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再探启封

经过近十天的努力,后军完成了给全军挖掘地穴的任务,获得晋鄙大夫的犒劳,得尽饱一餐。信陵君也与有荣焉。

信陵君在这十天里,认真演习了所有训练科目,还参加了一次大型合练,自己感觉良好。

这些天,秦人没有再来,反而从华阳撤了一些回启封。大家猜测,可能是和议中包括了华阳的内容。这似乎也提示,秦魏之间惟一的分歧就在于战争赔偿了:要不要给秦十座城?

吕伯在大梁的工作也很有成效,郑地的粮食源源运到华阳。带动郑地周围的粮价也上升到五十钱一石,而郑地的粮食报价上升到石百钱。

吕伯回来问信陵君这个价格要不要买。信陵君问以前的粮价是多少,买了多少。吕伯回答说,前十天的粮食都是以石五十钱购买的,总共花了二百五十万钱,家老说,大梁已经见底了,必须要从信陵调钱粮。信陵君咬咬牙,决定再买十天的粮食。吕伯建议,由他直接去信陵筹办,比转手公子府的家老要方便一些。信陵君也同意了。为了让信陵能够配合吕伯的工作,信陵君还派了两名门客陪同前往。

其间,有人建议主动出击,攻打,至少搔扰一下秦军。信陵君让门客们讨论,多数意见认为,魏秦正在和谈,现在秦军已经减轻了对华阳的压力,由于不掌握和谈的进程,主动出击可能给和谈带来变数。晋鄙大夫也持同样的观点。

须贾大夫在郑的待遇也得到改善。自从被韩王殿见后,须贾大夫与韩臣们的会面显得顺畅很多。只过了三天,他就与韩相平会面了。韩平很认真地和他讨论了韩国出兵援救的问题,包括后勤保障,以及战后补偿。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援军在韩地的粮食自己准备,进入魏国境内后,粮食由魏国承担;秦军撤退后,魏与韩五城作为补偿。又过了两天,须贾大夫又会见了韩将暴鸢,详细讨论了进军的线路,以及从何时、何地起算进入了魏境。讨论援军内容之详细、细节之具体,让须贾甚至怀疑,魏还有没有必要与秦继续和谈。

须贾将谈判内容分别报告了大梁和华阳,大家都对须贾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表示肯定,让他继续谈判,直到韩派出增援,打退秦军。

太宰府的魏明果然派了一百人的小队来清理粪便,带着十来辆手推独轮车和一百多个木桶。方法很简单,在指定地点挖个浅坑,半埋上木桶,让士兵们把屎尿都屙在桶里面。已经堆积的粪便舀到车上,推到周围乡里出售。这些人好像是专业运粪的,下手十分利落,销售网络也很健全,不到五天,就把过去堆积的屎尿清理干净了。剩下的时间就是把桶里每天的屎尿倒到车里,运走。他们本来要在营地外面找个地方,自己升火做饭,晋鄙大夫不放心,把他们分配到各营,免费食宿。

郭先生的侦察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他的四至图和陈四的详图都在一天天向远处拓展,已经接近启封外围。郭先生说,很多次,他们都与秦人斥侯相遇。启封的斥侯放出来很远,差不多二三十里,似乎很戒备。

天气已经冷得让信陵君半夜睡不着了。小奴和盖聂挤在一个席上相互取暖,信陵君把自己的衾被让给他们,毕竟快到冬天了,他们还只有两件单衣。四公子送的御寒衣物他就放在堂上,每当冻得睡不着时,他就想着把衾被等物拿来用,但经过一番天人交战,终于克制住了自己冲动。要成为吴起那样的一代名将,自己虽不能做到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囊赢粮,与士卒分劳苦。但与诸门客总不能差别太大吧,那些先生们也不是都有衾被的!

当他于迷糊中被震天的鼓声惊醒时,感觉到自己终于熬出来了……

门外凛冽的寒风顺着衣裳上所有的缝隙灌进来,领口、袖口、衣襟……下裳简直就是不设防。院子里已经有了不少门客的身影,各自运动着。信陵君一出现,就有一两个门客凑过来,不几句就问到战事何时结束,这天实在冷了,再打下去不用秦人杀,冻也冻死了。信陵君无法回答,只得微笑着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想尽快结束战事,自己也冷得够呛啊!

