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寻找作者

会议室的谈话也是到此结束,张晨也是打车回家,毕竟后续还有一部下小说需要更新,但不是那百万字的小说。

回想刚才的谈话,徐强作为报社的老板,然还算是不错,对自己也是比较大方,但是对于报社的投资,也是真够小气的。

但是张晨也替这个徐强觉得心疼,张晨是一张嘴说是换印刷机器,要知道,这印刷机器都是进口货,别说是新的了,一个旧的机器,几十万也不一定能买到。

但是张晨又想回来,这徐强也是想拴住自己,同时还想等自己下一步小说写出来后。

看看质量如何,如果质量好,那就继续合作,但是如果不好,肯定也会让自己走人。

虽然给了不少的报酬,但是,张晨自己也知道,相比与第一部小说给报社带来的巨大利润。

给自己的报酬就是个零头而已,但是一旦自己后面的小说给了报社。

运作好的话,没赚还真的能转型成一个不错的小说品牌报社。

但是,徐强应该不会答应自己的条件,因为这样自己就能牵制住了报社,徐强也能想到,所以不会同意的。

张晨回到家里,父母还在店里忙活着,妹妹张雅还没有放学回来。

躺在沙发上琢磨一会报社的事情,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张晨被一阵欢呼声给吵醒,睁眼一看,是妹妹放学回来了。

此时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双手还不断的摇晃着自己胳膊。

“哥,哥,你知道么,你的小说在我们学校可受欢迎了,好多同学和老师都争相看呢。”

“哦?是吗,这么火爆啊,你知道有多少同学买报纸了么?”

张晨随即问道。

张晨一听妹妹的话,正好也可以做一个调研,看看自己在学校能卖出多少报纸。

“应该是五张报纸,因为之前有人买了大家一起看,但是后来抢坏了,还有一张是被沾了水,看不清了,结果就买了五张报纸。”

张晨一听,几百上千个学生的学校,竟然就买了五张报纸,也是够多了。

“哥,我说的是我们一个班级,不是一个年纪,也不是一个学校,你是不是误会了?”

妹妹张雅似乎看出了张晨的无奈,赶忙解释说道。

“那其他班级和年级呢,他们买了多少?”

张晨一听,也是有些激动,马上追问道。

“每个班级差不多吧,都是几张报纸传着看。”

张雅也是噘着嘴说道。

张晨也是听明白了,这些学生只是针对小说,对于报纸上其他的东西一概不看。

买的人不多,这些学生也是将报纸当成书刊来看了,其实也挺好,毕竟说明自己的小说在学生群里面还是很受欢迎的。

当然,如果报纸的质量对销售量也产生一定关系的胡啊,那么一个班级只买一张报纸,也不是不可能的。

“你不会……将后面的情节告诉你们同学了吧?”

张晨眯着眼睛看向张雅问道。

“拜托,大哥,我没那么傻好么?”

张雅也是服了自己这个哥哥了。

……

“咚咚咚……”

敲门声传来,查良镛正坐在明报总部的办公大楼里,独立的办公室。

自从封笔后,查良镛基本上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报社中,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此时,面前的办公桌上面,已经堆积了一摞子的文件需要查看。

“进来!”

王宝推开门,走进了办公室,然后随意的坐在了查良镛面前的椅上。

进来的王宝不是别人,是明报的一个股东,也算是公司的一个元老之一。

起初,就是王宝和查良镛两个人创立的明报,工作上是合作关系,私下俩也是比较要好的朋友。

但是,查良镛此时是公司,也就是明报的老板,王宝也就比较随意。

“你找我,是有什么事情么?”

查良镛见王宝进来后,似乎有些疲惫的样子,于是关心的问道。

“能有什么事,你需要的东西,给你找到了。”

王宝随口说道。

说完,从随身带着的包里,一掏出一叠文件,递给了查良镛。

“这么快?”

查良镛也是有些吃惊,然后结果文件,开始翻看起来。

片刻后,查良镛边看边点头,露出惊奇的表情。

“怎么样?”

王宝见查良镛半天没有说话,凑上前问道。

“这个就是?你确定这个作者就是广深本地的学生么?”

查良镛有些好奇的问道。

“确定啊,我已经连续看了好多期了,也私下里找到那个小报社,都已经了解透,没问题。”

“而且,跟你说吧,我还是花了大价钱,才搞到的这些资料,所以,你不用质疑。”

王宝胸有成竹的说道。

“哈哈,你这不算是窃取机密文件吧,到时候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啊?”

查良镛笑着说道。

“哎呀,你就放心吧,出了问题我来负责,再说了,很多信息都已经是公开的了,只是我给串联起来了而已,这个作者张晨,他的妹妹也在广深上学。”

“现在,学校里的学生也都在看,都不是什么秘密了。”

王宝也是无所谓的说道。

“好,这个作者的身份信息应该已经确定了,那就好。”

查良镛放下手中的资料,点着头说道。

此时的明报,股份最大的就是查良镛,也算是公司的掌舵人,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给报社指引着战略方向。

剩下的一些事情,也都交给了王宝和其他人去做。

大那是,半个月前的一次股东会议上,其中一个股东手中拿着一份报纸。

开始这个股东的话并没有引起注意,只是一个小报刊而已,和明报几乎不发生任何冲突。

但是,当说到这个小报刊,只是因为一部连载的小说,销售量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直接连着翻了好几倍。

这可是在报刊杂志圈里,很少见的事情。

股东们这个时候,才对这个小报刊来了兴趣。

会议后,查良镛也是越琢磨越有点意思,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