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早起来,吃完早膳后,带上收拾好的包袱,周泽叶亲自带着慕渊去了新寨,直直地往段流光副将家去了。
是昨天流光副将的夫人齐如霜说是这几天慕渊去的话就安排在他们府上,其他两家的夫人也怕自己招待不周,所以交给了齐夫人。
毕竟她们几位夫人里面,要说有点家世的就只有流光的夫人了,毕竟是个商贾之家出来的女子,礼数了解得比较多。
不过慕渊没考虑过这一层,他是觉得住在哪儿都行,安排他住流光副将家他就提着包裹去了。
新寨里的房子都比较大套,虽说没有几家是用青砖,但是占地都挺宽。
想来也是这边没什么人,所以都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想建多大就建多大。
到了齐夫人家,看着还挺大,从外面的规模看上去应该是至少三进的青砖瓦房。
院落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看来家里人也勤快。
从马上下来,齐夫人带着人从屋里出来迎接慕渊。
“小书生,你就在这里先玩三天,三天后我来接你哈。”
周泽叶不能多留,叮嘱了慕渊注意身体之后就上马回去了。
彩月和春杏自然也是跟着回去的。
本来周泽叶想让彩月继续跟着照顾慕渊,但是慕渊觉得也就三天时间,让小童跟着就行,彩月和春杏去忙她们的事情就行。
于是送人来了之后,三人又原路返回了。
“三少爷,一路辛苦了,快进来歇会儿。”齐夫人笑着招呼慕渊进院子。
“齐夫人客气了,就这么一小段路,辛苦啥呀。”
"哈哈,快进来喝点茶水,你上次说的那个什么奶茶,我在家可是和家里人弄了几天终于弄出来了,快来尝一尝我家做的这个味道。"
慕渊点头,随着齐夫人往里走,来到正厅。
正厅里面有几个人,看样子是家里服侍的人。
“三少,这都是跟着我和夫君从家里来的人,有事您就吩咐这几位。”
慕渊点点头,道:“到时候就麻烦齐夫人你们一家人了。”
齐夫人柔声道:“三少您别嫌弃就好,这边不必将军府,很多地方照顾不周您别嫌弃。”
慕渊哈哈一笑,“齐夫人你别这么客气,我这人不是什么太讲究的人,家里人也别那么紧张。”
随即慕渊转移话题,他可不想和齐夫人这么客套来客套去的,“对了齐夫人,我这几天住的地方在哪儿呀?”
齐夫人道:“是我疏忽,三少您这行李都还没放呢,跟我来吧,我亲自带您过去。”
齐夫人带着两人来到隔壁的厢房,里面收拾得干净,采光也好,看起来亮堂堂的。
“平常都是几天收拾一次,昨天家里人又彻底打扫了一次,三少您这几天就住在这边。”
小童将东西放在外屋的桌子上,慕渊左右看了两眼,道:“劳烦齐夫人了。”
齐夫人道:“那我就先不打扰三少了,等午膳的时间我再来叫您,昨天我和其他两位姐妹说了今天下午带三少去她们两家看看,下午等三少休息好了我们再过去吧。”
慕渊点头,“好,那我们就先收拾了。”
齐夫人带着人走了,应该是去准备午膳去了。
小童将拿着的三个包袱放在桌上,慕渊过去和他慢慢的收拾。
里面都是几套换洗的衣物,小童还带了慕渊这几天在看的那本游记。
慕渊本来都说不用带的,但小童还是装上了,说是怕慕渊无聊。
两人将东西简单的规制了一下,反正三天后要走,就都拿到内屋那边放着了,到时候顺手就能收起来带走。
简单的收拾完,也没啥可以做的,慕渊顺手拿起那本游记继续看,还真给小童说中了,无聊的时候确实还是需要这种东西能随手翻一翻。
不过一会儿齐夫人就来请慕渊他们过去用午膳了,因为下午要出门,所以特意早了一些。
小童没和他们一桌,而是跟着其他人一起去了另一桌吃了一顿。
这桌子上就慕渊、齐夫人还有家里的三个小孩,最大的长子九岁,次子快七岁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孩子才四岁多点。