早餐喝了一大碗热乎的粥以后,身子才算暖和过来,有了点活力。郭先生过来说,今天要进启封界了,自己准备亲自去一趟。一来,近距离观察启封秦军的机会不多;二来,万一有什么事也好临机处置。

信陵君问道:“先生与谁者同行?”

郭先生道:“今日入启封,非同寻常,臣意百人皆出,各得其道。”

信陵君道:“前者依次而行,才十余人,今者百人皆出,奈何?”

郭先生道:“启封,乃秦之重地,关系所在,设防必严。若依次而行,必为其所觉,后则难为也。故当乘其不备,速入速出。所探之处不必多,其要在速也。”

信陵君道:“先生神变,难测其机。”

言谈间,张辄突然插话道:“臣亦欲往启封,与郭先生同行可乎?”

郭先生道:“臣与陈四兄同行,籍为父子,已演多日。与张先生何所行也?”

张辄想了想,道:“宁无得家臣乎!”

郭先生道:“乡里野人,何得有家臣!张先生欲何所观?”

张辄道:“但欲观秦卒之状也。”

郭先生道:“臣有一路,从水路而上下,先生欲观秦营,可以行之。水路之上,多一人并无大碍。惟不得近岸,只顺水而行。”

张辄道:“幸得先生教训!”

郭先生把张辄引到两名门客跟前,道:“张先生欲观秦营,汝等可作一路。于途之事,尽由蔺先生主之,张先生勿得自由。”

蔺先生赶紧对张先生行礼道:“得与先生同行,幸何如之!”

张辄也十分客气道:“愿聆教训,必不敢违!”

蔺先生拿出华阳四至图,指点道:“吾等今日,从华阳向南至郑郊而东,至尉氏。乃买舟而上,道鸿沟,至大梁。于途地貌形物,一一志之于心,乃谱于图也。”

张辄道:“其道里几何?”

蔺先生道:“从华阳至梁,当二百里,道尉氏而往,复二百里,是必四百里也。”

张辄道:“一日而至乎?”

蔺先生道:“一日何能至也。于途逆旅食宿,当二日或三日也。”

张辄这才知道,这一趟没有那么简单。

蔺先生道:“是出也,先为短褐,至郑郊变服行贾;至尉氏,变服楚商。”张辄只得一一应喏。

蔺先生和同行的范先生很耐心地为张辄进行了全身换装,打好包袱,背好钱,出发时,已经日出三竿。

三人穿过军营,潜行上了大道,往郑而去,好像是三个闲散的农夫,要到邻乡访客。没人时走到一起,相互交流一下所得,有人了就相互离开,装着不认识。这条道早先已经探测过了,所以没有特别的任务,只快步走向郑地。

到了郑郊,三人找到陈氏车行,乘没人的时候进去,出示了节符。掌柜的急忙引到里面,换上长衫,套了辆牛车,沿着大道,往东而去。三人分别观察周围的景致,一一记在心里。遇到在聚落的地方,还停下来,买水买草料,与乡里闲谈,了解这里的情况。一直走到天都黑了,才看到高大的尉氏县城。

尉氏是魏的边邑,有高大坚固的城池,日常驻卒一千五百人。秦人占领了启封后,并没有继续攻打尉氏,只向尉氏所属的乡里收购粮食及其他用品。尉氏令不敢出城,更不敢管,只紧闭城门,严加防守。尉氏乡里,故郑的势力强大,平时就难以调服,秦人一勾引,立即要粮给粮,要物给物,只顾自己生意合适就行。

尉氏城外也有陈氏车行。三人将车驶进车行,有保人出来迎进去,掌柜的安排好房间,蔺先生故意用楚谈对掌柜的道:“旦日欲庸舟上大梁,其可得乎?”掌柜的满口答应,道:“必无失也。”三人进入房间。掌柜的很贴心地问道:“先生需灯盏否,但一钱一盏。”

蔺先生道:“可也。所用灯盏,旦日共折。晚餐何办?”

掌柜的道:“厨下有粟有蔬,若需盐梅酱醯,可以自取,旦日共折。若需酒肉,隔街有肆,或有未尽酒肉,亦未可知。”

蔺先生道:“既如此,吾等自炊,勿庸烦劳。”

于是张辄自往厨下炊粥,蔺、范二先生就着小灯核对着各自看到的形貌。少时粥成,张辄盛出,请二先生就餐。三人吃得盆干碗净,各自歇息。

客舍里的草垫得很厚,衾也尚软。三人在华阳冻了好几天睡不着,现在暖暖和和的,不一会儿就进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