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修筑谷城:鲁庄公为何要去齐国的谷地修筑城墙?

鲁庄公非常感动,说实在的,这段时间自己貌似没做过什么,却名利双收,那自己难道就可以这样大大咧咧地收下了齐侯的好意?

收是要收下的,但不能大大咧咧地收,至少得为齐侯做点什么事吧。

听说齐侯为表彰相国管夷吾的功绩,准备将谷城封赏给管夷吾,鲁庄公突然有了想法。

那座谷城貌似不怎么样,城墙破旧不堪。有了,寡人就想办法为管相国修筑城墙如何?

鲁庄公不禁为自己大声喝彩。是的,对这位齐侯来说,他最信任、最尊敬的人就是管夷吾,甚至尊称管夷吾为仲父。

齐侯取得如此丰功伟绩,说到底就是管夷吾的功劳,就是这位管夷吾内搞改革强国,外推尊王攘夷,辅佐齐侯取得功照千秋的霸业。

但直接就直接出钱出力赴齐国修谷城,合适吗?

不不不,这真不合适。

寡人还是稍动点脑筋,免得国内那帮老学究们又说三道四。

这个脑筋,正是今天开始鲁庄公相继修筑了两个高台的事。

公元前663年春,鲁庄公下令在郎地修筑高台。

刚修完,到了夏天,鲁庄公又下令在薛地修筑一个高台。

这事让鲁国人议论纷纷。

鲁庄公貌似是很喜欢修高台的,年轻时他就站在高台上,远望鲁国江山秀丽,甚至还望到了美女孟任,还追到美女府上,最后成功将美女孟任揽入怀中,成了自己的老婆。

何等潇洒,何等快乐。

修建高台有什么不好?处处高台,处处风景!

如今的鲁国,在寡人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外患皆消,百姓安居乐业,此时不搞点基本建设,不发展发展旅游业,更待何时?

但是,鲁庄公修建高台一事,国人们议论纷纷,认为国君建个把高台也就建了,但去年也建今年也建,春季也建夏季也建,甚至不顾农时,这就不对了。

于是,某酒肆,张三就对李四咬着耳朵道:“瞧瞧咱国君,好色呐。

修建高台,纯粹是为了偷看民间女子洗衣、郊游时的样子,说不定看中了就去要来。”

李四喝了一口酒,点点头道:“说这回子事,国君又不是没干过这事。”

说罢,几人偷偷笑了。旁边一老者严肃道:“这样议论国君,难道你们不怕被抓起来问罪吗?”

众人吓了一跳,只见老者叹息道:“依老朽看,国君估计是阳寿到头了吧。

执政如此懈怠,总是滥用民力,难道他已经忘了国君的职责了吗?”

老者一边说着,一边摇摇头走了。

在春秋时期,当个国君尤其是鲁国的国君看来其实是很累的。

鲁庄公建几座高台,说明了什么?

说明鲁国实在太平无事了。

为什么能够太平无事?

还不是因为鲁庄公这样精干的国君,为鲁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吗?

但是,放在春秋时期,依惯例,工程建筑之类的事,往往是在秋收以后基本结束了农忙才开展的。

如冬季往往是农田水利和亭台楼阁等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的。

所以,鲁庄公修几个高台,当然会引起非议。

鲁庄公当然也知道国人们在议论,他对自己的兄弟公子友道:

“知寡人者,当知寡人用意。不知寡人者,谓寡人何求。”

公子友看看自己这位为鲁国付出毕生精力的国君哥哥,小心问道:“主公,臣弟亦不知主公有何用意呢?”

鲁庄公笑了,对公子友道:“你可知齐侯要把谷城封赏给相国管夷吾?”

公子友道:“这个臣弟已知晓,但这与主公修筑高台有什么关系?”

鲁庄公一本正经道:“寡人即位以来,曾交恶齐国,结果屡屡碰壁。

母后在时,多次告诫寡人,务必交好齐国。

两国联姻以来,齐侯对寡人非常信任,鲁国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好处。

寡人无时不刻在想着,要为齐侯做点什么。

这次大破山戎,扶助了燕国,从此中原诸侯不再遭受自燕国北部而来的戎狄侵犯。鲁国当然也是大受其利,齐侯功莫大焉。

齐侯最信任的,就是相国管夷吾!

