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招贤纳士

此次征伐荆州,前后耗费八月有余,周琦才班师返回寿春。

现在是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

陆玉所生的儿子已经三岁多,张氏生的女儿也满了两岁,嫡长子周继九岁,敏而好学,次子周统七岁,较为顽皮。

此战夺取了长沙全境,整个荆州几乎都暴露在了周琦的兵锋之下,还拿下了襄阳东部屏障宜城,扬州上下全都士气旺盛。

周琦让鲁肃担任长沙郡守之职,命徐晃征兵八千屯于益阳。

鲁肃虽然已经二十二岁,可是在出任长沙郡守之时,仍旧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

说到底,鲁肃并非大士族出身,否则以这个年龄担任郡守之职,完全是绰绰有余。

周琦却力排众议,坚持提拔鲁肃前去赴任。

鲁肃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且并非出身扬州本地世家,对周琦亦是忠心耿耿,对于平衡扬州本地士人大有裨益。

且经过两三年时间的历练,鲁肃也成熟了许多。

最为重要的是,长沙郡有徐晃这位威震荆州的名将领兵驻守,根本不担心出现什么乱子。

周琦让鲁肃担任长沙郡守之职,也未尝不是准备将其外放历练一番,未来好委以重任。

至于宜城,仍旧由蒋钦领兵驻守,周琦还在那里留下了一千水军,以及两千兵马,好当做未来攻打襄阳的桥头堡。

却说徐晃离开会稽郡以后,那里的山越尚未完全平定,于是让陆骏举荐人才,接替徐晃原本的工作。

此时会稽郡局势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哪怕没有徐晃镇守于此,只要能够找到一些精通兵事之人,按照既定战略施行,早晚也能平定山越之患。

正是为此,周琦才放心大胆的将徐晃调往益阳。

等了些许时日,陆骏向周琦举荐了两人,分别是虞翻以及贺齐。

虞翻家学渊源,勤奋好学,其父曾任日南郡守,也算得上是官宦之家,现在已经到了而立之年。

虞翻博学多才,不仅继承了家传经学,还精通《易经》,兼通医术。

最为重要的是,虞翻乃会稽郡本地人氏,对于山越习性非常了解,而且擅长翻山越岭,号称能徒步日行三百里,并且自幼习武,擅长使矛,等闲之人莫能近身。

虞翻号称能日行三百里,虽然有些夸张,可他的确身轻如燕,徒步行军士卒无人能及。

根据陆骏所说,此人能文能武,而且出身名门,若能委以重用,必可平定会稽郡山越。

至于贺齐,亦为会稽郡本地人氏。

贺齐本就是郡中郡吏,早年担任太末长时,诛恶扶善,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千余人的山越之乱,又喜好兵事,乃是最佳人选。

奈何贺齐出身不如虞翻,若是贸然委以重用,恐怕难以服众。

周琦看到了陆骏的书信,不由大喜过望。

无论虞翻还是贺齐,都是历史上的东吴名臣,特别是贺齐,在平定山越之乱的过程中,可谓身经百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官拜后将军、假节,兼任徐州牧。

纵观东吴诸将,贺齐也绝对是排的上号的名将。

至于虞翻,这个人非常有意思,性格十分率真洒脱,所以经常触怒孙权,最终落得个被流放交州的下场。

可无论怎么说,这两个人才都不容错过。

周琦沉吟许久,最后给了陆骏回信,信中说到,贺齐既然有才能,自然应该委以重任,却也不能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可以先举其为孝廉,令贺齐协助征讨山越,等到立下战功以后,再进行提拔。

至于虞翻,既然出身名门,而且又颇有名望,那么陆骏就可以直接以郡守府的名义进行征辟,令其代领讨山越之职,若表现突出,再予以扶正。

通过对两人的区别对待,就能看出这个时代家世的重要性。

征讨山越主帅的位置,其实给贺齐更合适,只因对方出身不够,所以并不能破格提拔,反而要走举孝廉这一条路,再慢慢积累军功往上提拔。

虞翻却是因为自己父亲担任过日南郡守,哪怕只是交州一个偏远地方的郡守,终究也是官宦世家。

有了这种出身,虞翻才能得到破格提拔。

处理完了虞翻、贺齐的事情没多久,周瑜却是忽然带着一人前来拜见。

周琦看着已经虚岁二十的周瑜,道:“公瑾,你今日不在军中学习如何训练士卒吗?”

周瑜虽然没有真正年满二十,周琦却也提前给他起了表字,与历史上一般无二,如此平常更好称呼。

公字不用多说,很多人的表字都是以此开头,最主要的是后面那个字。

瑾:意为美玉,亦喻美德,刚好与周琦的琦相呼应,也表达了周琦对于周瑜的期待。

周瑜对着周琦施了一礼,道:“侄儿此次前来,乃是有事禀报。”

周琦来了兴致,问道:“何事?”

