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二个疗程开始
“我的事,不用你管。”
瞧这别扭的家伙,还恼了呢。
甩了袖子便走,赵芸笙看着他的背影,无奈极了。
这人,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她又没做错什么,做什么对她发火?
赵芸笙招来了小厮,嘱咐道。
“去查查那位段喜福大夫,看看他最近是什么情况。”
小厮应了一声,麻利的跟了上去,
赵芸笙提着药箱再次登上了韩府的门,韩府上下对她都非常恭敬,包括当时瞧她不上的韩老太太,如今也大改变了态度,对赵芸笙虽算不上多尊重,但总也不似先前那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样子了,只是端着长辈的架子罢了。
不过韩家人的态度如何,她并不在意,只是径直随着小厮去了韩应崇德院子。
此时,他正坐在院中梨花树下晒着太阳,膝上盖了厚厚毛毯,瘦弱白皙的少年多少有了些生气,不似月余之前那般,像一具即将作古的活死人。
“在看什么?”
他看着手中的书本看的入神,连赵芸笙来了都没发觉,直到她出了声,才发现她。
“山河图?呵…你好好配合治疗,总有一天你可以仗行万里,踏遍河山。”
这话若是放在之前,韩应崇是不信的,但是现在,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有劳赵姑娘了。”
“今日我带来了龙须草,我已经将药材交给旺福了,等他将药汤泡好,你今日先泡上半个时辰,已是极限,不能再久了,若中途支撑不住,不要逞强,记得及时出来。”
赵芸笙嘱咐着,忽然一只虎斑小狸猫从高处跳了下来,一点儿也不怕人的“喵喵”叫着,还在韩应崇德脚边蹭了蹭,韩应崇笑着在它的脑袋上揉了揉,阳光下,他显得那般温柔和煦。
这样的一个少年,却被病痛折磨多年。
上次听高霜说,董静姝不肯出手救他,是因为董家出事,他写了首悼诗,连陛下都没追究的事,她却揪着不放。
活活叫他遭了这么多年的罪,拿她的血,只需一滴,便够了,他早该似寻常儿郎一般,游街走马,闲时摘花,兴时作诗。
韩应崇从一旁小几上拿了一只小鱼干喂给了猫儿。
“这是我请的猫奴,从一小点大养成这般,已有三岁了,我唤它虎球,很是黏人,你也可以摸摸。”
赵芸笙刚伸出手,那虎球便如临大敌一般,整个毛都炸了起来,能看不能摸。
韩应崇一愣,继而无奈的笑了,赵芸笙倒是无所谓的耸了耸肩。
大概是她身上的血腥味太重,有灵性的小动物都不喜靠近她吧。
不多时,旺福将药浴准备好了,赵芸笙检查了一下,确定温度,药材等都没问题,才将龙须草放了进去,道。
“此草药十分难得,我也是险些丢了命才在虎口下夺来的,方能下床便记着来了,也是担心这龙须草久离土囊,活不多久,否则我定要再休养几日。”
赵芸笙也没将事实夸大,但也不想要藏着掖着,将自己做的那些事都掩下,旁人又不知道她的功劳。她在乎的倒也不是功劳,而是…银子。
只有让他们知道这药材十分难得,才好谈价格不是吗?
韩应崇面露懊恼之色,万分抱歉。
“都怨我,其实赵姑娘您不必为我如此…与你的婚事,我已经让母亲去退亲了,但…”
“我知道,韩夫人是希望你身体稳定之后再谈退婚一事,我能理解。”
赵芸笙点了点头,道。
“旺福,伺候你家少爷泡药浴,最好能泡够半个时辰,但不必强求,实在不行就起来,他现在身子弱,经不住猛烈药性。”
她叮嘱再三,便去外头等着了。
等他将身上经络泡开,血液加速流动,毛孔大开之时,再佐以她的金针扎穴之法,第二阶段的疗程便算开始了。
而这个疗程为其十天,如无意外,他的咳疾便能大有好转。
待她做完这一切时,天色已经透黑,她身体本就未痊愈,如今又大耗费体力,扶着韩应崇躺下时,她的手都止不住的颤抖。
“感觉如何?”
“气血翻涌,很累…”
韩应崇只觉得眼皮有千斤重,好想好好的睡一觉。
赵芸笙点了点头,将一枚安神香放入他床头的香炉里。
“好好睡一觉吧,明日按时喝药,有什么情况及时派人去回春堂找我。”
韩应崇点了点头,还想说些“辛苦赵姑娘”之类的话,但他张了张口,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便睡去了。
赵芸笙打开房门时,韩夫人柳氏已经老夫人房里的一个嬷嬷早就守了半日,见她出来,不免焦急询问。
赵芸笙伸手端过旺福手里捧着的茶,喝了一口才道。
“一切都很顺利,韩公子到底年轻,恢复的快,此后按时服药,我每三日便来施针一次,相信不出半月便会大有好转。”
有了她的这番话,柳氏大大的松了口气,难掩激动,眼角噙了热泪,对着赵芸笙竟要拜谢下去。
“多谢赵姑娘,救我小儿一命…当年,若非他与董家那位同时落水…也不至于病重至此。”
事情太久远了,赵芸笙已经记不太清,经过这一提,倒有些模糊印象。
好像确实是儿时与兄长们调皮耍完,有一个瘦弱小娃儿被作恶的贵家公子推落了水,那小公子仗着家世好,蛮横的很。
她最见不惯这种欺善怕恶的事,当即便脱下披风跳入湖水中去捞了人。
将人捞起之后又狠狠压着那小公子胖揍了一顿,为此她还受了母亲责罚,在雪夜里跪了两个时辰呢。
噢…原来被她救起来的,就是韩家的三小公子啊。
那个欺负人的臭小子是谁呢?记不清了…
微微一笑,她扶起柳氏。
“不敢受夫人如此大礼,只要夫人记得答应我的事便好。”
“我明日便上赵相府的门,商量退亲一事,姑娘放心,必如你愿。”
说罢,柳氏一抬手,身后丫鬟立即便捧了托盘来,那托盘上盖着红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