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凿通河东

移民一直持续到夏至前后才终于结束。早来的移民还能赶上种上一茬作物,迟来的就什么粮食也种不上了。这些壮丁们只能继续修路,给自己,也给全家挣点粮食,不用全挖野菜。于是修路大军又渐渐扩大,慢慢恢复到近万人。而这时,随着第一批栽种的粮食收获,粮食供应紧张得到一定缓解。

人手增加后,修路的进度又恢复原状:道路在大半个月后修通了猗氏,那个著名的商人猗顿起家的地方。关于猗顿的故事,张禄在游学时接触过,他接受了范蠡的指点,在猗氏以畜牧起家,逐渐把业务扩展到盐业和玉石业,最终富甲一方。张禄想在猗氏重现猗顿的辉煌,在道路接近猗氏时,就开始打听猗顿的后人。但结果令他十分失望,这里的居民都是从关中移民过来的秦民,几乎没有这里的土著。这些秦人顽强地在一片荒原中开垦出一小块田亩,种上了粮食,每天与疯长的野草战斗,保护自己的收成。

张禄给皮绾写了一封信,道:“猗氏已通,可移牧于彼,草甚丰美!”皮绾接信后,立即把三县几乎所有牧民都给移到猗氏来了。筑路大军也再次停下给移民修建房舍。这一次不是简易的草棚,而是在猗氏县统一安排下的聚邑。——河边三县只把农户组织起来,牧户仍然是散居的,因为河边没有大片的草场,只能零星地放牧,而且牲畜不多。

牧户到了猗氏后,广阔的草场令人心旷神怡,那些牲畜几乎不够放养的。张禄让各县把牧民和牲畜都集中到这里来。

和农户是自耕农不同,牧民不是“自牧民”,他们算官府的工人,他们的粮食由官府供应。张禄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和猗氏令商讨对牧民的粮食供应。猗氏农户严重不足,显然,要他们承担牧民的粮食供应是不可能的。但养牛和养羊对粮食的主要意义不言而喻。猗氏令是个粗人,和他进行经济核算是不可能的;但猗氏令有一个好处,对上级的指示坚决执行。张禄经过核算,向猗氏令提出了一个指令性计划:猗氏每饲养羊或牛一头,每年与粮一石;上缴羊毛一石,与粮一石;牛被农户租用耕种一次,与粮一石;如果羊和牛死了,皮和肉可以按价折粮。

张禄虽然对猗氏增加了粮食补贴,但猗氏令并不满意,因为境内都是牧民,他难以组织起一支军队。张禄称赞了他的补充,在牲畜的种类上加上马!这下猗氏令满意了。

当道路经过解县时,张禄终于对盐商们出手了,宣布盐池全部由官府接管。盐商们哀声一片,更有人暗中进行暴力抵抗。张禄将抵抗的盐商上下几十人全部于涑水河边斩首,鲜血染红了河水!同时,张禄宣布盐商可以参与官盐的经营,按流程分成晒盐、制盐、销售和运输等几个部分,每个盐商只能参与其中的一个流程。制盐的工具、运输的牲畜同样由官府提供。每个流程根据劳动成果,获取相应的粮?。

在规定了相应的制度、办法后,张禄继续修路。这以前,张禄从安邑沿中条山修了一条路至盐池,再通往吴城、茅津。现在,沿着涑水河再修到一条道路到安邑:解县到安邑之间有两条道路相连,从而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

进入安邑之后,此前由皮氏派来的工匠已经修好了几个窑炉,正在试着恢复陶、铁、铜等器的生产。木工也修好了几处房舍。安邑令想要让张禄让民工修复城池,张禄拒绝了,他认为安邑的城池修复,不能使用有爵位的民工,要等到河东秩序恢复后,用刑徒来完成。

道路继续向前伸延,终于在修通猗氏之后一个月,把道路修建到涑水谷口。而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在解县,为镇压盐商的反抗,让筑路大军停留了半个月。

张禄把留在后方负责处理移民和经济工作的皮绾请到这里,和他商量要不要,以及从哪个方向向曲沃修路。

现在正值酷暑盛夏,山谷里繁花似锦,除了有少数农户耕种外,几乎没有人从这里行走,道路掩没于荒草丛中,不像以前,道路虽然不平坦,但践踏出来的道路痕迹和走向一目了然。而这里,必须从荒草丛中开出一条道来,而且不知道道路将通向何方。

