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西直门外一只乌鸦低空掠过,到一处古玩店的窗户上落定了脚。古玩店此时已经打烊,店小二肩头披着一块汗巾,打盹着就睡着了;一位老师傅在摇着扇子,一看落在窗户上的乌鸦,脸色就一下子沉了:“我让你围绕紫禁城一圈,看看是否有我找的东西,你就早早地飞回来了?”
此刻,乌鸦的嘴里衔着一颗珠子,珠子落在老师傅的掌心;老师傅脸色就更加难看了,白了乌鸦一眼:“你拿着间隔珠回来做什么,我是让你去找它。”
乌鸦似乎也听懂了老师傅的话,扑腾了一下翅膀。
“什么,你害怕剑阁阁楼上的野猫?”说着,将那颗间隔珠子,用力往乌鸦身上一扔,珠子就在乌鸦的羽毛间隙之间掠过,“你又不是真的鸟儿,你害怕那野猫,做什么?如果不是因为东北起了战事,我从八卦图上看见一股杀伐之气从山海关传入北平,再传入这紫禁城;想必我怕是一辈子都找不到它一丝的痕迹。”
老师傅继续说:“我找了他千年,没想到,这千年的时光里,他就在跟我做邻居?”说着,他的嘴角泛起一抹微笑,牙却咬地很紧,“都说大隐隐于市;如果,我们不在他剑灵重现之时,将它掌握住,怕是千秋过后,都无法再掌握这千古神剑了。”
说着,他仿佛是对乌鸦说的:“你再去,找到它的确切位置,将你身上的一片翎羽覆盖于它的真身之上;让它再次处于混沌中;那他就无法接受来自东北的杀伐之气,也就无法成行。而我逮着个机会,将它从这紫禁城里拿出来。”他这么一说,乌鸦仿佛不是一只寻常的鸟,它身上的羽毛混沌般沿着它的主体流动,如乌云般,萦绕在它的躯壳之上。
听完老师傅的嘱托,乌鸦再次朝着紫禁城的方向飞去;跟夜色融为一体。
确实,诚如古玩店的老师傅所言,乌鸦能看见的东西非比寻常,虽然它的眼球里的世界并不如平人的多姿多彩,然而,它却能看见一股气从东北传入这偌大的紫禁城,这股力量就在剑阁的地方落住。这股力量,仿佛一道气流形成的虹桥那般,在东北和北平之间构建了一道空中的桥梁,里面暗自有某种力量的涌动;乌鸦从这股力量中嗅到了令它兴奋的血腥的味道。
夜里的紫禁城很安静,偶尔的猫的啼叫;此刻,一位男子正在剑阁的阶梯上坐着,他的膝下匍匐着一个黑猫,猫长得油光水滑的小样;最触目还是它那双眼睛。
夜色如水,男子一下一下地抚摸着猫咪的皮毛:“这千里里,我都是靠着你的眼睛来分辨昼夜的。都说,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说着,他的目光从旁边那堆旧报纸上掠过,“这世上原来真的过了沧海桑田了。”
“喵——”不知是因为抚摸的力度太温柔了,还是为了回应男子的话,猫咪假寐着眼睛眯着缝隙,回应着男子的话;男子笑了笑,那笑意在夜色中很明亮:“我知道,你的瞳孔眯成缝隙的时候,就是阳光最烈的时候。”
此刻,剑阁的楼顶之上,突然来了一团乌云;男子仰望天空一下,今夜的天色,明明很晴朗,月色很好。对于这团突出起来的乌云,男子的眉头皱了一下。
乌云就围绕在剑阁附近的几栋建筑物上;突然一只乌鸦从乌云中冲了出来;那原来炸剑阁上歇着的几只猫咪顿时炸毛了,身子团缩起来,对着乌鸦呲着牙,在夜色中,猫咪闪着绿光的眼睛还有它们那珐琅质的尖牙显得尤为的注目。
乌鸦在几只猫咪的面前,先是怵了一下;而后,突然一个猛冲,两只猫咪躲闪不及间,居然被它的翎羽抹了脖子。
