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乱世用重典

朝野内外。

那帮自恃清高的家伙之所以有恃无恐。

无非是认为朝廷离不开他们。

那是以前。

现在嘛!

他们突然之间发现,朝廷离开他们之后照样还能正常的运转。

换而言之。

他们类似的举动已然失去了该有的威慑力。

自然,那些本就动摇不定的书生们,就觉得心态炸裂。

一个个追悔莫及。

这事,影响还是很大的。

毕竟大秦帝国建立第二个年头。

以前朝廷专用武夫。

还给士兵纳入了军籍。

可是这么多年,依然是如此过来的。

那就说明他们可有可无。

岂不是说。

十年寒窗,都付诸东流了吗?

不少家族,因此发生了内讧、喋喋不休的争吵。

杜家,是永沧城内素有名望的大门阀。

一家几代人,士农工商,各个行业都有涉猎。

自从大秦的新律指定了全民交税的制度之后。

杜家的核心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家族内部已是人心惶惶。

但是杜家人也足够忍耐。

他们明知大势不可逆。

于是也只能咬牙忍耐、顺从。

平日里就是保持中庸。

暗地里却是积蓄着力量。

组织家庭成员以及一些相好的家族,一同刻意弃考

,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朝廷的不满。

杜家在广寒郡的威望自不用说。

自家就有十三名参考的书生。

稷下学宫的学士杜永年就是杜家人。

他现在已经是朝廷半步的第一批刻意弃考者名录之中的榜上成员了。

因为被他影响。

现在的杜家已经完全乱套了!

杜家的大堂之内。

聚集了二十多人,大家的心情都很低落。

家庭氛围也非常压抑。

“你这次玩脱了,也玩大了,陛下的惩罚真的无法收回吗?”

杜永年看着年近六旬的舒服杜伯春,语气充满了失落。

杜柏春是杜家目前官居最高的长辈。

是广寒郡下辖的清陶县的县丞。

“哼,承蒙你的福气,我已经被你牵连。”

“不仅乌纱帽不保,全族成员再没有入仕的可能性。”

杜伯春一句话呛的杜永年一脸懊恼。

什么叫被我牵连?

当初让我刻意弃考,不就是你给我的意见吗?

如今反而怪我?

杜家最为年迈的老者叹息道:“这事,谁能料到啊?”

“谁知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皇帝竟然如此儿戏?”

“哼!”

杜伯春懊恼道:“你觉得我是再跟你开玩笑吗?江南郡的郡守跟主簿都受牵连,该

地被拿下的官员有七十三个,广寒郡,我们杜家就有四个人被剥夺了官身。”

“该死的!”

“清陶县的县丞都快要回乡养老了,我原来是最有机会接替县丞职位的,朝廷百废待兴,我做县丞几年,政绩好的话,将来可能会上升到广寒郡内任职。”

“但是现在……”

“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杜伯春低垂着头,大有一副追悔莫及之态。

怅然若失道:“刻意弃考,再刻意弃考,我也无官可做了。”

“我们杜家整个家族的男丁以及后辈都受其害,如今,杜家已经彻底完了!”

言及于此,他愤怒的转身,甩袖离开。

现在他全然没有之前跟朝廷对抗的信心跟野望。

脑海之中充满了悔意。

“几代人发展了这么多年,如今一朝梦碎。”

“我不甘心啊。”

“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

“去找陛下?我们不刻意弃考,或许皇上开恩,我们杜家还有一线生机呐。”

“对,我不刻意弃考了!”

杜永年直接表起了一百八十度反转的态度。

“伯父,念在您曾经是帝国官员的份上,陛下或许还会见你一面,您可否恳求陛下给我们杜家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啊

?”

现在的杜永年是彻底的后悔了。

“我?”

已经走到堂外的杜柏春懊恼的苦笑道:“我如今已是戴罪之身,况且我此前就算是官身,哪来的资格面见陛下?这不都是因为你吗?”

杜伯春愤慨的啐了一口唾沫,再也不回头。

杜家大堂内,所有杜家的子弟们面面相觑,内心深处皆是恐慌跟无助。

跟大秦皇帝对着干,只能是自吞恶果。

事已至此,无论说什么都晚了。

像杜家这种情况绝非一家。

而是在广寒郡这边的大家族内,都有普及。

不过所有人都幻想着恳请皇帝陛下开恩。

能够网开一面,给他们一次彻底洗心革面的机会。

于是,广寒郡的郡府外面,各地的贵族跟剥夺了官身的人都席地而跪。

希望面见圣上。

然而,梁成压根不鸟他们。

好话好说的时候,他们不听。

现在自然在梁成这边毫无情面可言了。

而且梁成已经下定决心必须要杀鸡儆猴。

那些被革职的人,就是猴。

“去应试,快去应试!”

永沧城的富家老爷,一大早就在院子里催促自己家族内的子弟们。

“爹,你不是让我刻意弃考吗?”

“你敢!”

“你要再

妄论,信不信爹打断你的腿?”

“是,我这就去应试。”

这样的画面,在永沧城内比比皆是。

作为广寒郡的郡府所在。

永沧城的风气迅速传遍了整个郡地。

短短两天。

一踏踏厚重的名录就摆在梁成的御案之上。

梁成对此自然是非常满意。

沈培艺说道:“陛下圣明,目前本郡的恩科已是效果显著,辖下各县应试者已是超额,不过保不齐里面有浑水摸鱼之辈。”

“水至清则无鱼,浑水摸鱼的人一定有。”

“这是大秦的首届恩科。”

“等大秦的学堂全面推广之后,应试之人就大多具备真材实料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革新,需要时间去努力。”

沈培艺点了点头。

“说到底,还是淮南的文人墨客多啊。”

梁成翻阅着卷宗,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

“应试的人够了,微臣担心他们会糊弄形式。”

沈培艺略带着担忧说道。

“这倒是无妨。”

梁成摆了摆手:“刻意弃考的风波平息,就已经打了一场胜仗。”

“接下来各级官员要注意的是,杜绝考场上的徇私舞弊之风。”

“若有人虚抬分数,或是走后门的,一概严惩。”

梁成镇重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