周瑜略作沉吟,而后说道:“庐江郡境内轻侠众多,游侠之风甚浓,这些人若不加约束,就会给地方治安带来很严重的破坏。”

“若是用好了,却也能够起到大用,当初策反吕布麾下士卒,刺杀其手下部将,夺回庐江郡,便是这些人起了大用。”

“侄儿打算将这些人全都招募起来,而后编伍成军,经过严格的训练,以后若是小规模突袭,或能派上大用。”

周琦闻言,不由神情微动。

庐江郡游侠儿的确很多,周瑜堂兄此前出行动辄随从一两千人,很多都是依附于庐江周氏的游侠儿。

这些人在正面战场上,虽然未必能够派上多大用场,但是投放于敌后,或许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游侠儿。

庐江郡人性躁劲,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此旧风也。

就算是乡间青壮,大多也好勇斗狠,有时候为了义气、私仇不顾生死,视死如归。

这些人用好了,绝对会是一张王牌。

周琦沉吟半晌,道:“既然公瑾有想法,就去放手施为。”

周瑜闻言大喜,而后拉着身边的壮实青年,道:“此人唤做陈武,亦为庐江郡勇士,在游侠之中颇有名望,侄儿今日特意将之举荐给叔父。”

“陈武?”

周琦神情微动。

东吴诸将,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皆为忠义果敢之士。

董袭现在还没出现,周琦也不记得对方是哪里人氏,却没想到,陈武居然主动出现了。

周琦对于陈武的印象,乃是张辽在逍遥津大破东吴之际,陈武为了掩护孙权,拼死断后,最后壮烈战死。

孙权参加陈武的葬礼,亲自为其哭丧,甚至还让陈武爱妾为之陪葬。

陈武其他的事迹,周琦已经想不起来了,不过仅此一条,便知陈武能够被重用。

“草民拜见车骑将军!”

陈武七尺五寸,仪表堂堂,哪怕面对周琦亦是不卑不亢。

周琦亲自上前扶起陈武,道:“吾曾任安丰县长,又被先帝奉为安丰县侯,也算半个庐江郡人氏。那里的确民风彪悍,动辄决出生死,阁下能够被公瑾亲自举荐给我,又能被庐江郡游侠儿所推崇,绝非常人。”

“公瑾天性聪慧,已经快要及冠,身边却无可用之人。”

“我打算让公瑾征召三千庐江上甲,由你帮忙辅佐练兵,汝可愿意?”

陈武闻言,拜倒于地,道:“承蒙主公厚爱,某愿效死命!”

周琦大喜,扶起陈武,而后对着周瑜说道:“雏鹰终究要展翅飞翔,我封你为护军都尉,封陈武为别部司马,你二人筹建庐江上甲,直接由我统帅。”

周瑜闻言,不由受宠若惊,迟疑道:“瑜身无寸功而得主公如此偏爱,恐怕其余有功将士心中不平啊。”

护军都尉,秩比两千石,乃是重要的高级将官,也是未来中护军的前身,地位十分特殊。

正是为此,周瑜才会有些迟疑。

周琦却是笑道:“先不说公瑾乃我侄儿,就说你当日在庐江所立下的功劳,也足以得到如此重用,其余诸将绝不会说三道四。”

“我也相信公瑾的才能,要不了多久,必然会震惊所有人。”

“公瑾只管放手施为,其余事情自有我帮你挡着!”

周瑜听到这里,不由心生感动,拜道:“侄儿必不负叔父厚爱!”

周琦也没过多废话,直接签署了任命文书,就让周瑜自己去折腾了。

正如他此前所说那般:雏鹰终究要展翅翱翔。

如果始终将周瑜留在身边,让周瑜成为笼子里面的金丝雀,反而有可能会害了对方,达不到历史上的那种高度。

筹建庐江上甲这件事情,也是对于周瑜的历练。

等到周瑜真的能够练出一支强军,并且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也就是周瑜真正崛起的时候。

解决完了周瑜、陈武的事情以后,周琦暗自想到:“董袭、陈武都是江表虎臣,现在陈武已经出现,董袭却仍旧不知踪迹,也是时候留意一下了。”

念及于此,他便唤来陈文,让他打听一下董袭。

周琦虽不记得对方籍贯,可是但凡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名号之人,绝对有其过人之处,至少也应该闻名一地。

以陈文如今所掌握的情报网,应该不难找到。

“还有徐盛、潘璋、丁奉,也应该留意一下,就是不知他们现在年龄多大,是否已经成年。”

陈武现在也才刚刚及冠,江表十二虎臣之中,很多都是三国中后期将领,年龄应该并不算大。

若果真如此,倒也不好寻找。

周琦虽然对于汉末历史非常了解,却也记不住每个人的生卒年,只能大致猜测一下而已。

“主公,招贤馆内发现了两位来自徐州的名士!”

