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相会,都解决了

温寒舟进屋,旁边的下人接过温寒舟的披风,温寒舟慢条斯理的为自己倒上一杯茶。

樊振东虽然坐在下座,可一开口却是不可一世的腔调,“王爷到漠北已久,微臣这倒是第一次来拜访,实在是失礼了。”

温寒舟假装咳嗽两声,脸上也是有些苍白,“樊将军能够来自苦寒之地,本王已心生安慰。”

“哎,微臣见百姓民不聊生,心中痛苦万分,特从七十二城池中调取三千精锐,以供王爷驱使!”

温寒舟假装激动的一拍桌子,“好!樊将军有这份心意,本王先替漠北的百姓们谢过了!”

樊振东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笑容,“方便的话,微臣愿意亲自出手。”

温寒舟怎么会不同意呢?樊振东要是不留下来,那这出戏岂不是差了主角。

所谓的三千精锐,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温寒舟早就得到消息,这个樊振东已经到了大逆不道的地步。

为了保住自己漠北第一大将的称号,甚至和匈奴人相互勾结,只要他惨败一场,樊振东就会借题发挥,让他回到京城。

那么这漠北依旧是樊振东的天下,他依旧可以在这里称个土皇帝。

这样一来,和匈奴的关系并没有任何的进展,漠北边关的百姓们依旧在苦难中煎熬。

这种人简直枉为人臣!

樊振东暂时在这里住下了,温寒舟也假意让人带着他熟悉军中各位将领,将领们也早就明白温寒舟的意思,配合着这位樊大将军演戏呢。

他也是丝毫不闲着,还有时间给温寒舟唱衰,说温寒舟在战场上落下病根,时日无多,这场战争,怕是要以失败告终。

谣言流传之广,可谓令人震惊,甚至传到了宋凝耳朵里。

那时宋凝刚清点完自己空间里面的钱粮,大量的粮食哪怕供养军队也不成问题。

宋凝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瞬间,便是不相信!

可随后内心深处隐隐有些惶恐和担心,晚上睡觉也想着这事,宋凝做事从不拖泥带水。

干脆的将去找温寒舟的日子提前,十三城去年天气大寒大雪压垮了庄稼,又十分不幸的遭遇蝗虫,粮食受损严重。

如果从其他城池调来粮食,难免会有中间商在其中赚黑心钱。

之前不就是有人哄抬粮价。

打定主意之后,宋凝一大早便留下书信出发,家中的人自然会理解。

一路上,宋凝看到了无家可归的人,穿着单薄的衣服拿着残缺的碗,在这风雪之中乞讨着。

虽然宋凝认为明年春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有些人是熬不过这个冬天的。

宋凝留下一些人手在沿途的路上颁发救济了,自己则独自前去。

只有这场战争得到终结,这里的百姓们才能回归安稳的生活,真正的安居乐业。

连正常的劳动生产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百姓们又怎么有机会生活呢?

宋凝为了不让空间的事情暴露,深夜来到温寒舟的粮仓,用粮食堆满了这个空旷的仓库。

匈奴正在三十里外驻扎,看样子蓄势待发,温寒舟不敢有丝毫的轻敌,整整三夜都在军营里,不眠不休的和将领们商量着计划。

宋凝身手矫健,悄无声息的来到温寒舟的帐篷,简陋的木板当作一张书桌,上面还有温寒舟的笔墨。

冰凉的草席,就当是睡塌。

条件如此之艰苦,都快赶得上他们末世了。

一直到子夜时分,温寒舟才裹着寒凉风雪,回到帐篷里打算就寝。

谁知却看见宋凝笑盈盈地坐在他的床榻前。

那一瞬间温寒舟认为自己眼花了,直到宋凝笑着朝他走过来。

刹那间,温寒舟内心久违的思念瞬间迸发,浓浓的爱意喷薄而出,他想直接抱着宋凝,又觉得自己浑身冰凉,一时之间进退两难。

宋凝轻笑一声,坚定不移地抱住他,“愣着干吗?难不成以为我是妖精啊!”

“我只是没想到你会突然出现,怎么不提前跟我打个招呼啊?”

温寒舟连忙让人端个火盆进来,他一个人是从不讲究这些,可宋凝来了他怕冻着了。

宋凝也不矫情,拉着他的手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我听到有人说你不行了,便想来给你收尸,等我回京城,再随便找个小白脸嫁了。”

“可没想到你这不好好的…”

温寒舟有些苦笑,“没想到谣言都传到你那儿去了,是樊振东有意瓦解军心,故意放出的谣言。”

“还有,你不准说那种改嫁的话。”温寒舟委屈巴巴的看着宋凝,哪里还有一点大将军的风范。

一瞬间宋凝的心都化了,任谁被这种小狗一般的眼神看着,这颗心也硬不起来。

宋凝将近段时间的好消息告诉了温寒舟,并且让温寒舟打个掩护,她已经将温寒舟的粮仓给填满了,将士们在短期内是不缺吃喝的。

女子在军营中有诸多不便,第二日一早两人依依惜别之后温寒舟就让人护送宋凝回城内,哪怕天刚刚亮就走了,依旧被有心之人看见。

樊振东笑眯眯地走向温寒舟,“没想到王爷在这军营之中也有美妾做伴…”

温寒舟笑着打了两个哈哈,随后正色道,“不出意外的话,这两日匈奴那边就会有动作,到时候还要劳烦将军作为先锋,给我们讨个彩头啊。”

樊振东眼里闪过一丝精光,“那是自然!王爷交给我,尽管放心!”他一定会打王爷一个措手不及的。

樊振东可是和匈奴那边早就已经商量好了,到时候他的先锋队伍传回假消息,让温寒舟率领着军队深入敌军,匈奴则从后面进行包抄。

到时候温寒舟想逃也逃不掉。

宋凝回到城中时,便开始勘察十三城的情况,这里的情况只差不好。

作为抗击匈奴的第一个缓冲要塞,这里不止一次受到过匈奴的烧杀抢掠,经济要发展起来也十分困难,稍微有点能力的都已经选择离开。

留下的大多都是没有办法南迁的人,宋凝思索着该如何让这座城市恢复生机,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人力资源。

作为长期的战备区,免不了大量的士兵驻扎于此,士兵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躬耕,自给自足,满足军粮需求。

这样一来,人力资源便得到了解决,粮食的问题也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