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因为孔子已然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此番赴蔡,如果能够说服蔡侯更好,如果说服不了,那也就直接去楚国了。

无功不能受?,如果自己无功于楚,那楚王予自己封邑,自己拒之即是。

赴楚国,仅仅是为了向楚王表达谢意而已。

拒之,而后回之。

回哪里?

自己的祖国,鲁国!

在鲁国,还要做官么?

不不不,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孔子相信,这个奋斗目标,值得他将余生全部精力用于其中!

前面,我们提到了曾参,现在我们得正式介绍一下这位大人物了。

曾参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孝子,更是被后世尊称为“曾子”的儒门大家,由父亲曾点引进入孔门,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之孙孔伋的老师。

要知道,孔子之孙孔伋,字子思,后来又成了孟轲即孟子之师。在儒家,孔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并称儒门五圣。

冉求回到鲁国后,很快被季氏家族调薪聘为家臣。

冉求去探望了未追随孔子出国的师兄曾点,曾点因为身体原因未追随孔子,一直非常愧疚,尤其是听冉求介绍了孔子这些年在国外颠沛流离,更是不忍,立即吩咐说年方16岁的儿子曾参立即出国去追随孔子。

曾参出国追随孔子,一是代父亲尽弟子之义。二是正式拜孔子为师。

有了曾点、冉求这两位孔子高徒的引荐,曾参自然就成了孔子的弟子。

此时的曾参,今年刚刚从鲁国赶来追随孔子不到一年,故史称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

第二天,大家继续赶路,此时孔子一行人已经进入蔡国境内了,准确地讲,应该是陈国与蔡国交界区域。

在春秋早期,国家的概念其实就是一个都城,在地图上每个诸侯国应该是以一个点的样子出现的,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个区域。

正因为如此,所以国与国之间根本没有明显的国境分界线。

但如今春秋已经到了末期,国与国之间的边境概念越来越突出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是从边境城邑被侵略开始,大国之间的战争,真正打到一国都城的是罕见的。

孔子自楚国的叶邑一路行来,朝着蔡国而去,其实是朝着蔡国都城而去,但马路蜿蜒,这段路所经历过的地域,有时根本分不清是哪个国家的。

陈、楚、蔡三国地盘犬牙交错,在没有导航的那个年代,孔子一行人不可避免会走弯路。

一身勇武之力的仲由就自觉地担任起了开路先锋,总是在天刚蒙蒙亮时,他就辞别孔子,先行探路。

这一天,仲由前出探路,时近中午时,仲由发现不对劲了,因为他本想着顺原路返回,结果发现自己迷路了。

仲由不由着急起来,正骂着自己糊涂时,不经意发现前面一小片麦田上,有一老农正在除草。

仲由走上前去,向老农行了一礼,道:“老丈,上午好哇。”

老农貌似吓了一跳,抬起头来打量了一下仲由,口里嘟哝道:“上午?都下午了好不好?”

仲由抬头看了看天,果然日已偏西,都过了正午,不由尴尬,摸了摸头,忙向老农再施一礼,道:“对对对,中午了,中午了。哦,老丈这麦苗嫩油油的,看来,今年有望丰收啊。”

老农象看怪物一样盯着仲由看了一会,突然笑了,道:“非也非也。”

仲由一愣,见老农呵呵一幅笑脸,不由问道:“老丈,这是何意?”

老农指了指农地,对仲由道:“这不是麦苗,而是韭菜啊。先生应该是读书人吧,难怪难怪。”

仲由脸一红,再次向老农施了一礼,问道:“吾乃孔夫子之弟子仲由是也,今冒昧打扰老丈,实则是向老丈打听吾师孔夫子是否经过此地。”

老农摇了摇头,突然笑了,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老汉如果不勤于耕作,五谷必然荒废。自清晨以来,老汉一直在地里忙碌,实在没有注意是否有先生之师孔夫子经过啊。”

仲由有些失望,但老农的那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着实令仲由字斟字酌了一番。

老农如果四体不勤,那必然导致五谷不分,此乃农事。作为农民,就必须勤于耕作。

自己这样的读书人如果不够勤勉,那也必须导致“五谷不分”,此乃求学。作为读书人,就必须孜孜不倦勤读诗书。

能说出这话的,怎么可能仅仅一介农民?民间自有圣贤在,此老农,绝对是圣贤之士!