伴随着一声凄厉的叫声,两只猫咪从剑阁的楼顶掉落,嘴边和脖子间的一抹血色在月色下显得尤为的渗人。
因为不敌乌鸦,剩下的两只猫咪夺步而逃,在故宫的房檐间留下几个仓皇的身影;只剩下一只老猫在剑阁的楼顶孤军奋战;一轮下来,它的身上已经被乌鸦的尖嘴划出几道伤痕;最严重的是右眼被啄伤了;血流了一地。也许是不服输,老猫舔了舔自己的爪子后,弓着身子,对于乌鸦一阵嘶鸣。
此刻剑阁上的男子看着那在屋檐间猫咪掠过的身影,便能推断上面的战局;他停止了撸猫的手,跟膝下的猫咪柔声说了句:“去吧。”
“喵——”伴随一声凄厉的猫叫响彻整个故宫;男子眼前的猫咪突然化成一团黑烟,而男子手中就捏着一颗猫眼石;他走到开阔的地方,将那颗猫眼石往屋顶一扔。
奇的是,那颗闪着黄绿光芒的猫眼石在剑阁的房顶划出一道弹跳的轨迹,居然融入了原来剑阁上的那只老猫的右眼;此刻房顶孤军奋战的老猫,有着两颗完全不同的眼睛;它原来受伤的地方,血也不流了;它也满血复活了。
看着老猫康复的右眼上闪着的黄绿色的光芒,乌鸦似乎一下子被唬住了;原来扑腾的翅膀也没有那么起劲了。老猫除了右眼的区别,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夜色萦绕四周外,似乎跟寻常没有什么区别。
一阵犹豫后,乌鸦还是一个俯冲;却被老猫一个侧身,躲过了它这轮攻势;等它明白过来,老猫已经从剑阁楼顶的高处一个俯冲,直接将乌鸦死死地压在自己的脚下。
此刻,一声惨烈的乌鸦嘶鸣响彻了整座紫禁城;似乎也传到了西直门;不明就里的居民,已经是附近乌鸦的鸣叫,不以为意;倒是西直门的那位老师傅,吓得从假寐中一个激灵,赶紧探头望向窗外。
老猫成功捕猎了乌鸦,就在它美美地享用这顿时,原来镶嵌在它右眼上的猫眼石从它的右眼眶掉落,男子顺手接住了猫眼石。
朱茗借出去的旧报纸,总是会定时还回来一些,陆陆续续的;之时她没有再次跟那个宪兵相遇;细看之下,发现宪兵还回来的旧报纸上在靠近中心的位置都有压痕,不是砚台、也不像是压书石,像是一个凹凸的硬物;用手抹一把,居然是一种黄绿色的粉末,是铜绿。
因为是旧报纸,朱茗也没有在意,就搁在角落里;一天,易颖来了,满脸堆笑,她带了点北平的点心过来要跟朱茗分享:“赶紧的,这个老酥脆了。”说着,易颖递过来一片点心。见朱茗手脏着,就顺手将报纸撕下来一个角,折叠一下,用来装点心。
易颖给的点心酥脆可口,朱茗刚咬上一口;对面的易颖突然说:“哎,朱茗,你过分了。”
“怎么了?”朱茗咽下去嘴里的东西;发现易颖指着报纸的一个角落。
“你过分勤奋了吧?平日咱搬搬抬抬的,也够累了;结果你还有时间练字。”说着,易颖指着那旧报纸空白缝隙中的字,“居然还是古文,说吧,你那北平大学的学位是你见缝插针学习考到的吗?”易颖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本应教书育人,后因为性子过于咋咋呼呼的,家里便安排她到博物馆来,说是陶冶性情。
朱茗愣了一下,放下那点心,拿起报纸,那旧报纸缝中确实有着大大小小的古文,而且是大篆;从那字迹来看,对方落笔虽然苍劲有力,可是字未免过于糙,从一笔分叉的部分可知,对方并没有一只好的毛笔:“难道是他?他不识字,又怎么会大篆呢?”朱茗学习古文的机会,还是因为随马衡修葺文物而得来了;甲骨文、金刻文、石刻文、大篆、小篆,她都有所涉猎,可是并不深。
