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见使命达成,心下甚喜,那接下来就回鲁国,将吴军北上前前后后相关事项,向鲁国执政卿季孙肥和季氏家宰冉求详细作了汇报。
根据吴国计划,此次吴国不但要北上伐齐救鲁,还要组建一支由多国部队参加的仁义之师,以吴国为首,鲁国是当然的参与者,其他参与的诸侯国还有越国、郯国、邾国,共五国联军,以讨伐残暴的齐国。
季孙肥对端木赐非赏满意,并立即答应端木赐所请,由端木赐代表鲁国,出使晋国,向晋国国君晋定公报告吴军北上争霸图谋。
想当年,鲁国加入了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趁晋国内乱,虽不那么积极干涉晋国内政,也不那么积极参与以齐、卫、郑为主力的反晋联军伐晋,但不管如何,也算是背叛过晋国。
如今有机会向晋国示好,那还不快落实到位?
端木赐,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外交家,那就让端木赐去吧。也唯有端木赐,才能将吴军北上一连串事件给讲清楚。
季孙肥也好,叔孙州仇也好,仲孙何忌也好,甚至其他鲁国上大夫、大夫们也好,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去晋国。
晋国佬是出名的不讲道理,一不小心就被扣押在晋国喝西北风!
端木赐带着满满的自信出发了。这个春秋舞台,到了这个时代,理应由孔门子弟来掀起大把的风云!
此时的晋国,能做主意的,绝非是傀儡一样的晋定公,而是权倾朝野的上军将赵鞅!
但赵鞅根本没想接触端木赐,赵鞅根本看不惯孔子,当然也看不惯儒家弟子。
赵鞅只是关注着,这位叫端木赐的儒家高徒代表鲁国出使晋国,到底想干什么。
端木赐向晋定公分析了吴、齐、鲁、越等国关系,对晋定公道:“此番外臣奉越国君侯之命出使贵国,只是建议君侯作好应对吴军的准备。”
晋定公纳闷道:“吴国离寡国如此之远,又岂会对寡国有不利之为?”
端木赐摇摇头,道:“君侯难道不知当年柏举一战,吴军以弱胜强,三万吴军大败二十万楚军?吴军战力,着实可怕,谁敢轻视?”
此言一出,晋定公顿时紧张起来,讷讷着居然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鞅在一旁,轻咳了两声,对端木赐道:“子贡先生乃卫国人士,却是鲁国孔丘弟子,今又代表越国出使我国,这个身份复杂了啊。正是由于子贡先生身份过于复杂,故寡君心中有疑问。
不过,子贡先生勿需多虑,吴国与晋国乃同宗之国,且素来尊晋国为长,百余年来,若非晋国相助,吴国哪有与楚国一较长短之实力?故吴国北上,不会对晋国有任何威胁。”
端木赐知道,如果不把赵鞅说服,那此番晋国之行算是白来了。
端木赐严肃道:“元帅此言差矣。如今,吴国有意北上,已决定与齐决战。且吴国狼子野心,残暴无道,晋国乃诸侯之长,岂能容吴国驰骋中原?
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突然来的变化。不事先整顿好军队,就不能战胜突然来犯的敌人。
吴国有意北上称霸,目前已联合了鲁、邾、郯、越等国,第一步必然是击败齐国,然后进入中原,威服诸侯列国,难道晋国就能眼睁睁看着吴国取了这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之位?”
赵鞅冷冷道:“子贡先生,难道这天下还有谁敢质疑晋军的战斗力吗?一百多年了,在晋国面前,楚国有几天是抬着头的?
