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里人来人往,真是把她家当成了样板房。
尤奶奶自豪的说,明年村里想照着她家房子修的至少有三户。
天天围炉烤火,热热闹闹就到了腊月,正式步入2006年。
尤语买的种子也陆续收到了货,老爷子早就做好了苗床土壤的消杀和堆肥工作,就等着大显身手呢。
叶舅舅和自己家的露天种植的苗可以三月份再育,只给村民们育五万株番茄苗的活儿相当轻松。
敲了一支浓缩液,用的种子还不到200g,兑的水一如去年的浓。
“爷爷,为啥子今回直接撒播,不用营养杯种嘞?”育苗法还有没个标准的?
“春天大棚播的苗容易虚高长歪,等它长到十公分,就可以移栽到营养杯里壮苗。地栽嘞时候就不容死苗,生长期也缩短了。”
“我爷懂的好多,真厉害哦!”
尤爷爷:现学现卖,就还挺好用!
在撒播种子的苗床上浇透了水,老爷子还给它们盖了一层地膜。
不等尤语问,就主动给孙女讲解起地膜的作用:
“地膜可以保暖,地下的水汽扯上来又会落回去,苗床上的泥巴就不会缺水了。”
“盖了地膜番茄种子还能透过气来吗?种子发芽后,不就被地膜挡了向上长的空间吗?”
“种子在泥巴里头,啷个透不了气?看到大部分种子发了芽后,就把地膜起开啊!”
“学到了!”回去就要在小本本上记一笔。
看到大棚里的温度计显示才十八度,老爷子决定在地膜上再架一个三十厘米高的小拱棚。
尤语:套娃都有四层皮了!
轻松育完番茄苗,看着六百来个,一到二两一个的种苕,尤语有些犯愁。
这么大个的种子,浓缩液要如何用?
她手里目前一共存了32支浓缩液,就全部用完也是不够浸泡内么多红苕呢。
怕老爷子他们发现浓缩液的奥秘,尤语连半颗红苕都没舍得给她奶尝个味。
来自sd的红苕,形状长的像纺锤(中间胖两头尖),表皮是浅紫色,里头的薯肉微黄。
看到孙女抓头发,老爷子都不耐烦了:“哪个种红苕还要给它消毒?放温室里头我都嫌它占地盘。”
“爷爷,我内是良种,大大的良种!不是那些普通货色,加上运费好贵的。”
“反正红苕头出嘞芽最好,消毒就消红苕头嘛!”老爷子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孙女的同学也搞不来内么多消毒液呀。
“红苕还有头有尾啊?”种菜快有一年经验的入门级选手,不明所以。
“短的那头是脑壳,尾巴都是细细长长的。”
尤爷爷:农村里头长大的娃儿,一点常识都莫得!
既然如此,那浸泡体积就大大的缩小了,她爷真是个天才!
虽然但是,它们还是不如蔬菜金贵。
浓缩液就不需要按照标准配置了,尤语大胆的用了10g一支兑10斤水的比例。
忍痛敲了十只浓缩液,兑了一百斤清水来给红苕脑壳泡汤。
哎!试验嘛,这次不行,就一代改良一次吧!
浓缩液,存个三年五载总会够用的吧?
看老爷给红苕育苗又是一景,区别于所有菜蔬种子。
先是在番茄苗隔壁的小棚里,挖出一条五米长,一米宽,二十厘米深的浅坑来。
然后将红苕密密麻麻的斜码在坑里,苕头向上,压前面苕尾的三分之一。
强迫症患者估计能爱干这活儿,尤语时不时被她爷逮着放错顺序几次。
码完后,浇水在红苕上,一次性浇透!
再往坑里盖了上一层10~15厘米的营养土。
最后在坑上架起了一个30厘米高的小拱棚来,盖上塑料薄膜才算是完事。
哟西,红苕这个娃儿皮糙肉厚,穿三件衣裳足以。
“一百二十斤红苕母子出嘞秧秧,最多只够种两亩地,你打算种在哪儿啊?”
“我奶的菜地三月份肯定可以腾出来,到时候插纤正合适。另外一亩苗,我让人在红泥巴山上种种看。”
“红苕倒是哪儿都能栽,不拘沙地还是山地。”按老爷子的想法,种他的沙地就是浪费。
沙地再不济,种樱桃萝卜也是比栽红苕强啊。
仿佛看穿了老爷子的小心思,尤语笑着说:“都说了是良种红苕,等我今年的红苕种子留出来,明年种个百八十亩给我大姑爷烤着卖!”
尤爷爷再不吭声了,外孙是隔代人,大女儿总归还是亲的。
默默地对红苕发芽,上心了不少。
腊月里,天气越发的冷。
有了新做的羽绒被,尤家人表示夜晚挺暖和。
自己定制的羽绒服,鸭绒充得足足的,里面穿件卫衣打底都足够啦!
下了几场雨加雪,好些露天种植的蔬菜都瑟缩着,唯有黑黝黝的洪山菜薹精神抖擞。
她家菜薹的叶柄和叶脉已经从紫黑变成了墨色,肥厚的叶片也绿得发黑。
完全和红字不沾边,尤语给它们起了个新名字,叫墨菘。
只可惜,都到这会了人家的菜薹还没抽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怀的哪吒?!
她倒也不着急,九十九步都走了,还差这一哆嗦?
八亩呢,两万多颗!
她和老爷子各自负责一半,看得脑壳发晕,三天才能查看完一遍。
菜薹的生长过程,种植户们也是经常交流的,情况大差不离。
没想到最先抽出来的菜薹,竟然在叶舅舅家。
刚喝完尤奶奶在烤火炉上炖煮的一大锅腊八粥,尤语就接到了叶舅舅的电话。
“哈哈哈”隔着手机,尤语的耳朵都被她舅舅的笑声给震得嗡嗡作响。
“小语,我家贡菜它抽薹了,抽薹了!带着骨朵一起长出来的!才三寸高,有七根!”
“舅舅,那你家估计能赶上春节前卖一波,可以给年夜饭添加一道菜。”
“哈哈哈,我这就给姜主管去电话,到时候请她来我家尝尝鲜.”
要不是雨后的山路很泥泞,尤语都想走路去瞧瞧。
随后得了消息的八亩种植户们,躁动不已。
为的啥?
盼着它熟,就想尝一口!
不奢望卖五十块一斤,五块一斤他们都心满意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