易颖走后,朱茗举起几份报纸,对比了几份之后,才发现那大篆居然是一种标注,某些字,他不识地繁体字,反而识得大篆的写法!想到此处,朱茗也惊呆了;翻了几份报纸后,一片红色的枫叶飘落,从枫叶的干燥程度、以及平整度而言,那是一张书签。朱茗有相似的习惯,四季都会收集些落叶落花,压干后夹于书页中,做书签。
1933年一月,热河省沦陷的消息,彻底打碎了北平人心中的一丝侥幸;那天下第一关终究阻挡不了日军的尖刃利炮,就连“天下第一关”那悬挂于山海关古楼上的牌匾也被日军搜罗而去。
“山海关距离北平区区280公里,山海关沦陷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就能长驱直入。故宫博物馆文物不得不迁。”馆长如是说。于是政府开会,决定故宫博物馆文物南迁。上海还是南京,政府也没有个结论。
可是故宫博物馆文物决定南迁之事,却对于北平人而言如晴天霹雳般,第一,他们确定,北平危已;第二,难道政府决定保文物,弃人吗?民众一时间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感。再加上新文化运动时,文物约等于古物,让人联想起封建,如今先保住古物的决定,更加容落人话柄。一时之间,反对声一波又一波。
随便打开一份报纸,正面是时局危已,背面则是故宫文物南迁的争议:《中华周报》刊文说,亡国亡种就在眼前,区区古文完好如故,有何意义?
《社会新闻》说,我古物之可至也,日人之飞机大炮也能至也。
就先鲁迅都发文说: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讽刺学生们还不如一尊玉佛,他们毕竟为国难奔走相告,如今却被人轻贱。
而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则是力挺文物南迁的:他认为,文物南迁是未雨绸缪之事。宋子文也说,待北平时局稳定后,故宫文物就会原封运回。
一时之间,关于故宫文物南迁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就在文人、媒体口诛笔伐、结论未定之际,故宫这些已经开始准备装箱了。用易颖的一句话来说,“难道馆长打算先斩后奏,米已成炊吗?”
“也不是。”朱茗看着库房那满地的文物,“这不就是馆长未雨绸缪,预先将文物集中起来的吗?如今,不管是迁还是不迁,都剩下了一道工序。就算最后决定不迁了,大敌当前,如果人走了,走之前,还得让文物收进地下库房吧,也不能让它们那样素面朝天地进库房。”
其实,看着那尊尊文物,朱茗也未免陷入踌躇:是文物重要,还是人重要?文物世间独一无二,人死也不能复活。可是这真的是熊掌和鱼的问题吗?如果战后归来,发现那6000年前的文物都被敌人掠去了,那子孙后代凭何去谈自己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呢?
未等朱茗他们想明白,难题又来了。故宫的文物有轻如蝉翼的,薄如蛋壳的,重如石块,大如鼎的,这些怎么包装呢?
