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皇位的争夺,把大明王朝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这个家伙才是最恐怖的存在。
想到这里,李世民一脸羡慕的说道:“若是朕也有这么一个儿子,大唐王朝何愁不能成为第一王朝?”
大明,应天府,奉天殿内。
朱元璋本来还很困惑,为什么上榜的是老四朱棣,而不是老九朱栎?
在看到金榜上的信息了之后,朱元璋彻底的被触动到了。
身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得比谁都要透彻。
在他看来,以朱栎的实力,在朱允蚊削藩被诸位藩王造反期间,完全是有能力推翻朱允蚊,然后自己登基称帝。
可是朱栎并没有那么做,因为这个家伙把整个大明王朝的安稳,看得比皇位还要重要。
想到这里,朱元璋激动的说道:“想不到老九的格局这么高,当初是咱看走眼了!老4.9九才是咱所有的儿子当中,最厉害的!”
【上榜奖励:奖励朱棣延年益寿丹一枚,奖励高级力量丹一枚。】
【说明:延年益寿丹能使一个人驱除百病,延年益寿。高级力量丹可以提升一个人5点力量!】
【所属王朝为大明王朝,所有奖励大明王朝国运值5点!】
随着这奖励一出,各个王朝都是羡慕不已。
尤其是大唐王朝的李世民,人家大明都上榜两次了,他的大唐连一个都还没有上榜。
他越想越郁闷,最终,他冷冷的说道:“下一个名单,必定是我们大唐王朝的!”
就在李世民才刚刚说完,金榜上就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
众人全都好奇的看向金榜,心想,已经只剩下四个名额了,这一次上榜的会是谁呢?
伴随着金榜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
万朝再次陷入了紧张的氛围。
尤其是各个王朝的皇帝们,更是紧张无比。
大唐王朝,长安城,皇宫内。
在公布出了这么多的名单之后,李世民的心情已经变得十分的焦虑了。
因为在这个榜单上,几个王朝的皇子皇孙们都上榜了。
大秦有一个,大明有两个,就连二流王朝的大隋,都上榜了。
可是他们堂堂的大唐王朝,到现在都还没有皇子上榜呢。
最主要的是,眼下只剩下四个名额了。除了大秦的嬴政,大明的朱元璋和他之外,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名额了。
这一次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这一次不能上榜的话,那也就意味着没有机会了。
身为第二大王朝的皇帝,李世民不希望自己王朝的继承人比别人差。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找来了袁天罡,说道:“袁天师,朕要你马上卜一卦,看看第四名到底是不是我们大唐王朝的!"
闻言,袁天罡的脸上露出了一抹为难之色。
虽然他会卜卦,但是这是属于泄露天机的,是以损伤寿元为反噬的。
一般情况下,袁天罡是不愿意卜卦泄露天机的。
想到这里,袁天罡苦着脸道:“陛下,金榜这不是要公布出第四名了吗?最多再等一个时辰,肯定就公布出来了!”
然而李世民哪里还等得了一个时辰?
此时的他,等一2秒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李世民冷冷的说道:“朕不想再等了,朕命你马上算一卦!莫非你要违抗君令不成?”
见李世民竟然动怒了,袁天罡吓了一跳。
虽然说泄露天机会有损寿元,但要是把李世民给惹急了的话,他的脑袋都要被砍掉,哪里还有什么寿元可言?
这样想了之后,袁天罡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臣遵命!”
说完之后,袁天罡便让人准备占卜的工具。
一番准备之后,袁天罡便开始占卜。
一刻钟之后,只见袁天罡满头大汗的收起了工具。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算到了没有?第四名是哪个王朝的?”
袁天罡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他激动的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经过臣奋力窃取天机,算出了第四名就是我们大唐王朝的!"
听到袁天罡这么说,李世民大喜。
他激动的哈哈大笑道:“好!很好!朕早就说过了,我们大唐王朝的皇子怎么比其他王朝的皇
子差呢?第四名果然是我们大唐王朝的!"
与此同时,满朝的文武百官们也是高兴的祝贺起来。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们大唐终于要上榜了!”
“果然是龙生龙凤生凤!陛下的龙种果然强!”
“这一次我们大唐终于要扬眉吐气了!”
大臣们一个比一个激动。
因为先前大唐王朝那么久都没有上榜,不仅仅是李世民心里面郁闷,就连大臣们心里也是十分的不爽。
毕竟他们的大唐王朝可是号称第二大王朝。
结果金榜上却久久不上榜,换做是谁,心里面也是非常的不舒服。
现在听到袁天罡说这一次上榜的就是他们大唐了,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有一种要扬眉吐气的感觉。
一个多时辰之后,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金榜上的字幕逐渐的变得清晰了起来。
当看到最新名单的时候,所有人全都傻眼了。
【皇帝气运榜第四名:李世民!】
【年龄:四十二岁!】
【身份:唐高祖李渊之子,大唐王朝第二任皇帝。】
【修为境界:无。】
【武功绝学:无。】
【金榜评价:优点:果敢、睿智、豁达、稳重,活泼开朗,有义气的人,他更是一个是个高瞻远瞩、视野开阔的人。缺点:暴力。】
【皇帝气运:1点】
【上榜理由:唐朝建立后,李世民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本来他的父亲唐高宗承诺要把皇位传给他的,结果却要把皇位传给李建成。李世民很不服气,于是策划了玄武门事变,弑兄夺位。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