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故地重游

之后多次出使徐州,跟南蛮大战时,梁成用出围徐救赵之计,去跟徐州相谈的人就是吴启能。

路程很熟悉,从洛京出发,路过淮陵郡,拿上徐商手书,再至东海郡,乘船前往徐州。

这能比走陆路快近一个月,这一次他的任务更加严峻……

朝廷政令已通传全国各郡,地方主官都接到多项要务。

打击徐商,查封普惠坊。

还有夏税征收事宜!不同以为,这次夏税征收将完全以折色代替,且梁成从京中各部衙抽调官员任为钦差,负责督导夏税征收事宜!

鸿胪寺的御史都派了出去。

给你们发挥的机会,找不到问题不许回京。梁成也下了明确旨意,若有发现贪墨事宜,严惩不贷!

政令一言既定,关键在于执行。

这才是最难的!无论是在京权贵,还是地方官员都不好过。大秦就像一台庞大的机器开始运转。陋习要逐渐更正,改变长时积累下的不良风气,最终完善制度彻底确定下来。

收税!要应收尽收,绝不能打折扣。

梁成说过,即使你要造反,但在造反之前,也要把该缴的税交了。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

越有钱的

人,缴纳的税越少,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手段规避。而受剥削的都是那些穷苦人家。

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梁成第一次下南方就明确了官绅一体纳粮。这次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并要真正的实行下去。收税要以国税局为主,地方官员为辅。

国税局相对独立,这是梁成为了避免地方暗通截留而给的特权。

这也让地方官员们生出抵制之心。

原来收税都是地方做主,这里面操作空间很大,无论是贪墨还是截留都很容易。而国税局为主,操作空间就很小了。

其实就是国税和地税的区别。

朝廷想要钱,地方也想要钱,矛盾就出来了,梁成也在考虑该怎么平衡。

吴启能并未休息,联系好地方官员,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徐州王城……

不同于以往,这次前来可不是谈联盟之事,而是来威慑挑衅。

结果如何他也不知道,甚至能不能安然离开徐州都不一定。

不过吴启能并不害怕。

因为在他背后有强大的国家……

徐州王城。

此刻徐州丞相鸿天明正跟徐州王炎胜禀报着他一手策划的“亡秦之计”。

这是他定下的名称。

“臣已派出大批商人

前往大秦,他们将会高价收购冶炼原料,当造起势来,大秦百姓便会抛荒不耕,其根基被毁,长此以往,国力必然受损……”

“亡秦之计!”

“好一个亡秦之计!”

炎胜看着奏章赞叹不已。

“爱卿实乃徐州支柱。”

炎胜毫不吝啬赞赏之意,这也是发自内心的。

继位以来他待鸿天明并没有如此亲切,而是公事公办的态度。

虽然鸿天明是他父王留给他的辅臣,可他依旧留有戒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

鸿天明再怎么也是他父王任用的臣子。

直到去年徐州王城发生内乱,鸿天明站出来力挽狂澜的解决,让他对鸿天明真正的放下戒心,开始重用!

他之前一直都低估了鸿天明!

或者说因为他的父亲严庆宗的英明,让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位丞相。

他在丞相的位置有十年之久,这么长时间的经营,徐州各地皆有其门生旧故。

自己这个新徐州王的话可能不听,但这位老丞相却能使的动。

炎胜并不猜忌。

这也是他的优点。

他急需一批能够重用的贤臣。

“臣惶恐。”

鸿天明弯下了腰。

他看着这位精力充沛,表现出迫切想要做出

一番丰功伟绩的皇帝,有的不是欣慰,而是……

头疼!太能折腾了!

说实话,他宁愿这位皇帝能贪玩一些,哪怕是沉迷美色不理朝政都好,也不想他像现在这般。

效仿大秦皇帝改革变法,还是几乎完全复刻!

天见可怜!

徐州内乱差点都丢了皇位,都不能让他警醒,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就是因为削藩不彻底!

真是服了这个老六!

支柱这个称呼他是真的承受不起。

现在的情况是,这位殿下搞出了事情,他负责收尾清理烂摊子。

就好像陛下一直在凿洞,而他一直在修补。

可他总有修不动的时候。

真的心累!

鸿天明内心发着牢骚,又开口道:“因有前朝大炎炎煌帝六子炎庆光的安排,大秦普惠坊售卖龙涎香一事也相当顺利。”

“这可都是长足大计,只要成功,大秦国力必然衰退。”

“嗯,不错!”

炎胜开始也不理解,在经过鸿天明多番讲解之后才明白其中真意。

确实是高明的计谋。

他话锋一转又问道:“你对那大秦高考怎么看?”又来了!鸿天明一阵头大。“陛下,那大秦高考在大秦

都未完全实行开,好坏还不确定,我朝怎能随意效仿?”“朕倒是觉得很不错。”

炎胜从龙案上拿起一本书。

“这是本王详细查究之后写下的心得,这大秦高考的本意是取消无用的繁文缛墨,以实用性科目为主,比如增加了明法,明算等比重,且科考形式也有较大改动。”

“地方自主取仕,定向招募,这样大.大简化了考核复杂流程……”

说起这个来,炎胜表现的就很兴奋。

他理解的也相当透彻!

炎胜并非囫囵吞枣的借鉴,在这之前他自己就要进行一番学习理解。

直到完全明白了才开始推行,近日他就在研究大秦高考。

开始也觉得荒唐,结果随着细致探究发现。

真的是好!

若是梁成在此,他一定会赞叹。

原来最明白他的人就是炎胜!

“大王啊,考核实行已有千年,怎能随意更改,再说大秦高考,当有新式学科,我们徐州无人能教授啊。”

鸿天明苦口婆心。

“模式可以先行效仿。”炎胜开口道:“本王准备先选一地试行,你觉得哪里合适一些?”

“大王,大秦高考的事情可以暂放一边,您觉得那大秦银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