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魏王

茅城外这一仗,秦军以五万之师,击溃了赵军四万余人,斩首二万余级,其余赵军逃入山谷。由于前路泥泞,秦军只追击了三五里就停止了追击,听任赵军逃走。

借击溃赵军之威,茅城守军弃城逃跑,被秦军抓住,攻入城中,守军不战而溃,被杀死甚多。随后,秦军大张旗鼓南下袭击宁城,宁城守军不敢固守,主动开城投降。

以茅、宁两城为基地,秦军又打下了若干周围的小城邑,仍然没有发现援军跟上来,就放火焚烧了城池,继续北上攻打共和凡两城。

与茅、宁只是两座历史悠久的城邑不同,共、凡是两个周的诸侯国,其中共国还是公爵,共公曾经是著名的“共和”时代的主角之一。公和时代被公认是中国有纪年历史的开始!

高等级的诸侯国意味着更大的城池和更坚固的防御。不过由于年久失修,曾经坚固的城池,也难以阻挡秦军的进攻。在连续进攻了三天后,凡城被攻陷。再过了三天,共城也被攻取。两座城池毫无意外地遭到血腥的屠城!

下一个目标是卫国过去的国都沫,现在叫朝歌。被秦军一路攻城拔寨所摄,朝歌的守军主动开城。

从雍城、山阳到朝歌,秦军一中攻伐的这些区域其实都属于魏国的土地。不过在河内这个地方,归属哪个诸侯国并不重要,真正当权的其实是本地的城主,以及那些长期在此居住的大家族;对诸侯国的归属,只是简单地表现为每年向哪里纳贡,以及纳多少贡。无论三晋哪个国家,都是借助于城主之手统治这里。他们也许会派几个官员过来,但那些既无文才双无武略的官员能起什么作用?被大族们当神位供起来而已。甚至那些懦弱的官员上任后,先要去拜当地的大族,取得他们的支持!

秦军一路攻伐过来,那些魏国的官员自然不会有什么守土之责,早就逃之夭夭,守城的都是当地的大族。原本他们设想,守上几天,找个中间人说合说合,献上些粮草、钱财,事情也就过去了。至于为什么要先守上几天呢?主要是为了讨价还价方便,守得越坚决,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越大,晋贡的东西就可以越少。这也是从过去的经验中得来的。

但秦军的表现完全超出了过去的经验。秦军似乎并不冲着贡品去,他们是真的来攻城夺地的!而且他们不惧怕伤亡,敢于冲到城门下烧城!烧城门并不容易,打着火把的人在冲到城门下前,几乎有大半要倒在半路上。但这支部队对此毫不在乎,他们甚至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冲向城门。

而且这支部队的箭矢也出奇地多,好像比守军还要多。攻城前漫天的箭雨就是守城军士的恶梦。由于有箭雨的掩护,烧城的伤亡也小了很多——几乎没有人敢冒着那样的箭雨往城外射箭。

还没有来得及找到中间人说和,城池就被攻破了。屠城中,那些大族自然首先被屠,无数大族子弟被杀绝,大家族的势力几乎被清扫。在城内留守的这几天,他们毫不避嫌地就住在各家各户中,留下的妇孺就是他们的僮妾;临走前,还要一把火把城楼烧光。

由于城防被焚,精壮男丁被屠,这些城池就成了待宰的羔羊。秦军走后,盗贼会蜂拥而至,把城里再次劫掠一番。

逃走的官吏不需要跑多远,过了黄河就是魏国地界。河内诸城失守的消息由驿卒飞报到大梁。

去年初,信陵君窃走兵符,调动大军救援赵国,震惊了诸侯。诸侯都在看,魏国要怎么处理这样的内乱:处罚信陵君于道义不利,不处罚信陵君于王权不利。但信陵君找到了一条折中的道路,他住在邯郸不回国,但派将军新垣衍把魏军给带回来了。而魏王也展现了大智慧,接受了赵王的劝和,于秋收后,把信陵的赋税一毫不少给信陵君送过去!至于信陵君的门客,只要愿意去邯郸,一律不加阻拦。

前半年,由于邯郸财政形势紧张,信陵君还养不起许多门客。下半年,邯郸的经济逐渐恢复,去邯郸的门客也渐渐多起来。等到魏王决定把信陵的赋税如常运往邯郸交给信陵君时,那些门客们纷纷自告奋勇,愿意押船前往邯郸。

