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庆光对此可谓是深有体会!
毕竟他以前就是用舆论去教唆那些愚昧的老百姓的。
现在的情况。
看来以后蛊惑那些书呆子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他的野心想要付诸现实的可能性自然便是越来越小了。
炎庆光面色阴沉。
好在他现在也没有完全死心。
至少从目前秦倌的热度还可以看出一些不足之处。
那就说明大秦皇帝主导新政的决心还不够坚定。
还是有人会发言抵制的。
机会,就等恩科了。
到时候可以尝试着鼓动天下的学子们强硬的拒绝朝廷的恩科典制。
那才是炎庆光准备筹办的事宜。
只要他炎庆光能做好那件事。
对秦皇帝来说,将会成为人生之中最大的坎。
朝中的风波出现也成为了必然。
除非朝廷不打算取用天下的人才。
不举办恩科。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
不大兴学堂?不取用人才?
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梁成,你给本王等着,如今乾坤未定,你我胜负尚未可知,本王要亲眼看着你的虚假王朝崩塌!”
炎庆光冷声发誓。
报倌的出现,在大秦境内知名度越来越广。
风趣而幽
默,且具有批判现实意义的内容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陛下真是良心的君王啊。
以前老百姓不知道的事情,他都告诉大家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秦子民的文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每天必备的看报倌已经成为风靡一时的习惯。
一天不看就寂寞的慌。
纵然是那些不识字的大老粗。
那也得赶时髦,一铜板采购一册。
跟着儒雅之士一起品评一下时政新闻。
从最开始的京都皇城,到周边的七个郡。
在到相对偏远的炎西六郡。
秦倌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燎原之势。
其实这样的大好局面出来。
梁成之前也没有预料到。
最初只是觉得报倌可以弥补人们心中匮乏的精神状态。
也提升老百姓的整体认知。
防止出现认知偏差。
随着报倌的出现确实解除了百姓们心中对陛下的一些误会。
转而开始支持当今的皇帝陛下。
但文化人的情操往往是越来越重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
秦倌如此大范围的宣传新政。
不就是要为人们竖立典范吗?
同时也恶化了一些人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固有印象。
让那些危害国家,与民争利的贪腐
之辈,在民众之间无所遁形。
而且在读书人眼中,秦倌的出现也意味着属于他们崛起的时刻要来临了。
陛下变革的态度非常的坚决。
太岁军又抓了几个家族的老爷。
这件事情已经无法在京都皇城激荡出丝毫的波澜。
也没有人站出来造谣说太岁军栽赃陷害了。
反而说抓的好。
抓了贪墨官员,完全是净化空气。
谁让那些昧良心的大老爷们侵占百姓们的田地呢?
不过,最能引起轰动的则是,秦倌上的一条惊世骇俗的告示。
那就是陛下要举办恩科考典了。
已经诏令大秦二十四郡的郡守、主簿进京参议此事。
这事之所以引发很大的轰动。
主要是,因大家觉得陛下此前对读书人极为冷漠。
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抵制读书人。
这一次,居然会在全境内召集恩科。
不过经历过秦倌长达一个月的洗礼之后。
人们的接受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只是当天人心躁动。
第二天大家就变得非常平静了。
甚至连大张旗鼓的讨论之声都销声匿迹。
这种情况,给人感觉很诡异。
之前那些恨不得抓住机会就要慷慨其词的抨击朝廷的的官员跟
文化人全部都三缄其口。
民间的老百姓也沉默不语。
安静!
太安静了!
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谣言鼓噪。
反而让朝廷的内阁大臣们感到明显的不安。
因为平静之后,可能暗藏着巨大的轰动。
对于炎庆光那样的反.动之人而言。
似乎陛下的小辫子已经被读书人们给抓住了。
用他们的话说:“瞧瞧!陛下这就撑不住了,治国就是离不开有文化的人,陛下即便瞧不起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斩尽杀绝,最终治国还是依靠我们,所以厚着脸皮又取用我们了。”
啊!
机会千载难逢啊。
这不正好是我们同仇敌忾,起来跟朝廷对抗的绝佳时机吗。
总而言之,随着这一道诏令下达。
天底下那些居心叵测的读书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个个走街串巷,联合旧日好友,准备蓄势待发。
大家现在就在等候那一天的到来。
然后联合罢试考。
给皇帝陛下添加点压力。
让他根本没办法收场。
最终,所谓的政令便会变成一句没用的空谈。
全民交税的法.令,也就名存实亡了。
本来就是嘛。
我们是官员,我们拥有了官身。
凭什么给国库
上缴税?
该交税的只能是平头老百姓。
读书人的下一波蓄势,势必会引起很大的波澜。
但是梁成来不及深.入考虑。
正如他在秦皇宫说的那样,顺其自然。
他在必要的时候会发布顶格处罚的旨意的。
那就是不参与的读书人,子孙三代永远跟官身无缘。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而且这两天,梁成被一件事情搞的烦不胜烦。
长信侯!
长信侯吴顺季给他呈送了龙涎香。
从而导致吴顺季被扣留在了太岁军的大牢。
可吴家人脚不停歇的来找他。
希望他网开一面,不予追究。
梁成提前就预料到此类情况。
所以他采取的策略就是置之不理。
并且适当的时候,还给了吴家人下马威。
那就是梁成又让刘承柱抓了两个吴家子嗣。
罪名则是吸食龙涎香者,所以被抓入了太岁军的营地大牢。
这一下子,彻底让吴家人着了急。
入宫面圣的人越来越多了……
吴家人又来了。
几乎在京都皇城的吴家长辈们都来了。
他们并不是面见梁成。
而是面见了皇太后吴素。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此前吴素已经找过梁成。
并且跟梁成表达了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