仲由忙深施一忙,以谢老农教诲。

老农见仲由彬彬有礼,也不由感慨,对仲由道:“此地偏僻,更无官道,孔夫子既乘马车,相信未曾经历。仲由先生来路距此十里左右,应有叉路口,估计走错了路以致迷失方向。

再不多时,日将落西,仲由先生若再回走,待天黑,不但有可能路遇凶狼野兽,此地更是盗贼时有出没。仲由先生何不先赴前方小村,老朽家中暂歇一晚,明日再行如何?”

仲由想想也是,再加上眼前老者绝非寻常农人,也有意结识交流,故一口应允。

仲由还将包袱放下,帮助老农除草。

不多时,日落西山,仲由就跟着老农回家。

老农打开自家院门,叫一声“回来了”,顿时两只柴狗摇着尾巴上前来。

仲由暗暗吃惊,只见院子干净,室中笔墨砚一应俱全,墙上挂贴书画,还有一个药柜,药柜上方摆着药箱,俨然是书香人家!

仲由推门入后院,发现几个栏圈分别养着鸡、鸭、猪、羊等,还有一个牛圈,一着灰布衣衫小伙正赶着一头已经吃饱了草的黄牛入牛圈,见陌生人,略略怔了一下,恭敬施礼。

仲由连忙还礼,却听老农声音传来:“快唤汝兄来,见过孔夫子高徒仲由先生。”

小伙子答应了一声,转身而去。不多时,一身背箩筐、亦着灰布衣衫的小伙子急急赶来,见了仲由,忙将箩筐放下,向仲由施礼。

仲由赶紧回礼,老汉介绍道:“仲由先生,此乃老朽二子也,平素鲜见生人,刚忙完农事回家,礼数不周到,怠慢了仲由先生,请仲由先生切勿见怪。”

仲由忙道:“二子恭敬有礼,哪有礼数不周之处?倒是由唐突了,惭愧惭愧。”

老农摆摆手,吩咐两个儿子杀鸡做饭,以待贵客。

这一晚,仲由美美享用着正宗农家土鸡,还有正宗野生河鱼,以及透骨新鲜的时令菜蔬。

仲由一边喝着老农自家酿造的米酒,一边与老农一家三口交流,这才知道,老农原本就是楚国都城郢都国人,祖上乃大夫,但因厌世而居于此,自耕自种,过着闲云野鹤般日子,好不逍遥快活。

仲由对老农深施一礼,道:“老先生看似闲居平民,然乃高士也。今得老先生款待,由不胜感激。明日由见孔夫子,夫子必相询,故由斗胆请问老先生之名。”

老农却含笑道:“老朽乃粗鄙野人,无名之辈,仲由先生又何必相问?今遇仲由先生,乃缘分一场。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亦不逢。仲由先生还是早点歇息,明日还要赶路呢。”

仲由大为感慨,酒饱饭足后,带着十万个为什么进入梦乡。

次日清晨,仲由辞别老农,沿原路而返。不多时果遇叉路,依先前老农所指点择路而行,终于上了官道。

再急急向前赶,果然不久就追上了孔子一行人。

孔子见仲由到来,非常高兴,但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埋怨道:“子路一夜未归,可知为师之忧否?”

仲由忙向孔子施礼道歉,告之迷路详情。

孔子听后,感慨道:“子路,此乃避世高士,言语不俗,清静高雅,按理不见外人。所谓有缘来相会,汝因迷路而得缘,亦是为师之缘。此番既肯盛情相待,应该与为师此次楚、蔡之行有关。快快,回头拜访。子路,汝可先行一步,告之鲁国孔丘恭敬拜访。”

仲由遵师命急急返回,结果却发现门闭人空,那老农一家三口皆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