想当年,吴军之所以能击败楚军,并非楚军战斗力不行,乃主将过于愚蠢,为逃避战败责任而弃二十万大军不顾,这才成就了吴军之功。
我看吴军没多少实力,甚至连齐军都有可能将吴军阻挡在山东!子贡先生请回吧,晋国之事,晋国人自己会考虑,勿需外人多言。”
端木赐叹了口气,对赵鞅道:“元帅的本事,在下当然是知道的。但请元帅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视吴国,在下此番既受越王命令出使晋国,那就要将越王的话带到。
越王说,此番越国被迫派三千甲士助吴北上伐齐,只是迷惑吴王罢了。越国尚有雄兵三万,藏兵于民,只待时机一到,定然向吴国发起突袭。
所以,此番吴军与齐军决战,吴军无论胜败,越军均会行动。请元帅重视这个消息吧。”
说罢,端木赐向晋定公和赵鞅分别施了一礼,转身就走。
端木赐不想在晋国多呆一天,因为以吴军为首的五国联军已然组建而成,端木赐作为促成伐齐联军的主要人物,当然想要看看与他冉求反复商量的这盘大棋是否真的能按他们设想中的那样走下去。
端木赐也好,冉求也罢,两人都只想为孔子回鲁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而已。但随着端木赐连续赴齐、吴、越、晋等国,至少端木赐有一种心头突突的感觉上来:接下来的春秋江湖,可能会有大变!
这个大变,应该就是由自己这样的孔门弟子一手造就的!
所以,端木赐很期待。从晋国匆匆返回的端木赐,很快就成了鲁军统帅叔孙州仇的军师,随军参战。
吴王夫差很激动,这一次,他给自己立下了伟大的目标:击败齐国,威服晋国,召集诸侯会盟,成就春秋霸主!
郯国、邾国、越国这种小国无所谓,反正都成了吴国的附庸,甚至连附庸都算不上了,只能算是吴国的一个内封国。这次所谓联军,只是一个口号和影响而已。
倒是鲁国,那可是同宗姬姓诸侯,且一直以来是周天子最倚重的宗邦诸侯之一。
如今,鲁国已然臣服,接下来应该是齐国,然后是宋国、卫国,再就是与晋国比上一比,最好是直接干一架。
一战定输赢,一战而决定接下来列国诸侯联盟盟主这把交椅,该由晋国继续坐,还是换由吴国来坐!
吴王夫差对吴军的战斗力非赏自信,想当年,三万吴军就击溃了二十万楚军再加上,这些年,吴军几乎每战必胜,而自己这一次,可谓是将吴国精锐悉数带了出来。
赌王是如何炼成的?至少要经过一次梭哈吧。
吴王夫差想象着自己坐上诸侯联盟盟主宝座那一刻,自己接受天子的敕封和列国诸侯的朝见,然后自己又象模象样地勉励列国诸侯们这感觉,爽得不要不要的。
对了,如今联军已经组成,至少有五个诸侯国参加了,那还不抓紧彩排一下?
主要是鲁国,鲁军统帅是叔孙州仇,那就召见他吧。
吴王夫差专门安排了一个隆重的各军统帅朝见吴王仪式,自己端坐正中,两旁甲士林立,前面战车成排,威风凛凛,庄重肃穆,
叔孙州仇有些紧张,都说吴国佬野蛮,想当年就是这个吴王夫差到鲁国,强令鲁国百牢待之。如今自己却要代表国家听候他的命令,真是奇耻大辱。
唉,没得办法啊,在生存面前,面子其实薄如纸片。如果不是齐国咄咄逼人,咱大鲁才不想跟吴国这种东夷蛮国接触哩。
叔孙州仇胡思乱想着,突然听吴王夫差召见自己,顿时慌了,正不知所措,端木赐叹了口气,道:“叔孙大人尽管去见吴王,不要有任何顾虑,一切就听吴王命令就是。我陪叔孙大人去吧,如果大人需要,只需递个眼神过来,我自会替大人应付。”
叔孙州仇这才放下心来。
令叔孙州仇颇感意外的是,吴王夫差非赏平易近人,只听他和蔼可亲地问道:“叔孙乃鲁国世家,不知叔孙官居何职?”
啊?谁不知道鲁国自三桓形成势力以来,一直都是由叔氏掌握司马一职?你吴王难道不知?这不可能!
是的,这当然不可能。吴王夫差之问,乃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你叔孙位高权重,但切记,你永远只是鲁国的一个卿大夫,别乱了规矩!