周琦刚刚让陈文留意一下那些有名望、才学之人,就看到陈文兴冲冲跑了过来,脸上满是激动之情。

周琦抬了抬眉毛,问道:“姓甚名谁?”

此时的周琦,并不像以前那样,但凡见到一个历史名人,就恨不得当舔狗围上去招揽。

他如今贵为车骑将军、扬州牧,占据一州两郡,乃是雄踞一方的诸侯,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很多时候根本无需自己亲自登门,只要一纸征辟文书,就会有许多人才主动前来投效。

就好比李严,若是换做才开始起家的周琦,想要招揽恐怕非常困难。

可是现在,根本无需太过礼贤下士,只需稍微放低姿态招揽一番,对方当即纳头便拜。

李严如此,张辽亦如此。

这就是身份地位名望,所带来的变化。

陈文见周琦好似兴致不高,当即有些神秘的说道:“此二人身份可非同小可,其中一位乃徐州非常有名望的名士,另一位乃是儒学大家。”

“两人都性格高洁,一人刚刚及冠就被举为孝廉,却推辞不就,徐州牧陶谦举其为茂才,亦推辞,因此惹怒陶谦被下狱。”

“另一人先后拒绝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的征辟,始终留在乡中治学。”

“他们虽然前来扬州躲避战乱,却也未必愿意被主公所征辟。”

周琦听到这里,反倒是来了兴致,笑骂道:“你这家伙,居然敢在我面前卖关子,还不速速道来!”

陈文笑嘻嘻的说道:“前者乃徐州彭城人氏,姓张名昭,表字子布。”

“后者乃徐州广陵人氏,姓张名纮,表字子纲。”

周琦闻言,不由满脸惊喜。

这两个人,那可真是鼎鼎大名,不仅是孙策、孙权的谋主,最夸张的是两人那卓越的政治能力。

三国时期。

如果说魏国的政治

按照人们的普遍的认知,张昭政治才能的排行,在三国时期绝对属于前三之列。

孙策在位之时,正是因为处理不好与江东豪强大族之间的关系,最终才落得一个遇刺身死的下场。

别看孙策打下了江东这个家业,根基却并不牢固。

正是孙策临终之前,任命张昭为托孤重臣,让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在经过了张昭的苦心治理,才逐渐平衡了孙氏与江东豪强大族之间的关系,最终让东吴逐渐变得繁荣稳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无张昭,孙权未必能够守住江东基业。

只不过,张昭也并非完人。

首先,曹操南征之时,张昭就是投降派代表人物,这种行为一度让孙权感到非常失望。

而且由于张昭本就出身士族,所以在对待江东世家大族方面,也是采取了拉拢、联合的策略,虽然能够为东吴迅速稳住局势,却也让孙氏处处受人掣肘,被禁锢在了江东。

或许也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孙权在登基为帝以后,并没有册封张昭这位两朝重臣为丞相吧。

不过倒也并不能完全怪张昭。

只因孙权继位之时年纪实在太小,而且东吴当世内忧外患,境内盗贼四起,豪强大族又虎视眈眈。

就连继承江东基业的孙权,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保不住江东基业,为此还忐忑不安的专门去询问大将董袭。

张昭的策略虽然显得软弱,却能迅速稳定江东局势,让年幼的孙权不至于失去父兄打下来的基业。

等到孙权能够掌握权力的时候,东吴已经与江东世家大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分不开了。

至于张纮,政治才能在整个三国时期,应该也能排到前五之列。

相比起只精通政务的张昭,张纮也颇有谋略与眼光。

就好比孙策交战之时,仰仗自身勇武,总喜欢亲临前阵,带头冲锋,张纮就曾苦苦劝诫:“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不得不说,张纮的确颇有远见,早早看出了孙策的弱点。

奈何孙策并不听劝,对于自身安危不怎么放在心上,最终死于小人之手。

孙策刚刚脱离袁术之时,手中兵微将寡,数次前去拜会张纮,虚心求教,询问自己能否东占吴会,西报父仇。

张纮本来并不愿答复,可是看到孙策甚微诚心,而且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孙策纳其言,果真打下了江东基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奠定了蜀汉的三分天下的基础,那么张纮的这番言论,就是奠定了孙氏占据江东的基础。

等到孙权继承江东基业,张纮也是屡次劝谏。

其实早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在征讨合肥之时,就打算效仿其兄长亲率轻骑前往突击敌人,却被张纮劝住。

次年孙权还想征合肥,又被张纮劝阻。

直到张纮去世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劝得住孙权,然后就有了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外号孙十万这个事情的发生。

周琦深知二人之才,当即备下重礼,准备亲自前去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