“馆长,这脱胎白瓷薄如蛋壳,如何包装已保运输途中不损坏呢?”文物馆的人问。
“我们需要先买些木箱、绳子、棉花、纸吧。”总务处的人问。
“木箱市面上没有那么大的,尺寸不一样合适,我就认识港口的、卖茶叶的,遇见不合适的要定做木箱吗?”还是总务处的人问。
一时间,各种问题纷沓而来,馆长也不能回答。毕竟馆长也不会文物包装。
“要不然,我们去问那古玩行的师傅吧。”角落里,一个声音传来,说话的人正是欧阳远。
故宫人一时恍然:“对啊,毕竟放眼北平城之大,也就只有他们经常为客人包装文物。”
于是,博物馆派出易颖和朱茗去请北平古玩行的师傅帮忙。一走进那西直门的古玩行,那冷清模样:学徒在一旁发呆,师傅在位置上打盹。师傅正是昨夜那位训斥乌鸦的老师傅。也是,时局危难之时,人们都打算举家南迁了,谁还会把赏古玩。
“欢迎光——”学徒一看见进门两个客人脱口而出,看见来人是两个丫头模样的,就顿时消了热情。
位置上打盹的师傅一个激灵,差点掉下椅子。
“要买点什么吗?”师傅穿着长袍。
朱茗环视古玩行,那些值钱的都被收进去了内室了,摆出来的都是些凡品:“师傅最近生意很清淡。”
老师傅吭了一声:“盛世翡翠,乱世黄金嘛。如今时势,谁还会拿着个大瓷器逃命,都恨不得换成金子跑了;房子不要了,衣裳也带不走,就那黄金紧急时候,还能救命。”
“也是,这时候,最金贵的要数黄金和药品了,还有船票。”朱茗说着,其实心里有些悲凉。
“姑娘,别怪我没先说,如果此时,你们要典当什么的话,那价格可比平日少一半有余。”学徒说。
既然学徒一副看人低的模样,易颖也不客气了:“咱是故宫博物馆的人,想打算请师傅指导我们打包文物。”她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手举起来,右手那金镯子就跟玉镯子相碰,发出金玉之声。
“哦,你们故宫人好大胆,现在还没有辩个究竟,你们就私自打算迁走文物。”学徒顺手拿起桌面上的鸡毛掸子,指着易颖。
“我们就算不打算迁走,也得包好,挪入库房,万一局势动荡,你能保证日本人的飞机什么时候来?”易颖是如何也想不到尽然到了这里还需要跟别人争论文物是否需要南迁之事。
“就算我们帮你们帮你们包装地再好,又有什么用?周车劳顿,谁能保证不磕磕碰碰,万一丢了几箱;万一有居心不良之辈,想趁机盗走;谁能保证。”学徒居然说的头头是道,不比那学究逊色几分。
“你说谁是监守自盗之辈?”易颖火了,居然还往前一步;被朱茗拉住,其实,故宫人迁走文物,就受到各方质疑,监守自盗对于故宫人而言,就是最为严重的指责了;毕竟丟了、坏了,都是失责之事;而盗取,则是失德。
“好了。”一直坐在一旁的老师傅居然出声了,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摆裙摆,“我随你们走一趟,先看看再说。”
朱茗窃喜,没想到古玩行的老师傅竟然是如此通情达理之辈分。
到了午门,陌生人要进入故宫,需要跟临时警卫处报备;就在等通报之时,一行交班的宪兵跟他们擦身而过,里面居然有那个借阅报纸之人。朱茗欣喜,又不能撇开客人不顾,兀自跟他聊天;看着他离去,有点遗憾。
那一行宪兵却博得古玩行老师傅的一阵侧目,等到他们走远了,老师傅才回过头来,看着朱茗:“你们故宫的文物,竟然成精了?”
朱茗愣住了:“师傅好幽默。”得到通行的批准后,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古玩行老师傅双手摆在身后:“也罢,看来,故宫文物不得不迁了,要不然,那些有个上千年光景的老玩意,它们自己都跑光了。”说着,便走在了前面。
师傅这一说,让易颖听了去:“这老人家莫非是个老糊涂吧?”她在朱茗耳畔悄悄说,担心时间紧张之际,又找错人了。
“待会儿,看见太和殿前那堆积如山的文物,不要将人吓跑就得了。”朱茗说。
果然,老师傅看见太和殿前的文物,愣了一下,在几件古玩前徘徊几步:“行吧,本打算来看看。既然来了,就让你们看看我们的手艺吧。”
师傅吩咐再采办些包装材料,订造些箱子,择日就来。
日子就那样提心吊胆地过着,原来,箱子和包装材料,在如今的北平也很紧俏;走在大街上,也觉得人流少了许多。经过一家笔墨行时,朱茗愣了一下,进入买了两支毛笔还有一支刚别。