没有了信陵君及其门客,魏王也开始放开手脚。他与楚国秘密达成了合纵的盟约。秋收后,魏王即令魏军集结荥口,准备一旦楚国在南阳动手,就立即出兵过河,扫荡整个河内。但由于楚、韩两国联手攻击南阳的计划失败,魏王也不敢轻易过河。数万大军就在荥口驻扎了快两个月。结果现在,不仅没有机会过河攻掠河内,反而让秦军十万人过了河,把南阳还剩下的一些小城都给清理了。

魏王还记得,二十年前,秦军突然占领启封,那时自己还还未能掌握朝政,在一帮大臣的怂恿下,把魏国在河内南阳几乎全部城池都交出去了。然后,韩国在南阳的主要城池也被秦军攻取,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要是现在……魏王想想心里就痛!现在能怎么办?自然是以实力地位与秦军谈判:有种你来攻我的大梁!攻不下来,那就赶紧滚!就像邯郸那样,秦军在邯郸城外呆了一年,不也灰溜溜地走了吗!他有自信,秦军要想攻击大梁,一年时间准定攻不下来,而且还会有重大损失!

那一年最大的失误就是让无忌去接管芒卯的部队,结果相当多的武卒军官和无忌拉上关系,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被动。当时如果让芒卯再坚持一下下……

华阳之战就是让芒卯率军打的,结果打成那个样子!好像还不如无忌。

但无论如何,不应该让无忌出头露面。他一出头,准能吸引到一帮人为他办事,把我甩在一边!哼!从那时起就长了记性,什么将军、相国,什么职位都不给他,就让他当王弟。这样他还不消停,偷了兵符带着兵去邯郸!

但是你没想到吧,其实兵符是我让你偷的!不然我会把兵符放在卧室里面,还专门找如姬来宠幸?……那个小贱人!

我已经发兵去救援邯郸了,我让他们停在荡阴的,我就是让你偷走我的兵符,让你在魏国呆不下去……没想到你还顺便把那个晋鄙给灭了。你们在朝廷上一唱一和,以为我不知道?我早就知道!但我不说破。现在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魏王思路奔放,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想到这里,他脸上不禁露出了微笑。

自从信陵君离开后,魏王脸上就经常有了微笑,人也好像换了个人,变得勇毅果断起来。

陪侍在旁边的龙阳君看到这抹微笑,知道魏王心里又想起智驱信陵君的得意事,心里暗叹一声。

二十年来,魏王信守了他对龙阳君的承诺,没有再找别的男宠,但最近几年也没有再和年已四旬的龙阳君同床共枕。龙阳君依然每天陪侍在他身旁,甚至可以跟他进入后宫。自魏王开始专宠女人后,龙阳君也在后宫有了些相好,魏王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暗暗记下这些相好,不再宠幸;心里还想着万一哪个怀上了,就把她赐给龙阳君。

魏王从朝廷回到正殿,脱去朝服,换上便装,然后指着案上的一大堆文牍道:“复得与君同劳矣!”

龙阳君也熟练地在案前坐下,早有侍从奉上清酒,两人饮了,就在这案边批起公文来。龙阳君念,魏王口述指令,再由侍从记录下来,交给各官司办理。

忙到午后,才算把这些文书批完。龙阳君道:“信陵君已退,王可命魏相理政事,以分王劳!”

魏王道:“寡人亲理朝政二十载,不假他人。固不愿无忌之当政也,亦不愿归于他人,惟愿与君共之!君休辞劳苦!”

龙阳君道:“臣何敢!”

魏王道:“十万大军,聚于荥口,已经二月,其当散之,复应战之,愿君一决!”

龙阳君道:“十万大军,但荷十日之糇,今已二月,公帑养之,日尽粮万石,仓为之空!不如令其入洛阳,就粮于他国。”

魏王道:“吾与楚约,彼入南阳,吾入河内。奈何入洛阳?”

龙阳君道:“魏奉天子之召,入洛伐秦。今诸侯之军集于洛阳,正当入洛也。”

魏王道:“韩王初战不利,讫未出兵。赵人亦不出。吾出大军入洛阳,宁勿为人笑乎?”

龙阳君道:“洛阳兵少,彷徨未得其计。若魏军至,彼必奉以为主,则事济矣!”

魏王道:“依吾所见,既无隙以伐河内,不若归兵于农,以备春耕。”

龙阳君道:“非也。王征民以战,民集而王不战,王将复征民耶?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王命战而不战,是戏也。昔幽王以烽火戏诸侯,国破家亡,可不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