不过才几岁大的小屁孩坐在餐桌上也是规规矩矩的,看来平常齐夫人的教导很不错。
一顿简单的午膳吃完,大家收拾了一会,准备着出门了。
先去的是夏瑜副将家,他家离现在也不远,走个几分钟就到了。
夏瑜副将家也是青砖瓦房,去的时候正好家里正在收拾。
不过夏瑜副将家里就没有伺候的人了,看着就那么一大家子人。
不过没有老一辈的人,想来家中的老人估计是在老家,毕竟这边关条件不是很好,也不想老人家跟着来吃苦。
夏瑜副将家有五个孩子,最大的已经有十四岁了,明年生辰一过,就可以进军营了。
之前夏瑜副将就说了自己长子肯定是要子承父业跟着周泽叶驻守边关的。
十四岁的小伙子,长得人高马大的,比慕渊都还要高半个脑袋。
小伙子还有些腼腆,带着
慕渊让小童将带的礼物拿出来,是用玻璃弄的小饰品,小小一个给小孩带着正好。
齐夫人家的吃饭的时候就给了,其他的都在小童那天带着,到这两家的时候正好给小孩们。
夏瑜副将家的五个小孩排成一排给慕渊道谢。
看着肉嘟嘟的小模样让慕渊想到了福利院的那些小鬼头们,自己不在了,希望和他一起长大的同伴们连同自己的那份好好的照顾那些孩子们。
“好了,去忙吧。”
最大的那个带着能干活的两个一起去收拾碗筷要拿去洗了。
夏瑜副将家没有伺候的人,所以都是家里人动手。
“杨夫人,打扰了。”夏瑜的夫人叫杨圆圆,人如其名,长得圆润,脾气也温和,听杨玄烨八卦这个温柔的夫人把夏瑜副将那个暴脾气吃得死死的。
杨夫人轻轻笑了一声,“三少爷能亲自过来可是我夏家修来的福气呢,一点都不打扰,你们先坐着,我去泡点茶。”
不过一会儿杨夫人端着一壶茶出来了,还有几个小茶杯。
“这是夫君托人从老家带回来的茶,不知道三少爷喝不喝得惯。”
杨夫人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
慕渊端起来,这茶还可以,一股子清香,“还不错,很清香。”
杨夫人将茶壶放下,“喝得惯就好。”
旁边坐的一个三岁小孩,还有一个更小的在一个木架子的小框子里,想来应该是古代的“摇篮车”。
最小的那个睡着了不说话,三岁这个小女娃睁着大眼睛直瞅慕渊。
慕渊转过头问道:“四宝,怎么了?是要什么东西吗?”
夏瑜副将家的几个小孩小名从大宝叫到五宝,这两口子真会偷懒,取这么简单的小名。
大名还是认真取了的,最大的那个小孩当初还让周泽叶取了一个字,就是大名不常叫而已。
喝了茶水,礼物也送到了,慕渊和齐夫人准备去下一家了。
杨夫人送他们到了门口,她没办法跟着去,家里最小的小孩还是需要大人的照顾。
另外一家就是岳青霜副将家了,他家夫人叫许涵诺,比慕渊还小两岁。
不过岳青霜副将本身就是寒城的人,这位许夫人是他青梅,自小也在这条件艰苦的边关长大,倒是也适应这里的生活。
他们家离夏瑜副将家也不远,就在他家背后。
许夫人看着人小小一个,但是感觉是个古灵精怪的人,她和青霜副将还年轻,虽说结亲已有好几年,但也才有一个两岁的小儿子。
“三少爷!你们来啦,快进来坐!”
许夫人带着她家两岁的小儿子来给他们开门,小孩听见许夫人说话,也跟着说道:“坐!”
慕渊和齐夫人都笑了笑,慕渊道:“才几岁呢,就会招呼客人了,不错不错,小童,把礼物拿给我。”
一样是那个小玻璃饰品,慕渊拿来给许夫人,让她给家里小孩带上。
“多谢三少爷,大家也别站着了,进去里面坐,张妈,把我做的吃的还有茶水端上来。”
一行人落坐,正好张妈将东西端上来。
“大家别介意,我一个人在家带这皮小子忙不过来,所以雇了隔壁的张妈照看一下家里。”
慕渊和齐夫人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人家的家里事,他们也管不着。
许夫人招呼着几人吃东西,“这是我亲自做的,我家是在寒城开点心铺子的,三少爷尝一尝,看看吃不吃得来。”
慕渊看着盘子里酥脆的点心,拿起来试了试,“许夫人手艺挺好呀,怎么没考虑在这新寨做点吃的买?”