“你还用毛笔吗?”易颖问。
“很少了。”朱茗握着那毛笔,觉得,她是为某人而买的,又一时说不出来,是谁。
终于一天,朱茗在那雕龙浮雕阶梯前看见了一行宪兵队,他们似乎在休息;里面还有那日借阅报纸的人;借去的报纸都已经还回来了,朱茗将那些借阅过的报纸都带回家,一有时间,就看着那报纸缝中的标注。
宪兵队在分发当日的午饭,就是几个馍馍而已。到了那人跟前,馍馍没了。队长抱怨了一句:“没了,真不把我们当人看;发猪食就算了,还这么少。”就自顾自到角落里吃去了。那人看了其他队友手中都有馍馍,唯独自己没有,也不吭声,起身换了个位置。
朱茗走了过去,跟他打了声招呼:“你好。”
男人仰头看见朱茗,约莫几秒后想起这是旧报纸的主人,忙站起来:“你好。”
“能坐下吗?”朱茗指着旁边的空位置,其实他也只不过随便挑了空地坐着而已。
于是,两人就在角落里坐着,朱茗从布袋里取出一张饼,那是祖母给她烙的,里面还有萝卜丝和鸡蛋花。她从中间撕开饼,递过去:“给。”
男人愣住了,也许是眼前的女孩笑容过于灿烂,他还是接下了饼,怯怯地道了声谢谢;咬了一口,还不忘偷偷看看旁边的女孩;发现对方扭头,又立马扭过头去,假装吃饼。
“我叫朱茗。”饼吃了一半,朱茗自我介绍,也许是旁边人过于沉闷,她不开口,很难打开话匣子。
男人猛的一回头,愣了半天,嘴里迸出两个字:“红茶?”
这下彻底将朱茗整尴尬了,确实父亲给她取这个名,通俗的话,就是红茶之意,可是这样翻译未免过于俗气,于是她觉得很有必要解释一下自己名字的深意:“家父姓朱,给我取意茗,就是——”
“淡雅脱俗、清淡醇香之意。”男人脱口而出。
朱茗一下子噎语,愣在那里看着男人的侧面,被他谈吐之间的气度被镇住了;他眉目深邃,不说话的时候略显清俊冷冽;站起来,跟那群宪兵一对比,因为身高,显得长身玉立,鹤立鸡群之感。
“我叫承影,谢谢姑娘赠书。”男人说此话时,倒是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不知是错觉还是怎样。
“成——颖——”朱茗,“成接的成,新颖的颖?”;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还是点点头。这时另外一个宪兵走了过来,打量一下朱茗,拍了拍承影的肩头,“臭小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着,将一半的黑馍馍扔给了成颖。成颖只是淡漠地看着他,许多年后,朱茗才读懂那淡漠眼神中含着更多的不屑。
那个宪兵的打量让朱茗感觉不适,然而,转念一想,只要身旁人不是猥琐之人,即可:“上次读完报后,你还读什么书?”
成颖愣了一下:“我走遍故宫,都是些古籍;也只发现姑娘你的案桌上有说今事的书刊。”
“也是故宫虽然是博物馆,可博古并不通今。”朱茗只觉对方是一位好学之人,如今时局动荡,能静下来,拿起书的人不多了,“要不,你借你几本书籍吧。”
男人眼里的光闪了一下,或许许久以来,很少有人如此善待他:“谢姑娘。”
想到两人见面的机会甚少,朱茗补充一句:“书,我就放在你取阅报纸的案桌上。你自取即可。”
“好的。”成颖笑了笑,那笑意如晴光映雪般;这一次,分别后,朱茗才惊觉,自己并没有问男人关于大篆的事。
别离后,朱茗就挑了几本甲午以来关于国事评论的书籍;其实关于时局,她也有许多的无奈,甲午以来,也就我们国家事事落后于人,怎能不遭人侵犯。可是,她一人之力有限,有时看着那为国运奔走相告的学生,她也想加入其中。给成颖这些书,也许是她的一种隐约的期待吧,希望有良知之国人能齐心共赴国难。
其实在朱茗的心中有一股倔强,一股跟她身份和阅历不符的倔强;居然敌人要炸掉咱中国人的文化机构,断我文化命脉,愚弄咱民众;那我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弘扬文化,给每一个觉醒的人弘扬文化。当然,她也知道自己势单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