在木桩上。
当众人来到校场时,那些在校场上闲坐散步的武卒看见了。开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见他们持弓握箭,哪里不知道是要习射,一个个感兴趣地围过来。司莽禁止他们靠前,只在平时观箭的两旁立定。自己则走到获者的掩体(一块一人高的木板)后面,举起了旗帜。
基于地位,首射自然是信陵君。这些武卒平时自然认得这位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公子。见他要射箭,一人人心里暗动,场上一片激动之气。
信陵君气定神闲,略一搭箭,拉满弓,只一瞄,箭即出手,“夺”地一声,钉在牛皮上。场上立时传来一阵喝彩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