吴王夫差几时讲过规矩了?此时却对一个鲁国大夫讲起规矩来?
别急,我们先把这次吴王夫差召见叔孙州仇一事讲完。
叔孙州仇恭敬答道:“禀吴王,外臣如今任鲁国司马之职。”
吴王夫差点点头,道:“那请叔孙务必牢记,恭敬侍奉您的国君,勤勉履行您的职责,不废礼仪,不乱规矩。今叔孙奉鲁侯之命追随寡人讨伐齐国,如此劳苦,寡人心甚不安。今赐叔孙剑甲各一幅,乃吴国名剑名甲,略表心意。”
夫差说罢,用手示了示意,马上左右两人各自端上一副精美铠甲以及一柄带鞘宝剑,径直走到孙叔州仇面前。
这下把叔孙州仇给吓得差点尿裤档!
在叔孙州仇眼里,国君赐臣子以剑,只有一个意思:命令臣子自杀!
吴国,就刚刚发生过这样的事。吴王夫差将宝剑赐给相国伍子胥,伍子胥接剑后悲愤自杀。
叔孙州仇虽然是鲁国大臣,但夫差是吴王,两人相见,叔孙州仇仍旧是臣,而夫差是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叔孙州仇呆在那里,脑子里一片茫然。
怎么会搞成这样?
端木赐在一旁,看着直暗自摇头,心道:这个吴王,也实在太不懂礼仪了。
是的,端木赐很清楚,吴王夫差根本没有想要叔孙州仇自杀的意思,他仅仅是摆一个谱,一个国君的谱而已。
国君的谱是什么样的?说一些要求臣子听话、服从命令、勤勉履职之类的话,然后给予一些赏赐。
仅仅如此而已。
因为,吴王夫差将要当上列国诸侯联盟盟主,他要适应向列国诸侯以及列国诸侯的大臣们发号施令,给予奖惩!
但吴国文化底蕴实在太薄了,对于中原华夏文化尤其是礼仪文化实在知之有限,故才自摆乌龙,居然赐人以剑,这让人情何以堪?
吴王夫差还得意洋洋,既然你叔孙是鲁国大司马,这可是要经常领兵打仗的,寡人得勉励你好好履职,那就送你一套铠甲、一柄宝剑吧。
另外,也让你们列国诸侯的大臣们看看产自咱大吴国的铠甲与宝剑,尤其是宝剑,没见过做工如此优良、刀刃如此锋利的剑吧?
这么好的剑,寡人就随便赏赐了。要知道,咱大吴的将士们,可人人都配备了这样的剑哦。
怕了吧?这是咱大吴国武力的象征,谁敢不从大吴,那就一剑砍了!
这倒不是吴王夫差自吹自擂,春秋晚期,列国诸侯中,吴国和越国这两个诸侯国在冶炼技术上令人刮目相看,主要应用于铸剑。
中国古代五大盖世名剑,湛卢剑、纯钧剑、胜邪剑、鱼肠剑、巨阙剑,均为春秋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轩辕剑、湛泸剑、赤霄剑、龙渊剑、泰阿剑、鱼肠剑、干将莫邪剑、纯钧剑、悬浊剑、承影剑,有六剑为欧冶子所铸。
如今,越国臣服于吴国,吴王夫差拿出来的剑,岂是寻常之物?
但是,在叔孙州仇看来,吴王赐剑,意味着命其自尽!
见叔孙州仇慌成BB虾的样子,端木赐上前一步,对吴王夫差深施一礼,道:“外臣州仇谢大王赐甲,甘愿忠心追随大王,讨伐暴齐,并谨遵大王教诲,忠于国君,勤勉履职。”
言罢,示意叔孙州仇赶快拜谢吴王赏赐。
叔孙州仇这才反应过来,忙上前拜谢,接受了铠甲。
吴王夫差哈哈大笑,他也刚刚反应过来,为了炫耀一番,自己居然赐剑给叔孙州仇,那还不把他吓出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