在荒原上,惟一能指示道路的路标还是那条涑水河。张禄和皮绾经过一番合计,决定先沿着涑水河把路修起来再说。山谷里的土不像外面那般松脆,由于植物的缘故,变得十分密实。在这里修路几乎等同于开荒。

把各县还保留着的铁锸都找出来,运往谷口。众人像开沟起垄一样,把草地给翻过来。取土也变得十分困难,最后他们发现,与其就地开挖取土,还不如从谷外取土省力。

根据工况的变化,指挥部及时调整了人工分配,专门组织了一支担土运土的队伍,修路的进度自然慢下来。大约修了半个月,张禄发现了一道宽阔的谷口,有一条小溪从谷中流出,注入涑水。从谷口的痕迹来看,这里行人还比较多,似乎是一边比较重要的通路。张禄派人守在谷口,遇到行人只问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出谷口是什么地方。来往的行旅往往成群结队,组成上百人的队伍集体行动,突然见山谷中出现大批士卒,皆惊诧不已。

只用了几天时间,张禄他们就明白,自己已经找到了轵道的入口!

确认了这一消息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撼。心心念念的轵道,竟然就在眼前。张禄突然想起此前有行人从轵道出来的事,他赶紧派人回安邑,寻找那次进入了轵道的行人。这些行人早已经返回咸阳。张禄立即修书,报告了自己的发现,并请咸阳寻找年初从安邑返回的行人和跟随魏军进入轵道的行人。

十多天后,咸阳终于把那些行人都找到了,并再次派往安邑。张禄等人在安邑与他们相见。这些行人上次到安邑时,安邑还十分破败,这次来,虽然谈不上有多么好,但竟繁荣了许多,特别是道路的修筑,立时就提高了安邑的品位。

张禄与他们相见后,张禄请他们回忆轵道的方位。于是众行人就带着张禄等人沿着涑水而上,果然进入了那个有小溪流出的山谷。然后,一群行人还指给张禄等人,沿此道而行,可至唐、翼、绛等地。

确认了轵道的位置以及这片谷地的战略重要性,张禄等人送走了行人,个个震惊不已。大家都觉得从这里挖到了宝!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针对这一谷地的建筑方案就形成了。曲沃自然是出击的第一阵地。但在安邑还很虚弱时,有必要在这片谷地里建立一个支援阵地,一方面为下一步行动积聚粮草,一方面也为安邑提供一道掩护。

这时,道路已经修到晋侯墓地下的山谷中。张禄接见了守墓的故晋人,表示自己只是修路路过,并无他意。同时祭扫了晋国国君的墓地,特别是晋文公的墓地。

几天后,道路终于修到曲沃,这意味着整个河东的筑路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曲沃令为张禄一行准备了盛大宴会,所有民工也都有一鼎肉羹和一碟盐梅。

张禄让曲沃令、尉转移到山后的谷地中,把民工中的一半都安排在这片山谷内。他要求曲沃令一定要隐蔽发展,不要轻易露出有大批人员移居的迹象,以避遭人所忌,为人所攻。待一切准备完毕后,将发出雷霆一击。曲沃令虽然不知道张禄他们的具体部署,但知道自己将会在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心情十分激动。

曲沃丞留在山外曲沃,管理城市的日常事务。曲沃令和曲沃尉都退到山后谷内,安排移民。这里水草丰茂,宜耕宜农,此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开垦了土地,但不是生产的重心。现在,曲沃要把生产重心从山前转到山后。

被安排移民曲沃的民工沿着大道把自己的家眷陆续搬过来。曲沃令则丈量土地,划定聚邑,编组乡里。由于秦法在这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官与民大家都十分熟悉,很快就上了轨道。

曲沃的魏人虽然也已经退走,但曲沃由于地处各国交界地,还是有不少人移居过来,山外城池周围也十分繁荣。现在已经过了耕种时节,正好可以用来开荒。曲沃令在皮绾的提示下,让这些移民的家属在山后放牧,供应他们粮食,让他们渡过这段开荒的时节。

一万七八千人,有三千多人最终要回上郡。由于工程已了,张禄让公大夫带着他们回去。但公大夫先回了一趟上郡,回来说,上郡的灾情虽然有所缓解,但粮食在过去几个月中消耗过多,府库基本空了。如果让这三千人回去,也只能忍饥挨饿,请河东再给他们找些事干,过了年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