许夫人笑了笑,“之前刚来的时候新寨人不多,就没这个心思,后面倒是想做,这不就有了这个小崽子,也没做成,等明年这孩子三岁多了能管住自己了,到时候再考虑弄一个。”
慕渊点点头,“到时候齐夫人你要是开个奶茶店,这新寨怕是也能热闹起来了。”
齐夫人回道:“我之前做出来那个什么奶茶的时候也想过,说是有时间找小许妹子商量一下,要不一起在这边支个小摊。”
慕渊想到了现代的好多店,奶茶和点心一体的那种,这不就是雏形吗?!
“这个想法好!等我之后回了庆城,和严家的商量一下,奶茶店可以和点心店融合在一起,开个高档点的店铺,专门给那些个达官贵人宴请用!”
齐夫人啧啧两声,这三少爷脑袋果然灵光,赚钱的法子是一个又一个。
许夫人有些懵得问一嘴,“要是那些人不愿意来怎么办?”
慕渊脑袋一转,挑起嘴角道:“自有方法让他们来的,谁不想要个好名声,博得个高雅之士的好名号,到时候找人在这店内吟诗作对,写点文章,这店最好开在各路书生云集的城池,到时候安排一批学子将店铺名声慢慢传出去,就不怕这些人不来!”
齐夫人道:“三少不愧是读书人,人通透脑袋也灵光,这才几句话就安排好了,恐怕也是个大生意。”
慕渊摆手,“也是刚刚突然想到的,先不聊这个了,这点心口感很好,先吃点东西吧。”
慕渊是不好意思听别人夸自己,毕竟府上的人人均每天夸他一句,搞得他有时候都有些愧疚,觉得对不起真正发明这些东西的老祖宗们。
茶水是喝不下去了,在杨夫人家喝了好多。
吃了一半,慕渊带着小童找入厕的地方。
解决了三急,慕渊和齐夫人准备回去了。
慕渊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水稻,齐夫人家中人多所以种的比较多一些,明天准备看看齐夫人家的稻谷,然后问问家里的种植老手有什么经验啥的。
回去的路上已经快天黑了,现在已经八月下旬了,天黑得越来越早了。
到了齐夫人已经开始准备晚膳了,吃了晚膳后慕渊说是要去休息了,今天也是早早的就来了,下午出了趟门还是有些累。
他和小童收拾好在厢房这边就休息了。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慕渊准备明天除了看看水稻以及水田,还准备去逛一逛这新寨。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齐夫人家的几个小孩在院子里玩耍呢,几个半大的孩子玩得哈哈大笑。
齐夫人也在院子里坐着呢。
“三少爷您起了,我让人布置早膳。”
齐夫人吩咐人去摆早膳了,同时叫来三个孩子,准备给三个孩子擦了汗后回去吃早膳了。
最大的那个给最小的女孩子整理了小辫子,还将沾了灰的衣服拍干净,慕渊感叹以后这小孩恐怕也是暖男一个呀。
早膳过后,齐夫人亲自陪着慕渊去看了今年打下来的稻谷,一部分新的谷子已经打成精米来吃了。
之后便是陪着慕渊去看不远处的田了,就在不远处,大片大片的田里还有好多对好的秸秆,这个东西再晒一两天就要拖回家了,准备做冬天的柴火。
慕渊走进田坎边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还湿润的田,很多人家割的时候,都割得比较靠近根部。
这里太冷了,没办法得到“二季稻”,很多南方温热的地方,割的时候适当的将桩留高一些,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这些桩内又会继续长出来,肥料到位的话,可以继续收割第二茬。
齐夫人家的田还是好大一块,即使种一季感觉也够一家人的口粮了。
北方这边的人主食不是水稻,再说了这样的精米,普通人家也不怎么吃得起。
不过确定了这边的土质情况,慕渊更加觉得发展屯田制的好处了,这里的土太优越了,还背靠河流,到时候军营就不用那么依赖都城那边运粮了。
哎!只是圣上太忌惮这些驻守边关的国公和将军了,慕渊已经想到了这个方法被狠狠拒绝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