如今齐侯封赏管夷吾,寡国却曾经亏待过管夷吾。

谷城破旧,如果寡人能够为管夷吾修筑谷城城墙,那管夷吾一定高兴。

管夷吾高兴了,齐侯也一定高兴。”

公子友皱着眉道:“主公之意,臣弟自然支持。但这跟主公今年以来修筑高台又有何干?”

鲁庄公哈哈一笑道:“修筑高台,不是需要大量石材木料及人工么?

寡人想要送好处给齐侯,如果以寡国有建高台多余的石材木料及工人为由,那岂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样一来,管夷吾和齐侯就不会拒绝了。”

啊?敢情国君哥哥还有此等大智慧啊。

公子友心服口服,立即张罗着赴谷地修筑城墙。

鲁国人民也终于弄清楚了,原来国君修高台是假,目的居然是为了给齐国修谷城城墙啊。

嗯,齐侯大德大义,管相国劳苦功高。国君这样做,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鲁庄公听说社会舆论得以平息,抿着嘴就偷着乐去了。

齐桓公也大为感慨,这位鲁侯,行事与常人不同,却也有趣得很,那就承了他的情吧。

于是,也就坦然接受了鲁国人帮助齐国修筑谷城这份大人情。

这些都是这些诸侯大佬们干大事业的花絮,反正既然有史料记录这档子事,那咱们就得去讲讲,努力把春秋那些事给弄明白。

当然,对于史料,各人有各人的研究。笔者这点水平,有时拿出来吹吹牛是可以的,大家不能真的非要那样去认为,如鲁庄公修高台是另有打算之类的。

象齐桓公这样的春秋霸主,他真正要关心的,就是如何帮助大周王朝强化四方屏障力量。

如今,晋国已经结束了内乱,现在正蒸蒸日上,大周王朝西部隐患可以消除了。

北边的燕国,也开始起来了,相信北狄武装再也不能轻易越过燕国入侵中原了。

东方只要有咱大齐和鲁国在,谅那些个东夷小国不敢再捋中原诸侯虎须。

只有一个楚国,虽然也是奉天子之命镇守南方,但楚国却是南蛮死性不改,借着有征伐权力,屡屡找借口进犯中原。

这事得好好议议了。

公元前662年春,鲁庄公参加了由齐桓公召集的重大事项酝酿会议。

参会的诸侯只有三个,齐桓公、宋桓公、鲁庄公。

这三位可谓是当时中原最为响当当的诸侯,以齐桓公为首的中原诸侯联盟核心团队。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讨论楚国问题。

楚国又有什么问题了呢?

楚国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此时的楚国国君是楚成王,楚国令尹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斗子文,还有桃花夫人息妫辅政。

楚成王于公元前671年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富国强兵的措施,施仁德内政,结中原之好。

楚成王还遣使赴洛邑朝见天子,获天子恩赐,准许楚国替大周王朝镇守南方、平定夷越的权力,但是不得侵犯中原诸侯。

楚国此时的国力非常强大,经历楚武王、楚文王两代英明国君数十年励精图治,在南方迅速崛起,灭国数十,牢牢控制了汉江流域,拓地千里。

原来作为大周王朝屏障的以随国为首的汉阳诸姬亡的亡,服的服,楚国俨然是一家独大的模样。

楚成王即位时,大权由令尹公子元掌握。公子元在公元前666年公然违反周天子五年前对楚国的要求,兴兵突犯郑国。

当时齐桓公忙着应付山戎入侵一事,所以当时将率联军救援郑国的任务交给了鲁庄公。

楚军攻入郑国都城新郑外城后,却忌惮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军。听说联军火速救援郑国,立即撤军了。

后来,公子元被楚成王联合楚国若敖氏家族给灭后,楚成王进一步加强内政治理,丝毫没有进犯中原之举。

齐桓公、宋桓公和鲁庄公研究了半天,终于决定暂时不要去惹楚国。

一旦楚国有所动静,全中原诸侯列国立即联合起来,给予迎头痛击。

那现在怎么办?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先整顿整顿内部事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